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小鹿亂撞
(根據中學課文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改寫)
我可以成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其實也是站到了一個,
時代的風口,
現在的人,
再怎么努力,
也沒有機會了!!!
20世紀五六十年代,
我所在的國家,
各個地方,
普遍爆發,
饑荒,
大家都沒飯吃!!!
當時,
我們的老大,
說,
世界上,
什么事情最大,
吃飯的事情最大!!!
而我在的國家,
自古以來,
也一直有,
“民以食為天”的說法!!!
過去,
現在,
將來,
我們都必定要當一個農業大國!!!
(5)
鑒于大環境有這個需求,
作為一個偏僻山村農校的,
中專老師,
我就胸懷大志,
下定決心,
拼盡畢生精力,
為大家,
解決吃飯問題!!!
(6)
我就是因為這樣,
站到了,
一個時代的風口,
飛起來,
終于成為,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7)
不過,
總結我的成功經驗,
還是得,
感謝一些,
好人,
同時也,
批判幾位,
老六!!!
(8)
首先要感謝的,
第一個好人是,
幸運女神,
謝謝幸運女神的垂青,
我的成功,
很大部分其實得,
歸功于她!!!
(9)
1961年7月的一天,
我這個被一些人看起來,
人生已經完蛋,
沒有什么希望的,
中職教師,
下課鈴響后,
拍去身上的粉筆灰塵,
掖著講義夾,
照常到校園外的早稻試驗田,
溜達!!!
(10)
我跟大家一起,
用毫無創意的方法,
采用常規得不能再常規的手段,
培育出來的早稻常規品種,
正在勾頭散籽,
呈現一派豐收景象!!!
(11)
我把講義夾放在田埂上,
走下稻田,
一行行地,
溜達起來!!!
這時,
我忽然被幸運女神垂青,
發現一蔸形態特異,
鶴立雞群的水稻植株!!!
(12)
我心里小鹿亂撞,
只能故作鎮靜,
屏氣凝神,
又喜形于色地,
伸出雙手,
撫摸那個小可愛,
激動得幾乎要喊出來!!!
(13)
那是一株奇特的稻禾,
株形優異,
穗大粒多,
足有十余穗,
每穗有壯谷,
一百六七十粒!!!
(14)
我看到那株稻禾,
天賦異稟,
骨骼清奇,
是個奇才,
趕緊用布條扎上記號,
從此格外精心地,
照顧那蔸稻禾!!!
(15)
到了收獲的季節,
我就,
如愿以償,
得到了,
一把金燦燦的稻種!!!
邁出了成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
(16)
不過!!
這里!!
我得先批判一下,
第一個老六!!
就是那種,
人云亦云的,
日常經驗!!!
(17)
這個是,
我通往成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
第一個絆腳石,
我差點,
就被這個老六,
害了!!!
記得那是收獲,
幸運女神給我的,
天賦異稟的,
金燦燦的,
稻種的,
第二年春天!!!
我把那些種子,
按照日常經驗,
又使用毫無創意的,
常規方法,
播種到試驗田,
期待收獲,
充滿希望的新一代稻種!!!
可是!!
當秧苗長大之后,
我發現,
它們高的高,
矮的矮,
成熟得也不一致,
遲的遲,
早的早,
沒有哪一蔸的性狀超過原先那株!!!
(21)
就在我陷入絕望,
成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就要胎死腹中的時候,
感恩感謝,
我又受到,
一個叫做孟德爾,
孟老爺子的,
提攜!!!
(22)
這個孟老爺子,
花了畢生心血,
搞了一個,
分離定律,
供我,
白嫖!!!
(23)
按照他的那個孟爺定律,
純種水稻品種的第二代,
是不會有分離的,
只有雜種的第二代,
才會出現分離!!
(24)
我就想,
根據觀察,
看到的那個天賦異稟的稻種的,
后代是分離的,
這就說明,
那個奇才,
應該是一株天然的雜種!!!
(25)
我就返回試驗田,
對那些出現分離的稻禾再次進行研究,
高的,
矮的,
早熟,
晚熟的,
一一進行詳盡記錄!!!
(26)
經過反復統計,
我證實了,
這次發現,
完全可以,
按照孟老爺子,
提攜我的,
那個定律,
推導!!!
(27)
我也由此堅定了,
一定要探索其中奧妙,
培育出人工雜種,
把那種雜優勢應用到生產上,
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的決心,
自己也由此邁出了,
通往成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
(28)
我確定了,
選擇水稻雜種優勢利用,
作為我的攻關方向,
也一舉把我,
徹底推向,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
寶座!!!
(29)
不過!!
前途看似,
已經光明,
道路依然,
充滿曲折,
很快,
我就又碰到,
第二個老六,
美國權威的,
《遺傳學原理》!!!
這是辛諾特和鄧恩,
這兩個美國小老六搞的!!!
(30)
按照那套權威老六,
自花授粉作物,
如果自交,
不會退化,
如果雜交,
則沒有優勢,
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
雜交出來的東西,
也不可能有優勢!!!
