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吉林市的概況介紹:
基本概況
名稱由來:吉林市原名吉林烏拉,滿語意思為 “沿江的城池”。另一種說法是古代這里人口稀少,森林里野雞多,被稱為雞林,后念成 “吉林”。清康熙十二年(1673 年),清廷在松花江沿岸建造吉林烏拉城,康熙皇帝東巡寫下 “連檣接艦屯江城” 詩句,使吉林市又有 “北國江城” 之稱。
地理位置:位于吉林省中部偏東,地理位置介于東經 125°40′-127°56′、北緯 42°31′-44°40′之間。東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臨長春市、四平市,北與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南與白山市、通化市、遼源市毗鄰。
行政區劃:截至 2022 年,吉林市轄船營區、昌邑區、龍潭區、豐滿區四區,蛟河市、樺甸市、舒蘭市、磐石市四市以及永吉縣。
面積與人口:幅員面積 27120 平方公里,市區面積 3636 平方公里。2023 年末,吉林市常住人口總量為 352.81 萬人。
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考古發現,16-23 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吉林地區棲息。西漢時是夫余國前期首都。東晉時高句麗在此修建軍事城堡。唐初屬渤海都護府粟末部。遼時屬東京道,金時初屬咸平路,后改屬上京路會寧府。元初屬開元路,后屬遼東宣慰司。明時是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烏拉部所在。清初設水師營,康熙十五年(1676 年)成為東北區域重要中心,1954 年吉林省省會遷往長春。
文化底蘊:是史前文化發源地和中國滿族發祥地之一,國務院第三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 7 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1 人。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位于東北腹地長白山脈,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松花江畔,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形成中山山區 - 低山丘陵區 - 峽谷湖泊區 - 河谷平原區四大地貌景觀。
氣候特征:屬于中溫帶亞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冬季漫長而寒冷,全區年平均氣溫 3℃-5℃。
自然資源:人均水資源 4000 立方米,林地面積 165 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 1.56 億立方米,耕地面積 66.5 萬公頃。境內發現各類礦產資源 82 種,其中鎳、鉬等 8 種礦產儲量居中國前 10 位。
經濟發展
傳統產業: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城市,被譽為全國化學工業的搖籃、第一個冶金工業基地、新中國水電之母。化工產業擁有近千套化工工業級規模以上裝置;冶金產業擁有全省最大的冶金基地和 2 個國家級冶金技術中心;能源產業擁有優勢水電資源,蛟河抽水蓄能電站全面啟動。
新興產業:擁有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全國唯一的 “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形成國內最完整碳纖維產業鏈條,原絲產能全球第一,碳絲產能全國第一、全球第二。
農業發展:地處 “世界黃金玉米帶”“世界黃金水稻帶”“世界黃金奶源帶”,是國家商品糧基地,東北優質水稻、玉米和長白山天然特產主要產區和集散地,被國家糧食協會命名為 “中國粳稻貢米之鄉”。
旅游資源
自然景觀:有 “一江秀水(松花江)、兩大奇觀(吉林霧凇、吉林隕石)、三湖勝境(松花湖、紅石湖、白山湖)、四脈神山(朱雀山、玄天嶺、龍潭山、小白山)” 壯麗美景,擁有以霧凇島為核心的 “九大霧凇觀賞帶”,以神農溫泉等為代表的 “九大溫泉體驗區”。
特色活動:松花湖開江魚美食節、松花湖之夏旅游節、長白山紅葉白樺節等特色節慶活動頗負盛名,連續舉辦 29 屆的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被評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節慶活動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