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大樓林立的深處
住著一位與眾不同的“富翁”——左旭初。
他的財富不是金銀珠寶
而是滿屋精心放置的10000多個民國老包裝盒。
褪色的餅干鐵罐上,穿旗袍的仕女巧笑嫣然;
斑駁的雪花膏盒蓋,鐫刻著外灘鐘樓的輪廓;
香煙盒的方寸之間,
藏著解讀老上海摩登風尚的密碼。
“這不是破爛,是活的歷史。”
左旭初輕撫著一個1928年的“雙妹牌”雪花膏盒。
盒面上,兩位發髻高挽的少女亭亭玉立,
眉眼間既有江南水鄉的溫婉,
又透出十里洋場的時髦氣息。
這正是解放前上海輕工業包裝的獨特魅力:
中西合璧,雅俗共賞,方寸之間濃縮時代風云。
那是中國現代設計的初啼。
設計師們匠心獨運:旗袍領口的盤扣化作靈動的商標,
外灘的哥特式尖頂融入裝飾邊框,
字體設計更是妙筆
——端莊的宋體與流暢的西文字曲線和諧共生,
宛如石庫門里砌著的西式壁爐,
無聲訴說著文化的交融。
香煙盒上的月份牌女郎,發髻是傳統的,
香水氣息卻仿佛來自巴黎;
餅干盒的圖案,
一側是穿梭南京路的叮當電車,
一側是豐收的田間稻穗,
暗含民族企業家“實業救國”的拳拳之心。
在左旭初看來,這些歷經滄桑的包裝盒,
早已超越了盛裝商品的原始功能。
它們是凝固的時光切片,
封存著一個時代的精氣神與城市脈搏。
翻開他的收藏冊,
仿佛能嗅到舊時梳妝臺上的脂粉香,
耳畔隱約響起百樂門飄蕩的爵士旋律
——原來一段風華絕代的歲月,
真的能被如此精巧地封裝于方寸之間,
成為后人觸摸歷史的珍貴遺物。
記者 / 王龑君
編輯 / 黃騫文
視頻 / 成子鍇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