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從太空返回60余天后,在北京航天城首次面向媒體與公眾正式公開亮相,分享了183天太空駐留的經歷與感悟。
作為中國首位執行出艙任務的“90后”航天員,宋令東感慨:“打開艙門那一刻,就是圓夢時刻。”他認為,隨著載人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年輕一代在前輩們的幫帶下,在所有航天人的托舉下,承擔起了他們這代人的責任。
神舟十九號任務的成功,還特別有看點:浩瀚的太空迎來了中國“90后”的訪客,這可是歷史性的時刻。
但圈叔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倒掛現象,那就是:這次神舟十九號的發射成功,老外比我們更關注,也更激動。
作為一個老航天迷,也是一個航天博主,圈叔說點自己的看法。
其實并不是我們中國人不關心,也和這次亮相的突然性關系不大,主要是大家習以為常了。中國航天發展太快了,2024年已經超過100次發射任務,平均每3天就有一次火箭發射。我國的長征系列火箭已經完成了超過500次的發射任務,成功率達97%。2023年以來,我國近30家航天機構,向太空發射航天器221個,數量全球第一。
甚至有網友在圈叔的評論區這樣說:有時候一天發射2次,這次數比我上廁所的次數都高,看都看不過來。尤其是有網友回復他說:更離譜的是有一次連續6天發射了25顆衛星和1枚洲際導彈。
更有網友說,想到小時候,還得守在電視機前看發射直播,那時候感覺這發射火箭簡直是個新鮮事,而現在這一天天的一個接一個的發射,看膩了。
所以,神舟十九號歸來亮相的發布會,自然也沒有達到萬人空巷的場面。不過圈叔想,下一次萬人空巷,應該是2030年前的載人登月吧!也不遠了,值得期待!
可老外們看神舟十九號的歸來,卻都是一些類似“震驚”之類的詞,和我們的司空見慣完全不同,似乎這次發射對他們的震撼更多一些。并且從網友們的回復里,也能看出一些“酸味”十足。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神舟十九號任務的三位航天員,分別是70后的蔡旭哲和兩位90后的宋令東、王浩澤。蔡旭哲可是老將了,之前執行過神舟十四號任務,這次回來才22個月就再次飛天,刷新了咱們中國航天員重返太空的最短紀錄。而宋令東和王浩澤呢,則是第三批航天員的新面孔,這次可是他們的“首秀”哦!
對接過程花了大約6.5小時,三位航天員順利進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和神舟十八號任務乘組的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來了個大團圓。這可是中國航天史上的第5次“太空會師”啊!他們還給全國人民發了“全家福”報平安,真是讓人感動!
英媒BBC發聲說神舟十九號任務中的航天員乘組是“最年輕的”,簡直就是中國新一代太空旅者的代表,更是國家對未來的投資。哎喲,這話說得,咱中國航天事業可是越來越有活力了!
中國的這批年輕航天員,簡直是吸睛無數。不僅BBC關注了,連《獨立報》都報道了,說這是中國尋求擴大外太空探索的重要一步。美聯社也不甘落后,表示這標志著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強。
更有趣的是,路透社注意到,在90后航天員亮相的同時,咱們中國第四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也完成了。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香港和澳門載荷專家入選預備航天員,他們已經開始訓練,而且訓練任務還側重于未來的載人登月任務呢!
這次神舟十九號的歸來亮相,讓全球媒體都對中國航天事業刮目相看。BBC早在發射之初,就特意去了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摩,結果也被那熱烈的氣氛給震撼了。他們在報道中說:“這是一個富有民族自豪感的時刻。”
韓國網民在看到航天員亮相的報道后,也是各種羨慕和感嘆。有的問韓國什么時候才能有自己的空間站,有的干脆直接“曲線救國”想加入中國,還有的感嘆中國航天事業的毅力。看來咱們中國航天的影響力真是越來越大了!
總的來說,不僅讓咱們中國人自豪,也讓全球媒體和網民都對中國航天事業刮目相看。這不僅是咱們中國航天事業的勝利,更是咱們年輕一代的驕傲!讓我們一起期待中國航天事業更加輝煌的未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