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jié),麥黃梅熟。記者走進黔北交通樞紐松坎鎮(zhèn),探訪鑲嵌其中的遵義車務(wù)段松坎站。這座承載著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使命的四等小站,在農(nóng)忙與貨旺交織的時節(jié),以獨特的方式演繹屬于自己的故事。
初入松坎,仿佛踏入了一幅水墨畫卷。“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詩意,在這里具象成觸手可及的風景。松坎站,是川渝南下、云貴北上的咽喉要道。川黔鐵路與松坎河并行,讓這座四等小站成為連接渝黔的鎖鑰,每一次列車的轟鳴,都像是它有力的心跳。
作為“黔北門戶、千年古鎮(zhèn)”,松坎鎮(zhèn)因松坎驛而志載具名,相傳因松坎北端的馬鞍山石壁傲立有一千年古松而得名。自宋代起,松坎便是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1935年紅一軍團在此駐扎,為遵義會議筑牢根基。如今,約2.5億噸煤炭與2億噸石灰石儲量,讓這里成為工業(yè)重鎮(zhèn)。松坎站內(nèi),5條股道隔開生活區(qū)與貨場,曾創(chuàng)下日運近百車煤炭的輝煌。站外,2萬余人依水而居,勾勒出小鎮(zhèn)的繁榮圖景。
如今的松坎鎮(zhèn),左手牽著重慶的工業(yè)脈搏,右手拽著貴州的山水人文,在現(xiàn)代交通與古老商道的交織中,續(xù)寫“鹽道古鎮(zhèn)、商旅水鄉(xiāng)”的新篇章。而在這座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小站,年輕人堅守的故事也在不斷上演。
25歲的唐葉,抱著吉他,輕輕撥弄著琴弦,《故鄉(xiāng)》的旋律順著晚風飄向遠方。這個來自遵義的小伙子,原本計劃只在松坎站做一年見習(xí)生就離開,卻被一把吉他和一群溫暖的人留住了腳步。
還記得入職后的第二個月,那個悶熱得讓人煩躁的夏夜,滿心不安于松坎站枯燥生活的唐葉,抱著吉他坐到了站臺上。當他撥動琴弦,一個渾厚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小伙子,彈得不錯啊!”回頭,他看見了老站長付體平充滿故事的眼睛,看見了那雙眼里藏著對這片土地和車站深深的眷戀。30年職業(yè)生涯的大半光陰,付體平把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松坎站,車站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刻在了他的生命里。
付體平說:“車站總共16人,平均年齡30歲,除了我之外,都是年輕人。”他見證了松坎站從熱鬧的客運小站到貨運站的蛻變,他的雙手撫摸過無數(shù)節(jié)車廂,雙腳丈量過每一寸鐵軌。
7年前,來自廣東的林遠垚坐著5629次列車來到松坎站任職。眼前,除了山還是山,食堂的飯菜里,不是紅彤彤的糊辣椒,就是麻得讓人直咧嘴的花椒,這一切都讓這個內(nèi)向的小伙子無所適從。下班后,他總是把自己關(guān)在寢室,像一只孤獨的蝸牛縮進自己的殼里。
付體平得知情況后,一有空就帶著林遠垚回自己桐梓的家中吃飯,餐桌上擺滿了可口的飯菜,也盛滿了關(guān)懷。工作中,付體平更是毫無保留,把畢生所學(xué)的業(yè)務(wù)知識傾囊相授。林遠垚如饑似渴地學(xué)習(xí),捧著《技規(guī)》《行規(guī)》逐字鉆研,在實戰(zhàn)中錘煉技能。從2018年段“安康杯”接發(fā)列車競賽助理值班員第三名到去年升任副站長,他不僅事業(yè)蒸蒸日上,更在松坎成家立業(yè)。“付站長就像我的父親,教會我堅守與責任。”林遠垚的話語中滿是感激。
每天清晨,付體平和林遠垚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站臺。他們專注核對貨物清單,仔細檢查車廂,對往來貨主熟稔得像老友。
工作時默契協(xié)作,生活中情同手足。“小休時和伙伴摘桃、釣魚,吃碗鹵米皮,大家就像一家人!”車站連結(jié)員李勇笑著說。
與松坎站“老帶新”互為映照的,是重慶工務(wù)段松坎線路工區(qū)的奮斗故事。28歲的工長游幫偉,是工區(qū)最年輕的成員。皮膚黝黑、戴著黑框眼鏡的他,在平均年齡46歲的12人團隊中,把每個同事都當作“師父”,在實踐中逐漸成長為鐵路安全的守護者。
每日凌晨,夜色未散,游幫偉就背著裝滿道尺、扳手的工具包,和工友們踏上巡檢路。蜿蜒鐵軌上,他腳步堅定,對管內(nèi)彎道、橋梁了然于胸,總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問題。
盛夏高溫,鐵軌滾燙,游幫偉和工友們?nèi)詧允貚徫弧R淮窝矙z中,他發(fā)現(xiàn)鋼軌重傷,立即匯報并啟動應(yīng)急處置。在30分鐘臨時“天窗”內(nèi),他迅速組織人員,備齊材料,有條不紊開始作業(yè)。從安裝夾板到檢查驗收,再到列車放行觀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嚴謹細致,隱患成功被消除。
烈日漸漸西斜,松坎線路工區(qū)職工結(jié)束了一天的奔忙。游幫偉合上記錄本,食堂飄來的香氣早已勾動著大家的味蕾——涼拌折耳根帶著山野的辛香,紅燒魚塊裹著濃稠醬汁,豆角炒肉在鐵鍋里嗞嗞作響,葷素搭配的煙火氣里,有著最樸實的滿足。
飯后時光,大伙兒圍坐在一起,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桌上的業(yè)務(wù)手冊上,安全反思會的討論聲時而熱烈、時而沉靜。待各自回房休憩,整棟樓陷入靜謐,唯有單身宿舍陽臺上的植物在迎風生長,恰似這群鐵路人骨子里的堅韌。
夜幕四合,唐葉的吉他聲,成了松坎站最溫暖的背景音樂。在這個小小的站區(qū)里,他不再是那個想要去“遠方”的年輕人,而是真正融入了這個大家庭。他用吉他彈奏著對生活的熱愛,也彈奏著對這片土地的依戀。
落落松下澗,離離坎上人。對松坎站的鐵路職工來說,這里已是他們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經(jīng)歷風雨,也收獲成長和幸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來源:成都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遵義車務(wù)段 重慶工務(wù)段
文字: 黃榮 王澤林 陳遠帆 張明瑞
圖片/視頻:昕怡 周誠祥
編輯:黃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