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關于“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戰略部署,深化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在整合20家涉農高校院所、24家政府部門(單位)、8家行業協會和84家市場主體等資源基礎上,經籌備,7月18日,由江蘇開放大學與高郵市人民政府、揚州市產業經濟聯合會發起的江蘇高郵鄉村振興產教聯合體成立大會在揚州(高郵)國家農業科技園舉辦,省工經聯名譽會長吳冬華和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張鯉鯉出席并講話,江蘇開放大學黨委書記丁榮余當選聯合體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黨委副書記、校長張迎春出席并講話,黨委常委、副校長劉貴友出席并作籌備工作報告,中共高郵市委書記田醒民出席成立與揭牌儀式。
張迎春在講話中表示,聯合體將圍繞創新“內生、外聯、開放”三維組織方式和“技能+學歷”終身育人模式,著力構建立體式、數智化鄉村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服務體系;依托高郵市有關條件,整合園區等有關資源,引進聯合體內有關團隊,研究開發實訓室、實操田和教學資源包,努力建立鄉村振興實訓生態體系;健全協同創新機制,建設鄉村振興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打通科研開發、技術創新、成果轉移鏈條,促進技術創新、工藝改進、產品升級,解決實際生產問題,合力打造鄉村振興產業服務體系。江蘇開放大學將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全省辦學系統資源,為聯合體建設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服務與保障,為建成省內知名、國內有影響的產教聯合體貢獻“開大”力量。
張鯉鯉要求,聯合體要聚焦主責主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各類資源,加快構建“政、校、行、企”協同平臺,充分發揮開放大學牽頭等優勢,在人才培養上求實效;要深化協同創新,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建立健全協同創新機制,打造技術服務平臺,提升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水平,在服務產業上顯作為;要健全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公益性+市場化”的運作模式,高標準推進“高郵鄉訓”品牌建設,力爭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產教融合“高郵模式”,在可持續發展上探新路。
吳冬華指出,江蘇(高郵)鄉村振興產教聯合體的成立,是響應黨中央號召、落實國家決策部署的創新實踐。聯合體要堅持“育人為本”,聚焦“實用、管用、夠用”的“三用”標準,深化“課堂進田野、論文寫大地”的辦學模式,讓更多農民通過技能提升實現“富口袋”與“富腦袋”雙豐收,打造鄉村人才培育“新高地”。各成員單位要強化“協同發力”,政府部門要做好政策供給和要素保障,高校院所要發揮教育、科技資源優勢,企業要積極參與人才培養和產業技術創新,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的長效機制,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
聯合體召開了第一次成員大會,劉貴友作聯合體籌備情況報告,會議表決通過了聯合體章程、理事會理事選舉辦法,選舉產生了理事會及理事會負責人。常州市合成生物產教聯合體代表致賀詞。
活動中,還舉行了聯合體工作啟動和江蘇(高郵)鄉村振興培訓基地、江蘇開放大學(江蘇城市職業學院)高郵鄉村振興產業學院等揭牌儀式,聯合體成員代表、培訓基地首批學員等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當天下午,規模經營高素質農民培訓班(第一期、第二期)和青年農民創業培訓班在培訓基地分別開班,來自南京和高郵的150名首批學員分期投入到時長3天的學習中。
聯合體將實行實體化運行,緊密結合產業發展,破解鄉村振興人才短缺、技能斷層等難題,創新“技能+學歷”教育培訓模式,以線上線下結合為手段,深化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和合作發展,推進“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教師”“金基地”“金評價”建設,打造實用、管用、夠用“三用”鄉村振興人才培育與實訓體系,以產育才培養一批“新農人”,服務地方鄉村全面振興。
(潘力/文 尤炳元/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