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抗戰英雄孫立人率部出關,并讓林彪折戟四平。不過,因為和上司杜聿明不和,他被蔣介石調到臺灣練兵。
1949年2月,麥克阿瑟特意讓自己的少將副官到臺灣,把孫立人請到東京共商“防衛臺灣大計”。其間,麥大帥更是提出要他負責拱衛臺灣,而美國將全力支持。
既然美爹已經拜將,蔣介石便在1950年3月任命孫立人為陸軍總司令兼訓練司令,如此一來,孫立人就成為炙手可熱的“臺灣保衛者”。
可誰能想到剛剛過了5年,在和蔣介石進行了一次不歡而散的談話后,孫立人就成為了“第二個張學良”。
1987年,蔣經國曾密會過一次孫立人,據島內解密的檔案顯示,在這次會面中,已經被幽禁了32年的孫立人曾提出了3個令人淚目的要求。
轉年,蔣經國去世。
那么,這位國民黨“中流砥柱”的命運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轉?
他最后向蔣經國提出的要求是什么?
而這些要求到底都實現了嗎?
逆鱗
蔣介石跑到臺灣之后,是“痛定思痛”,好好反省了一下自己崩盤的教訓。然后,啥民主不民主的,全都不要了,他直接用軍警憲特取而代之,在島內搞起來獨裁專制。
孫立人因為是留美背景,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很深,所以,對蔣介石的這一套十分不滿。
雖然蔣介石對他十分器重,任命他當了陸軍總司令,而且,他在高雄練兵的成績也是相當好。但是,孫立人就是直脾氣,時不時地就會批評島內的專制和軍內的腐敗。
根據美國方面的記錄,孫立人曾經很多次向美國官員表達了對蔣介石的不滿,甚至還給美國的助理國務卿寫過一封密信,提出自己如果掌權,必當鏟除腐敗,推行民主。
1953年3月,孫立人當著美國民主黨大佬史蒂文生的面,痛批蔣介石用秘密警察在島內大搞思想控制,并不擇手段地鎮壓反對派。
由此可見,在政治理念方面,孫立人和當時島內的政治氛圍是格格不入。
更要的命是,孫立人還和蔣經國不對付。
跑到臺灣后,蔣經國“接班”已經是“蔣介石腦袋上的虱子”~明擺著。有了老爹的背書,蔣經國的權力是越來越大,先后擔任了“總政”的主任、國防會議秘書長等要職,并由此成為島內特務系統的一把手。
有感于我軍強大的政工體系,蔣經國也琢磨把手伸進軍隊,在軍內建立國民黨的政工制度。
可孫立人偏偏不買這位“太子爺”的帳。他以陸軍總司令的身份,堅決抵制蔣經國強推的政工制度。
1950年底,孫立人要求陸軍各級單位召開“良心會”,要求各級軍官要好好聽取基層士兵的良心話。他指出就是因為島內社情不穩,才導致人和人之間不能坦誠相見,從而毀了良心。
面對孫立人如此囂張的挑釁,蔣經國也不甘示弱,遂在軍內搞起來針鋒相對的“慶生會”,一時間,雙方是劍拔弩張。
如果說這只是國民黨的窩里斗,還好說。可孫立人偏偏把對蔣經國這套政工制度的不滿,告訴了美軍顧問團的團長蔡斯。
這位蔡斯在當時手握美國援臺的生殺大權,一直頤指氣使,拿鼻孔看老蔣爺倆,所以,深為老蔣和小蔣所忌恨。
而孫立人又把對蔣經國的不滿捅給了這位爺,試想,蔣氏父子會是一種什么感受。
在硬頂老蔣和小蔣的同時,孫立人和同僚的關系其實也不咋地。不過,這事兒真不能賴他。
為啥呢?
因為眾所周知,國民黨軍內是派系林立,有保定系的,有黃埔系的,還有日本系的,而唯獨孫立人自己是被美國軍校培養出來的。
所以,他從回國起,就始終不受待見,要不是宋子文當初成立了稅警團,弄不好,這位抗日名將就會被歷史徹底掩埋。
然而,孫立人就算在抗戰中為中華民族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在國民黨內部被傾軋的處境也絲毫沒有改變。否則,他就不會在擊敗林彪之后,反而被蔣介石調到臺灣練兵。
所以,孫立人一直看不慣國民黨內部那群內外戰都不在行的草包。
當陸軍總司令時,國民黨每周都要開會。但是,孫立人經常不按時參加過,理由呢,則是他不想朝總長周至柔敬禮。除非蔣介石也在場,他才不會遲到。
而在蔣介石主持會議時,孫立人只要提出什么建議和問題,不出意外,都會遭到行政院長陳誠、總長周至柔、空軍總司令王叔銘和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任的一致否決。
有時,孫立人被氣急了,就在會議上向蔣介石提出,要是空軍和海軍都那么善戰,不如三軍一塊兒考核,比試一下,看看到底誰行?
