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了正職,我寧愿回去當師長!”
1947年,東野十縱組建后,首長們決定提拔梁興初為縱隊副司令。結果,對方一聽任命,卻吵著鬧著要當正職。
也是首長們看重他,經過慎重考慮后便同意了他的提議。
然而,就在梁將軍滿心歡喜地要上任時,一看下屬名單卻直接傻眼了:幾乎大部分人的資歷都要比他更高、更深……
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
1947年,隨著解放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全國戰局開始轉好,我軍在東北戰場上也開始轉入反攻階段。
為即將到來的決戰做準備,老蔣將東北國軍的總指揮從杜聿明換成了自己的心腹陳誠,好實行自己的“微操”。
而東野也開始改編部隊:以十二個獨立師為基礎,組建了7、8、9、10縱隊。
各部的建制擴大,也就意味著各縱隊首長的能力也要更強。
東野領導們在精挑細選后,成功選定了7、8、9縱隊的領導班子,其中的將領也個個都是能獨當一面的猛將。
然而,在考慮十縱的領導班子時,眾領導卻始終猶豫不決。
原來,十縱的前身是抗戰時期的359旅,是王震將軍麾下的一支鐵軍。
就是這支部隊,在當年延安遭到封鎖時,一手扛槍一手拿鋤頭,將寸草不生的南泥灣,改造成了陜北的“好江南”。
毛主席還曾親自授予這支部隊“模范黨軍”的榮譽稱號。
后來為了發展華南抗日根據地,這支部隊還在王震將軍的領導下,開啟了第二次“長征”,轉戰兩萬余里,更是創造了我軍軍史上又一個奇跡。
但同樣也是這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隊伍,在抵達東北戰場后,卻不知為何頻頻失利。
像是在三下江南中,他們被調去阻截71軍、87軍,以防敵軍撤回農安。
其實這兩股敵軍戰斗力也沒有多強,但不知為何,最后還是讓他們跑了。而這種完不成任務的情況,更是在之后接連發生。
上級怒不可遏,當即將所有干部都狠狠訓斥了一頓,并直接將這支隊伍改編為獨立一師,連個正規編號也沒有。
但再生氣,到了如今戰略關鍵時刻,每一支部隊都要擔負起重任來。
為了使這支隊伍盡快恢復戰斗力,首長們在選擇領導班子時,也變得極為慎重。
首先,他們第一個選中的便是六縱十六師師長梁興初。
相較于其他同職的干部,梁將軍的資歷和年紀算是比較輕的。但他勝在會靈活運用戰術,能打勝仗,深受領導們看重。
這一點,從他后來帶著38軍打出了響當當的“萬歲軍”名號后,便可見一斑。
“寧做雞頭,不當鳳尾”
梁將軍并未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他是農民出身,家境貧寒,小時候做過裁縫、當過剃頭匠,后來又學了打鐵,每天為生存而疲于奔波。
在紅軍時期,他是隊伍中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逢硬仗必定會沖鋒在前。
這一仗接著一仗打下來,僅參軍五個月,他便直接被提拔為了班長。在當時,要想從新兵成為班長,怎么也得需要一年的歷練。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梁將軍在打仗方面是非常有天賦的。
此后,他更是愈戰愈勇,幾乎每升一級都是拿負傷換來的。
像是在1931年,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攻戰斗中,他因沖鋒太猛身負重傷。但他堅持不下火線,堅持將這一仗打完才進了醫院。
等戰斗結束后,他便被提拔為了排長。
還有在于都河伏擊戰中,因為離敵軍前沿太近,一顆子彈直接從他左腮穿過了他的頭部,他當即血流如注。
但他依舊躺在擔架上堅持指揮,直到打退敵人七次進攻后,他才因為失血過多,暈了過去。
當時醫生都認為他回身乏術了,戰友們連棺材都給他做好了,豈料他在昏迷三天三夜后竟然奇跡般地醒了過來。
后來在進攻土城、四渡赤水以及攻占龍里等一系列戰斗中,他更是負傷無數。
從戰士到團長,他總共升了九級,恰好也受了九次傷,真是一級一級打上來的。
抗日勝利后,國共雙方的目光都放在了東北。為了搶占這塊戰略要地,全國各路虎將齊聚東北,梁將軍也在其中。
在解放初期,他最為人所熟知的身份,就是十六師師長。但其實他還有另一層身份,那就是六縱副司令。
不過因為梁將軍一直是個喜歡打仗的人,所以一般沒有特殊情況,他從不待在司令部,主要是以師長的身份,活躍在前線。
也正因此,他帶著隊伍打了不少勝仗,表現十分出色。而領導們也因此對他產生了欣賞。
于是,在十縱成立后,即便考慮到梁興初年紀輕,資歷比較淺,領導們還是決定由他來擔任副司令。
結果,面對上級們的提拔,梁將軍不僅沒有開心,反而還提要求,吵著鬧著要當正職。
他直接表示自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甚至還揚言,若是不讓他當司令,那他就回去繼續當師長。
或許有人會認為,他這是在“討價還價”,應當給予批評。
但首長們卻并未生氣,因為他們了解梁將軍的能力,也清楚他這并非是驕傲自滿,而是上進心強。
就這樣,在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后,羅帥拍板決定:那就把“副”字給他去掉!
于是梁興初直接晉升為了十縱司令員。
然而,這件事并未結束。
就在他滿心歡喜地到部隊赴任時,一看到下屬名單直接傻了:大部分干部的資歷,竟然比他這個司令員還要高!
梁將軍的擔憂
前面提起過,十縱出自于359旅,是王震將軍一手帶出來的部隊,所以其中的將士也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猛將。
像是原28師師長賀慶積,他在革命時期擔任過師長,抗戰時期擔任過旅級干部。
還有十縱下屬的29師、30師,其師長劉連轉、方強也都做過師級干部,甚至方強還做到了軍級。
要知道,梁興初在紅軍時期最高職務也才到團級。更別提抗日戰爭了,幾位老前輩的軍職也一度超過了他。
這就讓梁興初有些發愁了,面對具有這樣“豪華陣容”的隊伍,他不禁開始有些擔憂:自己究竟能否“鎮得住”呢?
不過這種憂慮稍縱即逝,梁將軍本來就是個喜歡迎接挑戰、迎難而上的人。
因此,在接手這支部隊后,他先是與幾位老前輩進行了交流,獲得了他們的信任與支持。
隨后他便開始緊鑼密鼓地訓練部隊,每天親自到基層緊抓練兵,并加強他們的思想教育。
就這樣,在他的領導下,這支隊伍逐漸蛻變為了一支軍政雙優的部隊。
但俗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
很快,十縱便迎來了他們的第一次實戰考驗。
1948年,遼沈戰役打響。在我軍的奮力苦戰下,錦州順利解放,廖耀湘見大勢已去,便立馬帶著十萬重兵,向營口撤去。
剛好十縱就在附近,首長立即給梁興初傳去消息,讓他立即率部趕到黑山,務必阻截敵人的退路。
于是,梁將軍便帶著十縱,在黑山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阻擊戰。在戰士們的頑強拼搏下,我軍也成功守住了陣地,將五倍敵軍打得落花流水。
從此,十縱重新躋身東野主力部隊,成為了全軍的驕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