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聽過這樣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
“孩子能聽進你的話,不是因為你的話講得多么有道理,而是因為他跟你的關系好,這才是核心的價值,如果你跟孩子的關系不好,孩子肯定會心里不服、行動上也經常和你對著干”
是呀,“情人眼里出西施”,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而養好孩子最后的核心真相也是:孩子跟誰關系好,他才會聽誰的
對此,蘭媽身邊就有幾個爸爸媽媽的聰明做法,就直接贏得了孩子的心:
01
把孩子當朋友
經常分享小秘密,拉近親密關系
有位媽媽告訴我:
“漸漸發現,孩子居然成了我現在唯一的朋友,我想去哪他都會跟著去,我想吃什么他都會陪著我一起去買,會一起喝奶茶一起逛街,他好像從來都不會掃興,偶爾還會給我畫個大餅,總有那么一瞬間,還會覺得需要陪伴的是我、而不是他,也是孩子一直在給我提供良好的情緒價值”
聽完這段話,再看看旁邊一提寫作業就嘴巴嘀嘀咕咕、側面還不忘瞪我一眼的女兒,似乎一瞬間也沒有那么大的焦躁、和情緒了
于是,我一反常態地告訴女兒:“沒事,不想寫作業就不寫吧,走,我們出去逛逛街、看看電影”
原本以為,媽媽都擺爛了,那女兒必定會擺爛得更厲害
沒想到,逛街逛到一半,女兒竟然自己開始操心起“作業寫不完怎么辦”、“錢都花光了怎么生活”
我擺擺手,繼續擺爛地說:“管它的,現在先瀟灑夠了再說”
再后來,女兒真的不像之前那樣一說話就煩躁,一提寫作業就不服氣地罵罵咧咧
閑暇之余,我們還會聊聊八卦、分享一些小秘密,在壓力山大的生活中,我也漸漸發現:女兒竟然成了我疲憊生活里的解藥
是的,孩子從來都不是批評、責備就能變好的,想要孩子真正聽進我們說的話,那唯一的方法就是走進孩子的心
只有孩子相信你,自然就愿意聽你的,孩子信服你,自然喜歡聽你講話,孩子親近你,也自然就說什么是什么了…
所以,孩子真的就是溫暖的一束光,你以為她還小什么都不懂,而她卻能在你受傷時幫你吹吹,在你流淚的時候幫你擦擦、安靜依偎在你懷里,給你一個溫暖的抱抱,把她愛吃的放你嘴里,在你的耳邊叫著“媽媽,媽媽”
如果可以,蘭媽真心建議大家放下所謂的焦慮與期待,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分享一些小秘密、再說說心里話,在歲月靜好的日子里還有那么一個小家伙天天跟在你身后,無時不刻陪伴、形影不離著的踏實與溫暖,不正是我們心心念念所期待的人生治愈嗎
02
把孩子當小老師
有問題問問孩子,學渣也能耐了
有位媽媽曾回憶說:
“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去打保齡球,孩子是扔完球就轉頭回來拿下一個球,她根本不在乎打中了沒,當時感覺孩子好瀟灑啊,扔完就管他啥結果呢,當時也覺得應該像孩子這樣灑脫一點,確實孩子才是活在當下的,懂得接受發生的一切,不為沒發生的事焦慮,孩子是我們能活的越來越好的引路人”
是呀,孩子其實就是我們走向“覺悟”的天然老師
有一個男孩,爸爸是出色的高中老師,媽媽是集美貌和才華于一身的事業女強人,憑一己之力創辦了一家口碑極好的藝術培訓班
對于如此條件下成長的男孩,從小就被寄予厚望,也被當成“未來接班人”培養著
可事與愿違,在男孩的身上就是沒有看到天賦異稟的影子,學習領悟力遠不如同齡孩子,一天到晚還貪玩心特別重
就拿考試這件事來說吧,每次都是交卷的那一刻跟他就沒關系了,愛考多少分就多少分,成績發下來的時候也永遠不擔心考了多少分
用他的話來說:“反正都已經考完了,還有什么好擔心的”
這一點,爸爸媽媽也曾焦慮過,還是聽到孩子說:“你們是老師,那么優秀的老師,我這樣的小角色、大學渣,怎么可能入得了你們的眼,怎么努力也是毫無意義的”,才慢慢改變角色走向
自此,才華橫溢的爸爸媽媽在男孩面前也要假裝不懂,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問問兒子,把孩子也當成“小老師”一樣不恥下問
事實上,這就是拉近關系里的自信心建立
而現實生活中的絕大數家長,不是在反思過去做了什么、擔心未來會發生什么,就是為過去后悔、又或者為未來焦慮
可孩子呢,卻是實實在在地活在當下,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過去發生了什么很快就會遺忘,明天發生了什么也不會過多地計劃幻想
對于這些“活在當下”的孩子,父母們要做的也是建立當下的關系,包括對孩子的親情維持、自信心建立,這些都是降低親子矛盾的關鍵點
當然了,如果實在沒有可行的技巧和方法,那家長就只需要記住一句話“把孩子當成小老師就夠了”
是的,沒事的時候多向孩子提一些小問題,每一次互動都是孩子自信心的增強,每一次“看見”也是孩子能耐的培養
03
把孩子當pk對手
沒事時一起切磋,激發孩子行動力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要看的也是孩子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
是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賦能
如果您是一個普通的父母,沒有什么資源,也沒有太高的學歷文化,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孩子管好、養好
