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譯文
太祖剛剛登基稱帝,誅殺了李筠、李重進,威望日益深厚。于是太祖問趙普:“自從李唐滅亡以后,幾十年之間,皇帝換了一個又一個,戰爭不休生靈涂炭,到底是為什么呢?我想要平息戰爭,制定長治久安的政策,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趙普回答:“陛下您能把話說道這里,實在是天下人的福氣啊。李唐滅亡以后,戰爭不休,生靈涂炭的根本原因就是藩鎮的權力太大,國君太弱臣子太強。你要是想改變這個狀態,只需要主簿剝奪藩鎮的權力,控制他們的財政收入,收回他們的軍隊。這樣的話,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趙普的話還沒說完,太祖就打斷了他,說:“你不用再說了,我已經明白了。”
不就以后,太祖在晚朝以后就和老部下石守信王審琦一起喝酒。太祖屏退左右對他們說:“我能有今天詮釋靠著你們的支持,我時常想念你們的功勞,不敢遺忘。但是啊,當皇帝這個事實在是太難了,還不如和你們一樣當節度使開心快樂。我現在天天都愁得睡不著覺。”
石守信等人急忙問這是為什么。太祖說:“這個有什么難理解的。我這個位子啊,誰又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馬上磕頭說道:“陛下為什么會這么說呢?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生出這樣的心思呢?”
太祖說:“不是這么回事。我知道你們當然不會有什么不該有的心思。但是你們手下的那些想要追求富貴的人呢?他們要是強行把黃袍蓋在你們身上,你們就算不愿意,也是身不由己啊。”
石守信等人痛哭流涕地說:“我們太愚笨實在是沒考慮到這一層問題,現在只求陛下念在我們以前的感情上,告訴我們怎么做才能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太祖說:“這人生苦短,如白駒過隙。人們所說的富貴啊,也不過是拿著花不完的錢盡情揮霍,讓子孫顯貴榮耀罷了。你們為什么不交出兵權,挑選上最好的良田美宅,給子孫留下足夠的產業。多置辦歌姬舞女,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這樣以來,我們君臣之間就沒有什么猜疑,上下相安無事,不是非常好的事么?”
石守信等人都叩首拜謝道:“陛下能為我們想到這里實在是我們的榮幸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全部稱病,交出軍權。太祖同意了他們的請求,都讓他們以高級官員的身份回家養老,并且還給他們豐厚的上次,或者和他們結為親家。
然后,太祖就將自己的人掌管禁軍。又設置了轉運使、通判使等官職,負責割地的財政稅收。將天下所有的軍都都編入禁軍,負責京城的守衛。這樣,支持太祖當皇帝的那些老兄弟們都得以善終,他們的子孫直到現在都享受榮華富貴。
要不是趙普深謀遠慮,太祖英明果斷,這天下哪能有太平的一天啊。這圣賢的堅實是多么的深遠啊。大家都說趙普為人刻薄陰險,但是當時正是做事的時候,所以他得罪了太多的人。但是他的子孫想在還享受著帝國給的優厚待遇,這在開國功臣中也是非常難得的。這難道不是因為他安定天下的功勞太大了么?
02
原文
太祖初受天命,誅李筠、李重進,威德日盛。因問趙普:“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涂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長久之計,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言及此,天人之福也。唐季以來,戰爭不息家散人亡者無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安矣。”
語未卒,帝曰:“卿勿復言,吾已悉矣。”
頃之,上因晚朝,與故人石守信、王審琦飲酒,帝屏左右謂曰:“吾資爾曹之力多矣,念爾之功不忘。然為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今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也。”
守信等問其故,帝曰:“此豈難知。所謂天位者,眾欲居之爾。”
守信等皆頓首曰:“陛下出此言何也?今天命已定,誰敢復有異心。”
上曰:“不然,汝曹雖無此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貴者何?一旦以黃袍加汝之身,汝雖欲不為,其可得乎?”
守信等涕泣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憐,示以可生之途。”
上曰:“人生如白駒過隙耳。所謂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顯榮耳。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食相歡以終天命。君臣之間兩無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守信等皆拜謝曰:“陛下念臣及此幸甚。”
明日,皆稱疾,請解軍政。
上許之,盡以散官就第,所以慰撫賜賚甚厚,或與之結婚。
于是更置易制者,使主親軍;其后又置轉運使、通判使,主諸道錢谷;收天下精兵以備宿衛,而諸功臣亦以善終,子孫富貴,迄今不絕。
向非韓王謀慮深長,太祖深明果斷,天下無復太平之日矣。圣賢之見何其遠哉!世謂韓王為人陰刻,當其用事時,以睚眥中傷人甚多,然子孫至今享福祿,國初大臣鮮能及者,得非安天下之功大乎?
03
李筠:原名李榮,避柴榮諱改為李筠。后周開國功臣。趙匡胤代周建宋后,他起兵反抗。兵敗身死。
李重進:周太祖郭威的外甥。趙匡胤代周建宋后,他起兵反抗,兵敗身死。
石守信:北宋將領,義社十兄弟之一,封威武郡王。義社十兄弟的老大就是趙匡胤。
王審琦:北宋將領,義社十兄弟之一,封瑯琊郡王。義社十兄弟的老大就是趙匡胤。
04
這就是知名的杯酒釋兵權了。
這個故事我們以前就講過了,這里就不多贅述了。
這里說一下趙普的后代的問題吧。
這個故事出現的三個人,趙普、石守信和王審琦。其中趙普的后裔只記錄到兒子輩,石守信的后裔記錄到孫子輩。王審琦的后裔比較厲害,記錄到玄孫下一輩。
這個東西怎么說呢?按照邵伯溫的意思,是王審琦的功勞大于石守信,石守信的功勞大于趙普么?
而且,這祖孫三代人享受福祿實際上還是太短了。拋開創業的一代,不也才傳了兩代人么?這算是個什么事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