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健身走到“街頭”,從鍛煉走向擾民。
曾經被贊許的暴走團,如今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新聞負面版塊。
這一群體最初出于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在十多年的發展中逐漸變了味,演變成了一個高頻干擾公共秩序的“麻煩團體”。
他們的隊伍整齊劃一、裝備統一、組織嚴密,但行為方式卻屢屢觸碰社會底線。
不僅帶來了噪音擾民、交通阻塞等城市管理難題,還引發了大量輿論爭議。
暴走團的問題,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個人素質”,而是一種需要制度干預和社會重塑的集體行為偏差。
暴走團
群體迷失
2010年春,南京的幾個年輕人自發組織了第一次“暴走”活動,這是一場純粹的徒步旅行。
他們沒有統一服裝,也沒有擴音器設備,只是對山水和徒步充滿熱情。
十幾年過去,原本稚嫩的活動長出了肌肉,城市暴走團應運而生。
而隊伍里也換成了以中老年人為主的群體。
這些暴走團組織普遍采用統一的服裝,舉著顏色鮮明的旗幟,隊形整齊得像軍訓列隊。
不僅佩戴擴音器播放音樂。
還經常將公園、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甚至機動車道當作他們專屬的“健身場地”。
早上五點的城市街頭響起他們的音響。
晚上七八點,河邊、小區旁、廣場附近成了他們的練兵場。
這些行動雖然看上去“健康積極”,但對周邊群眾的影響卻越來越大。
暴走團
日前,在遼寧朝陽大凌河邊,一支上百人的暴走團整齊列隊,霸占了10米寬的步道。
他們頭戴白帽,身著統一服裝,在領隊舉旗引導下如軍隊般推進。
當天,消防車和救護車正準備進入廣場為“凌河之夏”活動作應急準備,
但面對這個隊伍,無論鳴笛還是解釋,都無法取得通行權。
暴走團不愿破壞隊形,寸步不讓,最終迫使車隊倒退讓行。
這件事被傳播到網上后,結果引發了無數人的商討,可見已經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暴走團不僅在景區、公園“刷存在”,還頻繁闖入商圈與居民生活區域。
他們在商場通道中暴走,逼迫顧客避讓;在學校門口集結,導致接送高峰期交通混亂。
這些現象雖然并非每一地普遍存在,卻已構成了新的“社會矛盾熱點”。
暴走團
規則感的淡漠
暴走團之所以屢屢惹事,并不是因為個體惡意,而是源于一種集體慣性和從眾心理。
他們自視為健康生活的代表,進而獲得某種“道德正當性”,
這種自信演變為強硬,最終導致行為偏執。
2023年,在山東臨沂。
一支暴走隊凌晨在快車道上行走,因天色昏暗加上大霧,一輛夜班車司機不慎沖入隊伍尾部。
結果造成多人死傷。
事后,死者和傷者家屬要求追責司機。
但輿論普遍質疑,為什么一群人會走在快車道上?
暴走團遭到撞擊
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暴走團與其他暴走團搶地盤、沖突斗毆的荒唐事。
公園內因路線重疊,兩支暴走隊發生爭吵,最終演變為肢體沖突。
民警趕到現場處理,場面一度混亂。
這種缺乏規則意識和組織紀律的行為,本質上已經脫離了健身的初衷,變成了以團體名義掩護的無序行動。
城市管理者對此并非毫無作為。
暴走團
很多居民多次投訴暴走團早晚擾民,希望設立專門區域,但在執法過程中屢屢遭遇“法不責眾”的困境。
城管往往只能勸導,缺乏有效的執法依據。
部分地方嘗試通過調解與宣傳進行引導,但收效甚微。
尤其當隊伍打著“退休群體”“合法健身”旗號行動時,管理者更顯束手無策。
不少網友指出,一些暴走團行為已不再是“素質問題”,而是明確觸犯法律的行為。
人民日報公開評論稱,“不避讓消防車、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的行為絕非小事,而是對公共安全的直接挑戰。
暴走團
暴走團必須要管理
暴走團的問題,不僅關系居民生活質量,更是公共安全的一環。
如果任其發展,將可能出現更多悲劇性事件。
正如遼寧朝陽的事件,雖然救援車輛此次沒有執行緊急任務。
但如果是實際火災、急救現場,后果恐難以想象。
除了安全隱患,暴走團的“特權化”現象也加劇了社會不滿。
越來越多居民質疑,是誰賦予了他們無視紅綠燈、攔停汽車的權力?
如果今天可以不讓救護車,明天是否就能圍堵公交?
暴走團
而應對暴走團,不能僅靠呼吁素質,必須建立明確的制度界限與處罰規則。
有網友建議可以從源頭治理,明確健身團體需備案登記,對帶隊人員設置法律責任。
城市可劃定特定健身區,增設夜跑道、塑膠步道、燈光設施,并與警務系統聯動管控。
更有網友建議,將嚴重違規者納入信用體系,與部分社會福利掛鉤。
如果有老人再以健身為由,擾亂社會秩序,就扣除養老金,借此形成有效約束。
事實上,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探索。
據悉,日照香河體育公園就設立了供暴走團使用的塑膠專用步道,在不干擾他人的前提下滿足他們的鍛煉需求。
而青島等地則試點將校園操場夜間開放,既提升了空間利用率,也減少了暴走團對城市運行的沖擊。
希望何地都研究一下,想辦法杜絕暴走團亂象,還社會安穩。
結語
暴走本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本無可厚非。
但當暴走演變為占道為王、挑戰規則的群體現象時,就已經脫離了健康的初衷。
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不堪其擾,公共秩序因此受損。
當健身演變成“強行刷存在”,當“我鍛煉我有理”的聲音蓋過所有規則約束時,問題已不止于擾民,更威脅公共安全。
必須正視暴走團屢屢惹事的事實,推動法治手段與社會機制協同治理,讓鍛煉回歸其本質,避免在健康之名下引發更大的社會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