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廣東省、深圳市相繼召開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呼吁市民提高警惕、做好防蚊滅蚊工作,有效阻斷蚊媒傳播鏈。
與我們相對熟悉的蚊媒傳染病——登革熱相比,基孔肯雅熱這個名字相對陌生。但其實這個病之前也有,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報告過這個疾病。
與登革熱相比,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由于染病者嚴重時會痛得彎腰走路,這種屈曲身體的樣子在非洲語中叫“基孔肯雅”,這也是這個病名的由來。
什么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基孔肯雅病毒不會人傳人,而是通過蚊子叮咬傳播。這種蚊子是廣東地區常見的伊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花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
三大病癥:熱、疹、痛
當蚊子叮咬病人時,病毒進入蚊子體內;然后,蚊子叮咬下一個人時,順便傳播病毒。
當人被帶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在體內潛伏期通常為3天至7天(最短1天,最長可達12天),隨后可能突然發病,出現典型的“熱-疹-痛”三聯征。此外,還可能伴隨頭痛、惡心、嘔吐、肌肉痛、結膜炎等癥狀。
熱:一般會持續1—7天,伴有寒戰、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惡心、嘔吐等。
疹:多出現在發病后第2—5天,半數以上病例在軀干、四肢伸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紅色斑丘疹,數天后消退,可伴脫屑。
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遠端小關節,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關節,腕關節受壓引起劇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緩解,部分病例關節疼痛可持續數月。
一旦染病了如何處理
基孔肯雅熱患者多數癥狀較輕,病程1至2周后可自行恢復。目前,廣東發現的病例均為輕癥。處理方法主要是對癥處理:一是退燒、降體溫,好好休息;二是別亂抓亂撓發癢部位;三是遵醫囑服藥。
目前,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都沒有特效藥,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類固醇抗炎藥,它們會增加出血風險。
因此,一旦出現發熱、關節痛或皮疹等癥狀,請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早期對癥治療,可有效緩解不適癥狀。
醫生建議發病期患者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盡量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可以少食多餐,避免一次過量進食,同時確保食材新鮮、煮熟煮透,避免生冷食物。
切斷傳播路徑:滅蚊
基孔肯雅熱不會人傳人,因此,滅蚊就是最有效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
家家戶戶行動起來,一起防蚊滅蚊,才能徹底斷絕基孔肯雅熱的后路。深圳疾控部門建議,市民可從這三方面著手:
一是滅成蚊。蚊香、電蚊拍、防蚊噴霧要備好,衛生死角要處理,沒有蚊蟲的叮咬就沒有此類病毒的傳播。
二是清積水。蚊子最愛在水中產卵,過不了幾天,大花蚊子就會成群結隊從水里飛出來咬人。所以,最有效的辦法是從源頭上鏟除這些蚊蟲孳生的窩點。
市民要把瓶瓶罐罐、花盤底下的水全清干凈,輪胎里的積水也別放過,倒不掉,給水加個蓋也成。室內水生植物3至5天換水一次,儲水容器要加蓋,沒有蚊蟲孳生地就可以大大減少蚊蟲的叮咬。
三是防叮咬,個人防護要做好。出門穿淺色長衣長褲,戶外樹蔭草叢少逗留,家里安裝紗門紗窗,睡覺時掛蚊帳。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袁靜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