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57名開國上將個個是人杰,要論誰軍事能力最強,一時半會爭不出結果,但若說誰統(tǒng)兵最多,那毫無疑問是鄧華。1953年春季反登陸戰(zhàn)時,鄧華指揮了135萬部隊,這是志愿軍在朝人數(shù)的最高峰。
其實軍隊人數(shù)并非越多越好,如果超出自己能力駕馭不住,那就會出現(xiàn)反面效果,比如胡宗南常常被人詬病只是個團長,他帶那么多精銳也只有被牽著鼻子走的份,影響到他們的整個陣營。
而鄧華可以帶領135萬人打仗,這已經(jīng)證明了他的能力之強。縱觀開國將帥所有人,真正率領過百萬級別部隊的只有四位:彭老總、林總、粟裕、鄧華。他們都屬于“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大才,只可惜,后來都遇到了波折。
在這四人里,其他三位都屬于事件的中心,鄧華卻屬于被牽連的、最初也完全有機會躲開,但他沒有隨波逐流,寧可被波及,也沒說違心話。
后來沉浮的十余年里,鄧華本來也有兩次重新出來工作的機遇,同樣還是被他自己拒絕了,相當有傲骨!
1959年,原志愿軍司令員彭總引起軒然大波,很多跟他關系親密的人都被要求表態(tài),鄧華這位昔日的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就面臨了很大的壓力。
他是不愿落井下石的,也清楚彭總講的很多是事實,所以能不發(fā)言就不發(fā)言,推辭不過就只好說“彭總脾氣有些暴躁,在他身邊工作的人大多挨過罵”之類的話。
這種內(nèi)容看似在批,但與會議毫無關系,也沒有半分上綱上線,因此上面有人感覺不滿,讓他再“回憶回憶”。到這一步,鄧華就說什么都不干了,最終被視為“假批判,真保護”、“彭的人”,因而離開軍隊。
原本擔任沈陽軍區(qū)司令員、指揮過海陸空三軍演習的鄧華有能力、受信任,其實只要滑頭一點,隨著大流整點“材料”,大概率也能過關。
但是,鄧華實事求是的性格讓自己沒彎下這個腰,自此開始了18年的起伏歲月。
從廬山下來后,鄧華被賦閑好幾個月,直到1960年夏才接到新任命,要去四川出任主管農(nóng)機的副省長。
這幾個月的“居家生活”,讓鄧華想了很多,雖然心里非常難過和遺憾,但他還是決定無論什么崗位,自己都要全力以赴去做貢獻。
抵達四川后,鄧華先去拜訪了西南地區(qū)一把手李井泉,從李家出來,他立馬去買了一堆跟農(nóng)機相關的書籍自學。對于這個從未涉足的行業(yè),只有先學習,才能制定出符合實情的政策、幫助到群眾。
等他把書本上的內(nèi)容差不多啃透以后,立即動身去一線,用實踐來結合理論。當時有人勸他,省委并沒有給予多大權力,這個副省長更多是名義上的,何必辛苦自己,不如趁這個機會調(diào)養(yǎng)身體。
鄧華一口回絕:我在拿人民的錢、吃人民的飯,就要為人民辦事。別的我不管,組織讓我負責農(nóng)機,不去農(nóng)民家里了解情況怎么行?