由此可見,孫立人即便在島內,仍然是國民黨內部的絕對逆鱗和異類,處境是腹背受敵,四面楚歌。
1954年6月,蔣介石以孫立人陸軍總司令任期已滿為理由,將孫立人調到了總統府當參軍長。這實際就是“明升暗降”,直接剝奪了孫立人的兵權,并將其打入“冷宮”。
但是,這還不足以讓孫立人成為“第二個張學良”。
那么,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犧牲品
如前文所述,孫立人有一個特殊的背景,就是跟美國的關系非同尋常,這種關系從抗戰時期其實就建立起來了。否則,麥克阿瑟也不會在1949年2月把他請到東京共商“大計”。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把美國當成了自己最硬的后臺。但他和美國之間的關系就有點復雜了。
本來,美國對蔣介石抱有很大的期望,結果,蔣介石拉了坨大的,丟了整個中國大陸。對此,美國不但一度有了對臺“觀望”的想法,甚至還曾經打算扶植陳誠、吳國楨、孫立人等人取代蔣介石。
蔣介石也不傻,在意識到危機后,是一反常態,棄用了自己的大批親信,不得不重用美國看好的大員出任要職。
在這些人中,被美國夸為“最好的一個官吏”的吳國楨被蔣介石任命為臺灣的省主席。而出身美國軍校的孫立人被擢升為陸軍總司令,更是蔣介石努力巴結美國的手段。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蔣介石會把孫立人視為心腹。因為他早就知道美國一直拉攏孫立人,所以,必須有所防范。
1949年6月,美國國務院的政策計劃處主任就提出過讓孫立人加入臺偽政權,如此便能分化國民黨的軍隊。
1949年秋天,美國助理國務卿又和老上級默里爾進行密探,委托其到臺灣與孫立人接洽,看看有沒有“救”臺灣的一些計劃。
不過,孫立人當時只是跟默里爾發了很多牢騷,并沒有進行正面回應。但在1950年6月,孫立人給美國助理國務卿寫了封密信,提出自己愿意發動兵變。此后,美國也開始策劃兵變,而且,具體日期都定了。
對于孫立人和美國之間的秘密溝通,蔣介石其實是知道的。只不過,他當時的處境基本算是孤立無援、眾叛親離。對于美國的無情無義和孫立人的“背叛”,他也是呼之奈何,只能裝傻。
然而,一起黑天鵝事件改變了這一切。
是啥呢?
朝鮮戰爭爆發了。
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美國突然意識到臺灣的戰略價值,政策也從“棄臺”立刻改為了“保臺”,那么,和蔣介石的關系也就“破鏡重圓”,越來越密切。此后,美國的大批援助源源不斷地運往島內,臺美也開啟了“蜜月期”。
1954年,雙方甚至還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
這下,蔣介石終于踏實了,并認定孫立人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于是,清算開始。
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網羅罪名一直都是國民黨的強項,給孫立人扣一堆“屎盆子”根本沒難度。
1955年5月28日,已經是“光桿司令”的孫立人突然接到通知,蔣介石要見他!
結局
接到通知后,根據以往的經驗,孫立人猜測蔣介石的召見肯定沒好事兒。
事實也確實如此。
見面時,蔣介石黑著臉,以通常的盤問口氣問孫立人在看什么書。孫立人則如實回答在看關于南宋興衰的書和曾國藩的家書。
聞聽此言,蔣介石的臉更黑了,心里琢磨孫立人這是把臺灣比作了當初的南宋小朝廷。但他暫時穩住了脾氣,卻話鋒一轉,質問孫立人為什么在練兵時,還和葉公超、胡適等政客,甚至和美國政府都有來往?
緊接著,蔣介石又質問孫立人:艾森豪威爾的就職典禮為什么邀請他,而沒邀請自己去?并警告道:你不要自作聰明,就算你再聰明,也逃不出我的手心!
說到這,蔣介石的臉色愈發陰郁,死死盯著孫立人,道:從現在開始,我要把你孤立起來!
聽完蔣介石的一通“噴”,孫立人也是怒火中燒,顧不上上下禮儀,高聲辯解道:我最不喜歡政治,更不會用政治手段迫害他人!
這下,天兒算聊死了。
蔣介石也不再聽他繼續說,而是直接按鈴,把警衛叫進來,并呵斥孫立人:給我滾出去!
這是孫立人最后一次見蔣介石。從這天起,他被足足幽禁了33年。美國對這事兒非常不滿,但礙于美臺關系,也只能聽之任之。就此,孫立人又成了美臺關系的犧牲品。
諷刺的是,即便在兩蔣死后,孫立人也始終沒有說蔣介石一個“不”字。
1987年11年,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的蔣經國也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曾密會過一次孫立人。
在這次密會中,孫立人提出了三個要求:
第一個:為在緬甸殉國的將士遺孤建立一個紀念館;
第二個:自己死后,歸葬在廣州的印緬陣亡將士公墓;
第三個:將寫給毛主席的一封密信,轉給鄧小平同志。信中,他提出自己可以率部為祖國統一效力,但唯求能保留國民黨軍隊的編制。
事實上,在1950年,陳毅同志確實曾親自領導了對孫立人的統戰工作。孫立人也給出了積極答復。但由于朝鮮戰爭的爆發,兩岸交往被阻隔,此事才被迫擱置。
只可惜,老將軍的這三個愿望均未實現。
1988年,蔣經國去世,孫立人重獲自由。
轉年,3000多故舊和老部下為他舉行了90大壽的慶祝典禮,并在典禮上齊呼擁戴老將軍的口號。在幽禁中都從未落淚的孫立人是淚灑當場。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在臺灣逝世。為他送葬的人數甚至超過了兩蔣。
也許。這就是“公道自在人心”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