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6 月 14 日,臺灣省南投地方法院的法庭上氣氛凝重,一名身著紅色囚衣的年輕女子,眼中滿是渴望,朝著面前的小男孩伸出雙手,試圖給予他最后的擁抱。然而,小男孩卻面露嫌惡,迅速轉身避開,讓女子的手尷尬地懸在半空。
這個女子,便是即將面臨槍決的死刑犯林于如,而小男孩,則是她年僅 7 歲的獨子。不出意外,這將是這對母子此生的最后一次相見。
在臺灣,推動廢除死刑的浪潮下,死刑判決數量逐年遞減,尤其是女性死刑犯更是屈指可數。自 1980 年至 2013 年間,僅有 3 名女性被判處死刑。
究竟是怎樣令人發指的罪行,讓林于如打破了 23 年的記錄,成為臺灣歷史上第四位、1990 年以來首位在庭審中被判死刑的女性,甚至連自己年幼的親生兒子都對她厭惡至極呢?這背后,是一個充滿貪婪、罪惡與人性扭曲的故事。
林于如出生于臺灣的一個普通家庭,小時候的她,并沒有展現出日后的兇狠與惡毒,看起來與其他孩子并無二致。隨著年齡的增長,林于如出落得亭亭玉立,吸引了不少異性的目光。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她結識了劉宇航。
劉宇航家境殷實,是家中備受寵愛的獨子。林于如得知他家的情況后,心中便打起了小算盤,她將目標鎖定在了劉宇航身上,深知只要能為他生下一兒半女,嫁入豪門便指日可待。
在林于如的刻意接近下,兩人很快陷入了熱戀。劉宇航被林于如的美貌所吸引,沒過多久,便帶著她回家見父母,表明要與她結婚,共度一生。劉家父母起初對林于如并不十分滿意,但拗不過兒子的堅持,再加上林于如很快便懷孕了,他們也只能無奈接受。
就這樣,林于如順利嫁入劉家,過上了她夢寐以求的少奶奶生活,無需工作便有花不完的錢。
然而,林于如并沒有因此而滿足,她逐漸將心思轉移到了賭博上。一開始,她只是小賭怡情,可沒想到卻越陷越深,賭注越來越大,很快便欠下了巨額賭債。為了償還賭債,她開始想盡各種辦法弄錢。
起初,她試圖向家人和朋友借錢,但次數多了,大家都對她避之不及。眼看賭債越滾越大,直逼兩千萬臺幣,而她又無處籌措賭資,在極度的貪婪和絕望之下,林于如竟然打起了用至親的人命換錢的邪惡主意。
她的第一個目標,便是自己的生母侯月云。2008 年,林于如以孝順為由,將母親接到家中同住。一天,趁母親獨自在樓梯口時,她毫不猶豫地將母親推下了樓梯。侯月云當場摔死,而林于如卻表現得異常冷靜,仿佛剛剛發生的一切與她無關。
在處理完母親的喪事后,林于如迅速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原來,早在之前,她就偷偷為母親購買了一份保險,受益人正是她自己。由于事發經過看似是一場普通的意外,她成功獲得了 506 萬元新臺幣的保險賠償。
有了第一次的 “成功經驗”,林于如變得更加大膽和瘋狂。她的下一個目標,是自己的婆婆鄭惠生。婆婆身體一直不太好,經常需要住院治療。林于如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她將婆婆安排住進了單人病房,減少他人的關注。
然后,她趁人不注意,將安眠藥和抗憂郁藥混入婆婆的點滴中。婆婆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最終因藥物中毒而死亡。鄭惠生去世后,林于如再次迅速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這一次,她獲得了 743 萬元新臺幣的賠償。
然而,這些錢并沒有讓林于如擺脫賭博的泥潭,反而讓她越陷越深。她的債務問題依舊嚴重,于是,她將罪惡的目光轉向了自己的丈夫劉宇航。不久后,劉宇航因身體不適住院治療,林于如故技重施,安排丈夫住進單人病房,并悄悄將安眠藥與農藥注入他的點滴中。
幸運的是,護士在巡查時發現了異常,及時對劉宇航進行了搶救,他才得以保住性命。但林于如并沒有就此放棄,等丈夫出院后,她又一次趁劉宇航住院時下手,這一次,她使用了更強的藥物,最終導致劉宇航呼吸停止,搶救無效死亡。劉宇航的死亡,讓林于如再次獲得了 475 萬元新臺幣的保險賠償。
在短短兩個月內,林于如接連為婆婆和丈夫申請保險理賠,這種異常情況引起了保險公司的警覺。保險公司注意到,林于如不久前剛為丈夫和婆婆購買了三份保險,且受益人均為她年僅 7 歲的兒子。
而且,保險剛購買后,家人便接連去世,這種反常現象讓保險公司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在理賠審查過程中,保險公司發現劉宇航的死亡原因存在許多疑點,林于如作為核心人物,與這些死亡事件密切相關,于是決定報警處理。
警方接報后,迅速展開了調查。他們首先對劉宇航的遺體進行了細致檢查,發現其中殘留的藥物和農藥成分與正常死亡病理不符,且注射方式與林于如的活動軌跡吻合。進一步調查還揭露了林于如與婆婆鄭惠生案件的關聯。
警方調查發現,鄭惠生住院期間的病情與死亡過程亦存在諸多異常,特別是林于如獨自照顧婆婆期間對藥物使用的情況。最終,警方確認兩起案件均與林于如密切相關。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林于如的母親侯月云的死亡也并非那么簡單。經過一系列的偵查和取證,他們懷疑侯月云的死也與林于如有關。在警方強大的審訊攻勢下,林于如最終心理防線崩潰,承認了自己殺害母親、婆婆和丈夫的罪行。