他說到做到,在往后的5年里,全省170多個縣市、數(shù)百個廠礦都出現(xiàn)過他的身影,很多偏遠村寨,當?shù)乜h委書記不一定去過,但鄧華就去了。
他還多次跟群眾一起干活,發(fā)覺打谷機很費力氣,就親自帶隊將機器改良;在山區(qū)看到當?shù)赝娎щy,就要求農(nóng)機所盡快研制不用電的輕便機具;
目睹一些百姓還吃不飽飯時,他流淚致歉:“對不起你們啊,解放這么多年了,生活還這樣苦,是我們的責任啊!”他的所作所為被大家看在眼里,省委第一書記李井泉在大會上就公開表揚過:
鄧華同志來川時間不是最長,跑的地方卻最多,了解情況很深很細,是個有發(fā)言權的同志,我們要向他學習。
本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奈何大運動來臨后,還是有人將鄧華當成了目標。
1967年春,鄧華突然“失蹤”了,家人焦急地尋找故舊相助,可這些昔日好友不是自身處境微妙就是擔心惹火上身,沒有誰愿意伸出援手。
無奈之下,鄧華的妻子只好去尋求新任成都軍區(qū)司令員梁興初的幫助。抗美援朝時期,梁興初在鄧華的指揮下戰(zhàn)斗過,得知此事就跟“造反派”頭頭說:
“鄧華同志是老紅軍,也是我的老首長,他在革命的各個時期都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貢獻,你們必須把他交出來!要保證他的安全和生活。”
“造反派”也知道梁興初此時能調(diào)任大軍區(qū)一把手,必然深得中央器重,便聽從命令將鄧華釋放。不過鄧華得到“解放”,還是在1968年的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會后他還迎來了第一次重返軍隊的機會。
大會開始的第一天,毛主席站在臺上詢問:鄧華同志來了沒有?鄧華立馬起身敬禮答“到”,主席笑笑接著說:好久沒見了,在四川這幾年,沒有人說你不好。
簡單的一句話,讓鄧華濕潤了眼眶,并且此語也讓大家看到中央的態(tài)度,不敢再想著去打擊他,甚至還有人想拉攏。
有天會議結束,一老友向鄧華建議:“副統(tǒng)帥現(xiàn)在說話很管用,又是你的老首長,去見見他,說不定就能回部隊了。”鄧華性子仍如當年一樣:不去!我不抱任何幻想。
沒過幾天黃總參謀長委托梁興初向鄧華傳話:你在京西賓館住一段時間吧。
這句話可以解讀出很多信息,主席已經(jīng)公開問候,副統(tǒng)帥的心腹也伸出橄欖枝,只要鄧華答應,重返軍旅真不難。但鄧華沒有任何表示,等會議整體結束,他就動身回到四川,這第一次機會,因為他的傲骨而錯過了。
第二次是1975年,在四川的四級干部大會上,時任成都軍區(qū)司令員的秦基偉邀請鄧華到主席臺上落座,鄧華說什么也不肯。
早在73年成都軍區(qū)和四川省委的牽頭會議上,秦基偉已有一次類似舉動,鄧華推辭不過,被秦基偉拉了上去。
但那畢竟是軍區(qū)主導,大家又都知道鄧華曾是秦基偉的首長,傳出去不會有什么影響。這次四級干部會議不一樣,幾乎全省的大小官員都在,鄧華可不想連累秦基偉。而秦基偉小聲對鄧華說了一番話后,鄧華又激動地同意了。
原來1975年鄧公奉命整頓軍隊,想要讓一批人重返部隊。一次軍委會議間隙,粟裕、蕭克、楊得志、宋時輪、楊成武、李達等人聊天,曾任志愿軍參謀長的李達提起來鄧華的處境:
“不久前我去了趟成都,見到鄧華同志自己拎著籃子上街買菜,消瘦得厲害,看樣子身體不太好。老同志嘛,這樣不行,還是讓他回部隊吧。”
蕭克聽后附和說:“他在四川拼老命干工作,把身體搞垮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為鄧華惋惜。只是當時他們的話都到不了最高層面,協(xié)商過后去向葉帥求助。而鄧公在得知此事后,給出肯定的回復。
秦基偉作為大軍區(qū)司令員,又是鄧公的老部下,對這些情況都了解,所以他對鄧華說:中央要調(diào)你回部隊了,你準備一下,這是小平和老帥們共同研究后作出的決定,希望你能出來做做事。
鄧華不由得想到讓自己上主席臺,或許是組織為了做鋪墊,提前讓自己亮亮相,這才高興地配合。
同年冬,家里準備給鄧華買頂帽子御寒,他不同意,說:還買這種帽子這一三年,我能穿軍裝啦,軍帽不比買的帽子厚實啊。別浪費這錢了。可見他內(nèi)心充滿了期盼,只可惜,這次還是落空了。
沒辦法,準備讓鄧華重返軍隊的鄧公,自身都遭到了打擊,很快又再度“落”下去。鄧公一走,再也沒人提鄧華的事,還是到1977年鄧公又一次復出,鄧華才得以成為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只可惜,此時的他身體已經(jīng)很不好,無力負擔過重的工作,最年富力強的階段被荒廢,遺憾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