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重慶,戰(zhàn)火仍在遠方肆虐。一個青年人,懷著復(fù)雜的心情走進了戴季陶的書房。他想問一個連自己都猶豫許久的問題:自己,到底是誰的兒子?
面對青年焦灼的目光,戴季陶沉默片刻,緩緩從抽屜里拿出一張蔣介石的照片,推到他的面前,說:“你自己看,更像誰?”
蔣緯國的身世問題,長久以來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官方的公開說法里,他是蔣介石的次子,與同父異母的哥哥蔣經(jīng)國并列。然而,根據(jù)后世多方史料和當事人口述來看,真實情況卻遠沒有那么簡單。
1916年10月6日,蔣緯國出生在日本東京。他的生母是日本女子重松金子,當時是名年輕的護士。孩子的生父則是彼時在日本留學(xué)的戴季陶。那一年,戴季陶二十九歲,留學(xué)之余頻繁接觸當?shù)厝耸浚c重松金子關(guān)系密切。
孩子出生后,重松金子生活拮據(jù),獨自撫養(yǎng)十分艱難,于是設(shè)法聯(lián)系上了已回國發(fā)展的戴季陶,將孩子托付給他。
對于這突如其來的兒子,戴季陶心中惶恐不安。因為此時,他已娶妻成家,而且身處國民黨內(nèi)部,正依靠蔣介石的信任穩(wěn)步上升。他深知此事一旦暴露,對個人聲望及仕途都是巨大打擊。
思來想去,他決定找來老友蔣介石商量。兩人曾一同在日本漂泊,彼此知根知底。戴季陶將孩子的事告訴蔣介石,并提出請求:能否由蔣介石名義上認領(lǐng),替他遮掩過去。
蔣介石正值壯年,卻苦于膝下少子。當看到這名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后,他沒有拒絕。對他來說,收養(yǎng)這個孩子不僅能解決戴季陶的燃眉之急,也能滿足自己“繼嗣有后”的需要。
經(jīng)過一番密議,孩子被秘密從日本帶回國內(nèi)。1918年前后,這個小孩被交給蔣介石寵愛的妾室姚冶誠撫養(yǎng)。蔣介石親自為他取名“緯國”,有“緯武經(jīng)文,保國安邦”之意。
從此,蔣緯國以“蔣家次子”的身份生活在世人眼中。而真實的身世,只在極少數(shù)人心中封存。
為了切斷與自己的聯(lián)系,戴季陶甚至公開宣稱,蔣緯國是蔣介石與重松金子所生,以此撇清干系。
1920年,年僅四歲的蔣緯國隨姚冶誠回到浙江奉化溪口的蔣氏老宅生活。兩年后,又隨養(yǎng)母搬到寧波。蔣介石對他雖無過多親昵,卻也予以關(guān)照。
十歲那年,他被送往上海讀書。此時,蔣介石正全力籌備與宋美齡的婚事。為迎娶宋美齡,他與姚冶誠等舊日伴侶“劃清界限”。姚冶誠帶著蔣緯國遷居蘇州。
從此,蔣緯國在蘇州求學(xué),生活雖安穩(wěn),卻遠離了父親的視線。
蔣緯國的命運在1930年代迎來轉(zhuǎn)折。蔣介石決定將他送往德國深造軍事,希望他將來能為蔣家在軍中立足。
1937年,蔣緯國遠赴德國,進入著名的慕尼黑陸軍大學(xué)學(xué)習(xí)裝甲兵戰(zhàn)術(shù)。在那里,他接觸到歐洲最新的軍事理論,也親歷了納粹德國的社會氛圍。
1939年秋,二戰(zhàn)爆發(fā)后,蔣緯國被迫提前結(jié)束學(xué)業(yè),輾轉(zhuǎn)回國。
1940年初,回國途中,他途經(jīng)香港。當時宋美齡正在此地療養(yǎng)。多年來,他與宋美齡幾無見面,這次是蔣介石刻意安排的會面。
蔣介石甚至讓蔣經(jīng)國充當介紹人,希望緩解兩人之間的隔閡。
這場見面氣氛還算和諧。宋美齡待蔣緯國以笑臉相迎,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母子相見,甚為親愛,快慰無量。”在外人眼中,這是溫情的一幕。
可真實的情感并非總能裝得住。宋美齡其實對蔣緯國身份心存疑慮。她知曉蔣緯國非自己所出,卻一直未能得到確切說法。加之與蔣經(jīng)國的復(fù)雜關(guān)系,更令她心生矛盾。
1943年,蔣緯國在宋美齡的書房偶然翻閱到一本英文書籍——美國作家約翰·岡瑟所著《Inside Asia》。書中提及流言,說蔣緯國是戴季陶之子。
這個說法猶如閃電擊中蔣緯國。他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誰的孩子?
在思慮再三后,蔣緯國找到一直對他和藹的戴季陶。他想要一個答案。
戴季陶先是沉默,然后拿出蔣介石贈給他的十二寸相片,又放上一面鏡子,讓蔣緯國對比。戴季陶輕聲問:“你覺得更像誰?”
蔣緯國望著鏡中自己,再看照片,回答道:“好像更像父親(蔣介石)一些。”
戴季陶微微點頭,沒有再解釋,也沒有否認,只是意味深長地嘆了口氣。
隨著年歲增長,蔣緯國逐漸拼湊起真相。戴季陶與重松金子的往事、自己被托付的經(jīng)過,他從只言片語中慢慢理清。
蔣緯國雖始終尊稱蔣介石為父,但內(nèi)心深處,他已知道自己是戴季陶的血脈。
等到1988年蔣經(jīng)國病逝,蔣緯國才在對外場合間接承認自己確是戴季陶之子,這成為半個多世紀家族秘事的公開。
蔣緯國的一生,跨越北洋、抗戰(zhàn)、內(nèi)戰(zhàn)與臺灣時期。他從德國回國后,也曾在國民黨軍中任職,參與過抗戰(zhàn)后期的軍務(wù);到臺灣后,更擔(dān)任過裝甲兵司令。
照片、鏡子與一句輕輕的提問,成為這段塵封往事中的唯一“證詞”。蔣緯國沒有再追問,也沒有聲張。
因為他深知,有些事情,還是不說為好。
參考資料:《蔣緯國口述自傳》《蔣氏家譜》《Inside Asia》等
(圖網(wǎng),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