她的供述,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憤怒,一個人竟然為了錢財,對自己的至親痛下殺手,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
消息傳到劉宇航一方時,年邁的祖父劉清勛無比憤怒,他認為林于如的所作所為徹底摧毀了劉家,要求法律給予嚴懲。劉家其他親戚也紛紛表態,支持檢方對林于如的死刑請求,并希望盡快審理此案,還家族一個公道。
2011 年,臺灣省南投地方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林于如的辯護律師試圖為她減輕刑罰,稱她智商僅 57,智力相當于 7 至 11 歲兒童,且長期遭受家暴,導致抑郁癥發作,才犯下如此大錯,不應被判處極刑。
為了證明這一點,律師還出示了林于如的智商測試報告,測試結果顯示,她的語言智商為 65 分,非語言智商只有 51 分,綜合評分為 57 分。在臺灣,平均智商分數為 104 分,根據評判標準,分數在 55 - 70 分之間被認為是輕度智障。
然而,劉家人對這一辯護理由表示強烈質疑,他們認為林于如的每一步行為都表現出明確的計劃性,從為親人購買保險,到選擇時機下手,再到申請理賠,一切都有條不紊,不可能是智商低下者所能完成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林于如也表現得精明能干,完全不像是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
法庭上,林于如還試圖為自己開脫,她先是聲稱只承認殺害了丈夫劉宇航,婆婆鄭惠生是丈夫指使自己下手毒死,母親則純粹是死于 “意外”,自己先前認罪,不過是受到了專案組的脅迫。但她的這些說法,在警方確鑿的證據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經過多次庭審,法院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最終認為林于如故意殺害母親、婆婆及丈夫,手段極其殘忍,且毫無悔意,社會危害性極大。2013 年,法庭對林于如做出最終判決,她因為殺害母親和婆婆,被判處兩個無期徒刑;因為殺害劉宇航,被判處死刑。28 歲的她,成為 1990 年至 2013 年,全臺灣首個女死囚。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警方還發現了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事實。原來,林于如在殺害丈夫和婆婆后,還為自己 7 歲的兒子購買了一份保險。倘若前面 3 人真是她殺的,那么按照她的犯罪邏輯,接下來她的目標,很可能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她的這種行為,簡直喪心病狂到了極點,連自己的親生孩子都不放過,只為了騙取那高額的保險金。
林于如被判刑后,她的家人和朋友都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自責之中。他們無法相信,曾經那個看似溫柔善良的女子,竟然會變成一個殺人惡魔。而林于如的兒子,也因為母親的所作所為,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創傷。
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奶奶和外婆,如今又得知母親是殺害他們的兇手,這對一個 7 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的打擊。
在臺灣,“廢死聯盟” 為了所謂的 “道德高地”,一直不曾放棄為林于如奔走救援。他們聲稱林于如還有改造的可能,不應該被判處死刑。然而,對于大多數臺灣民眾來說,林于如的罪行不可饒恕,她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在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廢死聯盟” 的聲音顯得微不足道。
如今,判決生效已過多年,林于如依然被關押在看守所內,等待著法律對她的最終執行。而劉家為了讓孩子能夠擺脫陰影,健康成長,決定將孫子送往國外領養。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忘卻過去的痛苦,重新開始生活。對于林于如來說,她將永遠失去與兒子相見的機會,這或許也是對她的一種懲罰。
林于如的案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賭博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僅能讓人傾家蕩產,還能扭曲人的心靈,讓人喪失人性。同時,這起案件也讓我們看到了法律的公正和威嚴,無論犯罪者如何狡辯,如何試圖逃避責任,最終都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在面對金錢和欲望的誘惑時,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否則,等待我們的將是無盡的深淵。
本文系真實案件改編,本文圖/選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