研究水稻雜種優勢利用,
等于“對遺傳學的無知”!!!
(31)
一些權威們,
紛紛跳出來,
對我,
降維打擊,
害我通往成為,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又差點功虧一簣!!!
(32)
感恩感謝,
這時又有一個,
叫做勇氣的大俠,
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
對我進行,
堅定地加持!!!
(33)
我由此,
向那些國際著名的臭權威,
和他們的不可撼動的論斷,
發起挑戰,
這種挑戰之艱難,
雖然使我常常誠惶誠恐,
身心俱疲,
但是我知道自己,
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34)
我根據自己的實踐,
以科學家的膽識和眼光斷定,
雜交水稻研究,
肯定具有光輝的前景,
決心義無反顧地,
堅持研究!!!
(35)
在理論與事實發生矛盾時,
那個勇氣的好人總是給我打call,
鼓勵我,
尊重權威,
但不崇拜權威,
絕不捧權威臭腳,
不跟在權威后面亦步亦趨,
鼓舞我,
就是要大膽地亂越雷池,
否則就沒有希望!!!
(36)
我由此又邁出了,
通往成為,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
第三步,
通過大量試驗,
證明水稻雜種確實具有優勢,
那種“無優勢論”屬于沒有依據的瞎推論!!!
(37)
我異常堅信,
搞雜交水稻研究,
一定是有前途的,
勇敢地向“無優勢論”,
這一傳統觀念發起了挑戰,
從而拉開了,
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序幕!!!
(38)
不過,
這里還有一個,
無知的老六,
一度在我背后,
作梗,
讓我差點過于自大,
與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這頂皇冠,
失之交臂!!!
(39)
那時,
我讀書太少,
一度有點無知地以為,
自己就是第一個,
也是唯一一個,
向那些阻礙新的生產力發展,
阻礙新技術變革的,
權威老六,
發起挑戰的英雄!!!
(40)
后來,
通過進一步學習,
多看了一些資料,
我才面紅耳赤地發現,
原來,
早在1926年,
美國的瓊斯,
就發現了,
水稻雜種優勢現象!!!
(41)
而日本的科學家,
早在50年代,
就也在,
蠢蠢欲動,
開展這項,
研究!!!
(42)
此外,
美國,
還有國際水稻研究所的,
科學家,
也都在相繼,
深入這項研究!!
(43)
這就是說,
如果我一直被那個無知的老六害下去,
一直以為只有自己最聰明,
最勇敢,
在挑戰權威,
不知道其實在這個領域已經很多人都在卷,
甚至比我卷得更早,
我可能差點也要,
跟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這頂桂冠,
擦肩而過了!!!
(44)
還是要再次,
千恩萬謝,
感恩感謝,
幸運女神的,
終極垂青!!!
(45)
她發揮神力,
讓其他那些同行,
雖然實驗技術先進,
但都因沒有受到垂青,
在這項研究上,
遲遲,
沒有進展!!!
(46)
而讓我,
在1964年7月5日,
作為一個“泥腿子專家”,
又走進安江農校的稻田,
去尋找水稻的,
天然雄性不育株,
終于收獲了大結果!!!
(47)
那天,
當我頭頂烈日,
腳踩淤泥,
彎腰駝背,
去尋找,
那種天然雄性不育株,
已是我,
恭候開獎的第14天!!!
(48)
突然!!
一株雄花不開裂,
性狀奇特的植株,
出現在我眼前,
正是那種,
退化了的雄蕊!!!
(49)
我欣喜若狂,
馬上把這株洞庭早秈,
天然雄性不育株,
又用布條標記下來!!!
終于找到了,
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50)
兩年后,
我一帆風順地,
發表了一篇論文,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宣示了本人,
培育雜交水稻的理論設想和實現途徑,
開創了水稻研究的新紀元!!!
算是把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至高無上的榮譽稱號,
捷足先登地收入了囊中!!!
(51)
不過!!
如果你要問我,
究竟是,
怎么成功的,
如何變成,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
我可能會這樣回答!!!
(52)
要取得那種大成功,
雖然做事很重要,
但是做人也很重要!!
要懂得做人,
懂得說話!!!
(53)
我的巨大的成功,
應該講,
主要還是歸功于,
我國擁有的有利條件,
第一,
中國是古老的農業國,
又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
有眾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種,
蘊藏著豐富的種質資源!!!
(54)
第二,
中國有,
遼闊的國土,
和充足的光溫條件,
包括海南島的天然溫室,
都是育種者的樂園!!!
(55)
第三,
最重要的是,
我們擁有,
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
可以組織科研協作攻關!!
我們還有黨的正確領導,
任何困難都可以組織力量克服!!!
(56)
像日后,
為攻克雜交水稻難關,
我們還可以,
在全國13個省區的18個科研單位,
進行科研大協作!!!!
(57)
沒有這樣的大協作,
雜交水稻研究,
也不會取得,
讓世界更加矚目的成果!!!
而我也是,
吃了一波這種紅利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