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提前與美達成協議后,遭到多方質疑說明什么問題?從東盟視角來看,為什么說中國對東盟國家的影響巨大?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由于所謂的“美越貿易協議”缺乏細節內容,這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困惑和不確定性。
而特朗普突然單方面將關稅稅率提高到20%,更是令越南方面措手不及。
近期,在越南和美國達成協議后,國內外的質疑聲越來越大。
先不說越南到底是不是被特朗普“擺了一道”,就越南這次的妥協而言,無疑是太過于急躁了。
首先,越南在明確清楚中國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換取美國關稅減免”的前提下,還是接受了美國的條約。
這種舉動,就很令人不滿。
東盟十國本可以團結在一起對抗美國,卻因為越南的“率先投敵”,引起了破窗效應,柬埔寨等國紛紛“讓步”,東盟團結四分五裂,特朗普詭計得逞。
更別說還得罪了中國。
要知道,越南大多數制造商的原材料都來自中國。
作為全球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國家之一,越南的出口額占GDP比重近90%,且越南制造業大量投資來自中國,去年中國投資占比接近新批項目的三分之一。
越南一邊用著中國的原材料,一邊享受著中國的投資,還是接受了轉口貿易加稅40%的條件。
越南和中國的利益也因此雙雙受損。
其次,越南還是沒了解到中國的重要性。
東盟、或者說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的基礎——制造業,都離不開中國的供應鏈。
大多需要吸引其他國家對制造業乃至其他行業的投資,而中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中國供應鏈完善,有著技術和資源,也愿意投資,得罪中國,無疑是相當壞的決策。
最后,相比中國,越南此舉對自己的利益損害更大。
轉口貿易40%的關稅,對中國來說雖然利益受損,但影響并不是太大,越南關稅增加導致利潤降低,轉口貿易自然會換到別的合適的國家去做。
而少了貿易流通的機會,越南也自然難以從中獲得利益,中國工廠也會因為關稅增加,減少對越南的投資。
越南這個國家不產原料,也不生產基礎設施,中國的原材料、基礎耗材建設商也不可能去越南開工廠生產,一旦越南關稅增加,中國進口商品減少,是不可能保住出口額的。
如今被特朗普“擺了一道”,又使東盟四分五裂,信任危機浮現,還得罪了中國,可謂是“三輸”。
對于東盟國家來說,中國的存在,既可以成為貿易紐帶,又可以讓其依靠中國的制造業和原材料等底蘊,使自己的國家制造業穩定,雙方已經成為彼此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商業曾經是最好的紐帶,而制造業現在變成首選,中國工廠就是爭搶的焦點。
越南靠著與中國近鄰的供應鏈體系優勢,建設制造業,將人民的階層從農民和商販變成工人,這也意味著,越南的財富增長,相當依賴制造業的發展。
中國輸出的生產力,是以制造業為主的國家必不可缺的,越南此舉必定使國內經濟受到嚴重損害。
而對于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早在一開始,越南就應該選擇和東盟一起聯合對抗美國,結果卻“膝蓋太軟”。
單一的小國確實沒法對抗大國,但若是多國聯合起來,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