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提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中明確地詮釋了大暑的含義。暑,即是熱,月初小暑為小熱,月中大暑則是炎熱至極的時候。民間以伏與暑共同來計算炎熱的天氣,而大暑正值三伏天,二者疊加在一起,也更加突出了此時的炎熱程度。且這個時節里,氣象活動頻繁,雷雨天氣多見,降雨充沛,所以此時既要注意消暑,也不能忽略了“除濕”。
大暑位列于夏季之末,有著為夏季收尾的意義,加上特定的氣候,所以民間流行著很多的傳統習俗,人們希望通過這些形式,可以順利度過暑熱天氣,也盼望生活順遂,興旺多福。明天就是大暑節氣了,你還記得有哪些傳統習俗嗎?牢記:1送,2求,3曬,4喝,5吃,延續傳統,圖個安康多福事事興,來了解吧~
1送:送禮品
大暑為六月節,而六月在一整年中處于“半年”的分割線上,民間傳統里要過“半年”。所以大暑的傳統習俗中也結合了這一主題。屆時南方地區,尤其是莆田地區,講究“過大暑”,人們要準備禮品與親友互相贈送,以表達關切之意,祝福平安度過難熬的暑日以及后半年里事事順遂,安康多福。此時的禮品多遵循著大暑時節的養生原則,一般是荔枝,羊肉等。
2求:求豐收
大暑時節臨近夏末,過后便是立秋,這意味著距離秋收不遠了。而在這段時間里,天氣炎熱,作物們生長得都特別快,同時受到氣象活動的影響,風,雨,以及干旱天氣往往比較頻繁,農民們在這段時間里要及時做好田間管理,是非常忙碌而辛苦的時候。為了能夠獲得好收成,民間在此日會燒香祈福,希望這段關鍵時期中,能夠風調雨順,獲得百谷豐登。
3曬:曬伏姜
俗話說“入伏一日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入伏食姜是民間的傳統智慧。人們認為,此時暑熱濕氣重,陽氣損耗多,吃些姜有助于刺激味蕾,健胃理氣,驅寒排濕,提升抵抗力等。所以在大暑時節,一些山西,河北等地便講究曬伏姜,以方便平日里食用。
【具體做法】
1、選擇新鮮的老姜,先將其一一洗刷干凈,確保泥土灰塵都去除掉。接著晾干,尤其是表面的水分要徹底晾曬干。
2、接著將其切碎,或是用料理機來打,這樣更容易曬透。
3、將其裝到干凈的容器中,其中加入等量的黑糖,用干凈的筷子拌勻,先靜置一個小時左右,令彼此互相吸收。
4、接著將其裝到提前用高溫煮過的罐子中,之后以紗布將罐子口包住,并用線繩牢牢系好。放到陽光足的地方晾曬。晴朗的天氣一兩天就可以曬好,屆時生姜為深褐色。
5、曬好以后,將瓶口用蓋子蓋住,置于冰箱中冷藏,食用方式以泡水為主。
4喝:喝羊湯
“大暑三伏天,走路打竄竄”,在這個暑熱交加的天氣里,人們容易虛乏無力,沒有精神。所以人們便會通過喝羊湯來進補,而這個時候主要是結合“以熱制熱”的原理。暑熱天里,喝上一碗熱乎的羊湯,令人酣暢淋漓,在排汗的同時,也將濕寒毒素等一并帶出,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1、準備羊腿或羊排,切開之后,將脂肪剪掉,接著用堿性水泡一會兒,再加清水反復洗幾次,直到肉質發白。
2、將其先放到寬水中,加蔥姜一起大火煮。沸騰并且有臟東西不斷析出,把肉夾出來。
3、重新起鍋燒干,若是有脂肪的話先倒里邊炒一炒,再補充些素油,把肉倒里邊,繼續炒,直到干焦的狀態。
4、在其中加燒沸的熱水,鍋里加滿,丟些蔥姜,小火咕嘟兩個鐘頭,令肉質軟爛熟透,便可以關火了,屆時調些鹽胡椒,或是來點蔥花香菜都可以。
5吃:吃仙草
大暑天氣炎熱,悶蒸難耐,是非常講究養生的時候,屆時南方的地區要吃仙草,這是一種特殊的植物,經過曬干后,然后水煮,做成甜品,有助于清熱解暑。
1、首先將仙草粉按照1:5的比例混合勻,也就是100克的粉加入500克的飲用水,先仔細攪拌勻,令其充分溶解混合。
2、再加入等量的清水進去,繼續攪勻。
3、接著將混合物上火開始煮,期間要不斷攪拌,通常在沸騰后便可以關火了,屆時會出現一層皮在表面,將其夾出去。
4、繼而將其倒在模具中,先在常溫下將其涼透,之后端入冰箱,冷藏大約兩小時,就成為固體了。
5、將其劃成小塊,放到碗里,另外再補充些牛奶,糖水或是芋圓,果干等,就可以吃了。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