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樣不對,可我控制不住自己。”田女士的眼淚在咖啡廳昏暗的光線下閃爍。
結婚十年,孩子七歲,她卻在一次工作出差中陷入了一場明知沒有未來的婚外關系。
每當夜深人靜,強烈的罪惡感幾乎將她吞噬,可白天收到那個人的消息,她心里又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她問我:“我是不是個壞人?我明明有家庭,為什么還是陷進去了?”
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她。
田女士的故事不是孤例。那些明知沒有好結果卻無法抽身的迷戀,表面是愛情,背后卻常常是心靈深處未被看見的巨大空洞。
在此,我想告訴田女士的是:明知不會有好結果,還是沉迷于婚外的感情,其實真的與愛情毫無關系,不過是和以下三種缺失有關。
01
第一種缺失:我們錯把婚姻當牢籠,卻把婚外當成了自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下班回家前,在車里多坐十分鐘,只為那片刻的獨處。
很多時候,婚姻里的責任就像一條條無形的繩索,捆綁著我們的手腳。而婚外的感情,卻成了許多人眼中唯一的“逃生窗口”。
35歲的李峰對我說:“在家里,我永遠先是丈夫、父親、兒子。只有和她在一起時,我才感覺是我自己。”他沉迷于婚外戀人的溫柔鄉,認為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但真相卻是:所有關系都有邊界。婚外感情帶來的所謂“自由”,不過是一時幻象。它無需面對房貸壓力、孩子教育、婆媳關系這些現實生活的千鈞重擔。
可是,這種婚外的自由其實是真空中的花朵,一旦也暴露在現實空氣里,最終必然會凋零。
因為,婚外的感情就像一顆糖衣藥片,甜味散去后,苦澀依舊會存在。
02
第二種缺失:我們渴望被無條件懂得,卻忘了自己也是普通人
“他根本不懂我!”趙蕾激動地說。
結婚八年,丈夫忙于事業,她感到自己在婚姻中像個透明人。而婚外那個男人,似乎能讀懂她每一條朋友圈背后的情緒,記得她隨口提過的喜好。
可現實卻是:沒有人能永遠滿足另一個人。婚姻中的伴侶需要共同承擔生活重擔,自然無法時刻做情感上的完美容器。
而所謂婚外感情中的“懂得”,常常是刻意營造的幻影,對方無需面對你清晨的起床氣、生病時的狼狽、面對賬單時的焦慮。
這種“懂得”如同溫室花朵,經不起真實生活的風吹雨打。當濾鏡破碎,你會發現他同樣會不耐煩,同樣會自私,同樣有你不能忍受的缺點。
在婚姻生活中,我們渴望被對方完整看見,卻忘了真正的親密是連彼此的缺點也能接納。
03
第三種缺失:我們卑微地尋求認可,卻在虛假贊賞中迷失了自己
“只有和他在一起時,我才感覺自己有價值。”陳默低著頭說。
陳默成長于嚴苛的家庭,工作以后,他在職場也屢受挫折。所以,婚外情人崇拜的眼神,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氧氣。
許多沉迷婚外感情的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未被認可的孩子。
當現實中的自我價值感搖搖欲墜,婚外的感情便成了他們最快捷的麻藥:對方因新鮮感而生的贊美,被他們誤讀為對真實自我的肯定。
可這不是被看見,只是被暫時認可。情人眼中的你,往往只是她內心需求的倒影而已,一切都并不真實。
當這種迷戀消散后,你依然要面對同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同樣要面對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爭吵,一切又回到原點,一切也都需要你去面對和解決。
04
看見缺失,才是走出泥潭的第一步
這三種缺失:自由的缺失、被懂得的缺失、被認可的缺失,就像三把鎖,把許多人困在婚外感情的牢籠里。
它們不能成為背叛的借口,但可以成為自我救贖的鑰匙。
田女士后來告訴我,當她在咨詢中看清自己對“自由”的渴望,她開始重新規劃生活:每周留出半天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重拾繪畫愛好。
當她不再期待丈夫“完全懂得”自己,反而能更坦誠地表達需求。當她通過職業進修重建自信,情人的贊美便失去了魔力。
有句話說得好:
那些讓我們飛蛾撲火的情感,往往不是愛情本身,而是我們內心空洞的倒影。當你在他人眼中尋找完整的自己,真正的迷失才剛剛開始。
所以,當你能識別出那些引誘你走向危險地帶的內在呼喚,你便擁有了選擇的力量,是繼續用虛幻的滿足填補空洞,還是轉身直面內心的匱乏,去和愛人一起去修復婚姻。
希望你能記住:當我們不再向外尋找慰藉,而是直面問題,和另一半用心去解決問題,婚姻中的危機才會轉危為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