那唯一簡單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認可孩子、表揚孩子、理解孩子,然后再多一些包容和支持
認識一個教育孩子特別有技巧的媽媽
別人家的媽媽都是天天催著孩子寫作業、催著孩子讀書練字,她這個媽媽卻是那么的與眾不同
只見她一不催促孩子、二不監督孩子,每天就像個孩子一樣跟著女兒一起學習、一塊練字
每天學習結束之后,還不忘拿著勞動成果到爸爸面前炫耀說:“爸爸快看,我和閨女的字,誰寫得更好呀”
在那種“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況下,女兒很明顯對學習更上心了
用媽媽的話來說:
“我每天上班,都是在重復做一樣的事兒,總感覺工作干得也太沒勁兒了,可突然有一天來了個員工和我做一樣的事,一下就感受到了威脅,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比下去了,也擔心會被職場的優勝劣汰生存規則給踢出局了”
“所以呀,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是一樣的,與其天天盯著孩子如何才能優秀,不如把他們當成PK的對象,沒事了,就和孩子做一樣的事情一起切磋切磋,你會發現【有伴同行】才是最好的陪伴,也是對孩子潛移默化里最有帶動性的影響力”
看得出,養孩子一定要先讓孩子的內心成長起來,只要心是活的,就不用去擔心孩子會平凡普通
特別是孩子在幼年時期,只要得到了充足的愛與快樂,那么在將來遇到各種難過的挫折和困難時,曾經的快樂都會成為抵擋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當然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長個性,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能讓孩子自信成長、又不會覺得枯燥無味的相處之道
比如,如果做不了朋友、當不成小老師,那就把孩子當成PK對手吧
學習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計算做題,適當的機會再故意放放水,讓孩子體會到贏了爸爸媽媽的勝利感
吃飯的時候,和孩子PK“先吃完飯不管,后吃完飯洗碗”的規則,在比賽模式下孩子吃飯也會更帶勁迅速一些
清晨起床的時候,也PK“誰先穿完衣服不管疊被子”的規則,當孩子漸漸明白了“先完成者掌握決定權”的成長規則后,他們潛意識的拼搏和積極勁兒自然就被有效激發了
04
把孩子當全能管家
有需求就找孩子,提高家庭地位
孩子一生的底氣從何而來?毫無疑問,父母的愛、支持和鼓勵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底氣
特別是在孩子面臨困難和挑戰的時候,內心當中的所有勇氣抗衡都源自于溫暖家庭所帶來的安全感,情緒穩定的父母和一個良好的心態,也是讓孩子遇人遇事不慌亂的基本原則
演員馬伊琍,在節目中談起自己高中時期的一段難忘經歷
因為人緣好的原因吧,她平時和班上的男生女生關系都比較好,可老師看到她和男生走得比較近時,就認定她“跟多個男生有早戀”
好在爸爸從老師那聽到這個消息后,并沒有跟著一起批評指責,而是對著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的女兒我了解她,我知道她不會那么做的”
看到老師和爸爸鬧得不歡而散的一幕,馬伊琍當時就哭了,內心也暗暗做決定“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一定不能讓爸爸失望”
是呀,父母無條件的支持和信任,就是孩子一生的底氣
閨蜜的女兒也是一樣,剛開始讀一年級的時候,考試成績但凡有一點退步,那很快就會收到老師批評“家長不負責,沒有好好管教孩子”的指責聲音
面對老師口中一點優點都沒有,閨蜜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盡量保持冷靜,然后心平氣和地維護女兒說:“我相信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的,她只不過是當前的成績還不是那么理想而已”
那一次,老師誤解了閨蜜的意思,以為閨蜜是個不負責的媽媽,面子上敲打、私底下又和老師們吐槽
而這些被女兒知道后,整個人比之前要更努力了,每次考試前一晚,都會連飯都顧不上吃地要多復習、多做題
成績呢,在孩子勤勞補拙、認真努力下,再也沒有低過八十分以下了
所以,養娃最后的真相不是監督、更不是孩子能考多么優秀的高分成績,而是孩子的觀察、感受、和思考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好這一點,那蘭媽的建議是:想要孩子勤快一些,那爸爸媽媽就懶惰一些,想要孩子有責任感,那就舍得把孩子當成全能管家,家里有什么事情都找孩子這個主要人物處理
這個過程,對于孩子來說往往還是苦中作樂的大好事,特別是父母每一次喊話的“寶貝,我需要你”、“寶貝,這個家沒有你不行”,那種“非自己不可”的存在感,可是孩子一生中最珍貴的信心和底氣
那么,關于養孩子最后真相是“孩子跟誰關系好,他才會聽誰的”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