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多地推進燃氣安全改造,許多城市由政府或燃氣企業承擔改造費用,免費為居民安裝自閉閥、金屬波紋軟管等安全裝置。
然而,在山西運城,根據運城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發布的通告,燃氣“三項強制”改造的材料費用(如自閉閥、金屬波紋軟管等)由用戶自行承擔,燃氣企業僅負責免費安裝。
這一政策引發不少市民質疑:“燃氣安全本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為何要讓居民自己掏錢?”有市民甚至打比方說:“這就像打車讓乘客承擔計價器的錢,買菜讓顧客付秤的費用,合理嗎?”
對比其他城市:多地免費改造,運城為何例外?
查閱全國多地政策發現,許多城市的燃氣安全改造由政府或燃氣企業承擔費用:
北京、上海、杭州、包括山西臨汾等地由政府補貼或燃氣公司出資,免費為居民更換安全裝置。
還有許多城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燃氣安全升級納入政府民生工程,居民無需額外付費。
河北景縣(2025年案例)在天然氣管道改造中,采取“政府補貼+燃氣公司讓利+個人承擔部分”的模式,居民僅需支付1500元。
相比之下,運城的政策顯得“與眾不同”。盡管燃氣公司(如運城民生天然氣)不收取人工費,但材料費用仍需用戶承擔,這無疑增加了居民的經濟負擔。
市民質疑:燃氣安全該誰負責?
1. 公共安全不應轉嫁給用戶
燃氣安全涉及千家萬戶,一旦發生泄漏或爆炸,后果不堪設想。許多市民認為,燃氣公司作為壟斷性企業,本就應從經營利潤中承擔安全升級成本,而非讓居民買單。
2. 政策執行是否公平?
有市民反映,部分新建小區的燃氣設施費用已納入房價,而老舊小區居民卻需自費改造,存在政策不公。
3. 是否存在變相強制收費?
盡管政策強調“自愿”,但若用戶拒絕改造,燃氣公司可依法暫停供氣,這讓居民陷入“不裝不行”的困境。
評論:燃氣安全不能只算經濟賬,更應算民生賬
燃氣安全改造本應是惠及民生的好事,但如果讓居民承擔主要費用,不僅加重生活成本,還可能影響改造推進效率。政府及燃氣企業應重新審視費用分擔機制,考慮以下改進方向:
政府補貼+企業讓利:參考其他城市做法,由政府財政或燃氣公司承擔大部分費用,減輕居民負擔。
階梯式收費:對低收入家庭減免費用,確保政策公平性。
加強監管:確保燃氣公司不借機抬高材料價格,避免變相牟利。
燃氣安全事關重大,不能僅靠居民“自掏腰包”來保障。運城的“三強制”政策初衷雖好,但費用分擔方式值得商榷。希望相關部門能傾聽民意,優化政策,真正讓安全改造成為一項惠民工程,而非居民的“額外負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