“三伏一碗羊,寒濕無處藏!”百年諺語蘊(yùn)藏著大智慧,中醫(yī)說三伏天人體陽氣外浮,脾胃易遭寒濕,而羊肉性溫,正好驅(qū)寒祛濕,應(yīng)了“冬病夏治”的理。入伏后,徐涇的各家羊肉館就成了老饕們的“養(yǎng)生道場”。
徐涇地區(qū)羊肉做法以白切為主,很好地保留了羊肉的原汁原味,只需簡單的蔥花醬油,便能讓食客品嘗到羊肉的鮮嫩與醇厚。三伏天前后,食客們要上一份熱氣羊肉以及羊雜、毛豆籽、咸菜等下酒菜,倒上一杯白酒或者黃酒,或一碗羊湯面,三五好友圍成一桌,構(gòu)成了一幅獨特的市井煙火圖。
據(jù)徐涇鎮(zhèn)京華路的龍鳳羊肉店店主黃永橋介紹,這幾天專程來賞味的食客明顯多了起來。他家的羊肉烹制方式,選用整只1歲齡的白山羊投入祖?zhèn)骼消u,通過夜間慢燉保留肉質(zhì)纖維,清晨拆骨時仍能保持肌理完整;Q彈的羊皮裹著嫩肉在齒間迸出鮮甜,蘸上蔥花醬油的瞬間,鮮香像熱浪般卷過味蕾。三伏時節(jié),每天早上幾乎客滿,翻臺率很高,即便是汗流浹背,許多人也是樂此不疲。經(jīng)常光顧羊肉館的附近居民沈先生笑呵呵地說:“三伏天吃羊肉是本地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等會在這里吃好,還要帶一份羊肉面,家里人也喜歡吃。”
這樣充滿煙火氣的場景,在徐涇地區(qū)的阿國羊肉店、金山羊肉館、紅旗羊肉館等這些老字號同樣被“復(fù)制”。在食客眼里,三伏吃羊肉不僅僅是感受美味,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最熱的時節(jié),用最“熱烈”的方式體驗入伏的儀式感。
記者:張俊杰
攝影:張俊杰
編輯:沈千慧
責(zé)任編輯:沈偉群(首席)
終審:張全權(quán)(首席)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