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瀚藍環境
七月的佛山南海,一場重塑環保行業格局的“智能風暴”悄然起勢。瀚藍環境(600323.SH)的品牌煥新發布會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在這場發布會上,瀚藍環境懷揣著“成為綠色創新賦能者”的愿景,不僅亮出“更進一步,永不止步”的品牌精神,更以人工智能聯合研究院的揭牌,宣告國內首個生態環境治理“超腦”正式落地,為環保行業智能化轉型按下加速鍵。
千帆過盡勇者勝。當行業仍在轉型陣痛中徘徊,瀚藍環境已攜場景與技術“雙劍”突圍,在“雙碳”浪潮中構建起“數據驅動效率、智能重塑運營”的新生態。從企業跨越式發展到行業轉型藍圖,瀚藍正以創新為筆,讓可持續發展從愿景變成觸手可及的日常。
AI超腦落地,場景與技術雙劍合璧
當前環保行業正處于深度變革之中,雖面臨投資增速放緩的挑戰,但“雙碳”框架下的剛需底色從未褪色。在歷經“跑馬圈地”“搶裝潮”后,行業已從盲目擴張轉向對項目規模與盈利能力的深耕,呈現運營精細化、整合加速的特征,而人工智能技術對提升項目運營質效的價值,也隨之愈發凸顯。
作為中國環保產業標桿企業,瀚藍環境在AI結合技術創新、管理提升等方面持續深入探索。
在7月15日舉行的品牌煥新發布會上,瀚藍官宣成立“人工智能聯合研究院”,打造國內首個專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行業超腦”與“企業超腦”,推動環保行業智能化轉型。
據了解,該研究院由瀚藍環境與瑞泊(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瑞泊科技”)聯合成立,重點聚焦模型、算法、智能化應用研發三大領域,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環保行業大模型及智能應用平臺。研究院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與解決方案,未來可復制推廣至全國,推動環保企業運營進一步向高效化、精細化方向轉型。
大模型平臺的搭建,離不開豐富的場景與硬核技術的雙輪驅動。瀚藍環境與瑞泊科技的聯手,恰好形成了場景與技術的精準互補。
瀚藍環境深耕環保行業二十余載,擁有覆蓋固廢處理、能源供應、水務等領域的豐富業務場景,生活垃圾處理能力近10萬噸/日,服務覆蓋全國20個省區市、54個城市、77個縣區。公司深入探索并推進多源固廢處理的“瀚藍模式2.0”,在數智建設、節能減碳、降本增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和突破,累計獲得授權專利448個。
公司運營管理的業務場景積累了海量結構化數據,涵蓋設備運行參數、環境監測指標、資源循環效率等核心維度。這些海量數據具有極高利用價值,若通過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將能推動環保領域智能化創新,對于環保行業提質增效的作用將不可估量。
瑞泊科技作為領先的人工智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已擁有自研高等級大模型的公司,其核心團隊整合了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頂尖機構的科研資源,曾斬獲國家級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一等獎、GAIE Awards人工智能年度權威AI大獎、被譽為人工智能界“奧林匹克金牌”的中國AI金雁獎“技術創新大獎”等多個高含金量獎項。
未來,瀚藍與瑞泊將發揮雙方優勢,通過技術互補+場景深耕,搭建環保行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平臺,整合算法開發、數據標注、模型訓練、場景測試等全流程能力,形成“數據-算法-應用”閉環技術體系,為企業積累人工智能技術資產與數據資產。
開放創新生態,賦能行業綠色發展
在瀚藍看來,創新是讓綠色可及的唯一路徑——不是單純的技術迭代,而是打破邊界的產業重構;不是孤立的環保治理,而是開放共生的價值創造。
這份對創新的深刻理解,正通過人工智能聯合研究院的實踐落地生根。研究院將聚焦AI“根技術”研發,打造“可遷移、可解釋、可信賴”的環保行業超腦集群核心引擎,驅動行業向底座智能化、數據價值化、業務模型化、應用智慧化轉型。通過搭建瀚藍私域基座大模型與業務專有模型,構建覆蓋固廢、能源、水務全鏈條的專業知識庫,實現核心業務板塊的數據智能融合。
在管理領域,依托“行業超腦”的決策智能化和多維數據融合能力,瀚藍將加速內部制度和管理規范等多源知識的結構化梳理和統一建模,輔助管理決策與運營優化,提升公司運作效率與合規水平,實現AI在管理與運營全鏈路的深度滲透。
此外,研究院還將探索研發垂直領域核心場景應用,以實踐場景推動AI從“試點驗證”邁向“價值釋放”。在此基礎上,依托已建成的基座大模型、專有大模型及面向特定場景的人工智能應用,全面推進智能化能力與現有數字化業務系統的深度融合,打造一體化、協同化的智能服務體系,實現業務系統的架構迭代和智能化升級。
瀚藍超腦不僅是環保企業提質增效的數字引擎,也將成為全國綠色發展智庫。通過AI賦能產業升級,瀚藍將助力實現城市資源“零廢棄”、碳中和目標,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加速邁入數智融合的全新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瀚藍環境聯合瑞泊科技、阿里云、中興新云、金蝶、浪潮、京東、廣聯達、中科曙光等領軍企業共建“人工智能助力綠色發展生態圈”,未來將合力開展高質量人工智能科研實踐,打造普惠化通用技術平臺與開放生態,引領智能環保新格局。
同時,瀚藍環境還在會上官宣了與廣東恒健的戰略合作,雙方將發揮各自領域優勢,通過股權合作、資本運營、基金投資等方式,推進瀚藍環境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鞏固其在環保產業鏈的龍頭地位,并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優勢,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不難看出,在環保行業邁向數智化轉型的關鍵節點,瀚藍環境正以人工智能聯合研究院為支點,撬動行業變革新圖景。
前瞻布局,筑牢可持續發展底座
縱觀瀚藍的發展史,是一部“勇于挑戰、不斷創新”的成長史。“敢于邁步”,早已是瀚藍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自2000年登陸A股市場,從地方性公用事業、單一供水業務起步,一步步發展為全國性的生態環境服務標桿企業,并走向海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規模躍升至全國前三、A股第一,可以說,瀚藍的每一次的主動求變、敢于邁步,都源于對環境產業發展趨勢的深刻把握和對自身能力邊界的勇敢挑戰。
這期間,戰略并購如同撬動增長的杠桿,成為瀚藍實現數次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引擎。從2006年的并購南海環保電廠,到2014年并購創冠中國,再到后來的縱橫一體化產業鏈延伸,瀚藍以敏銳的市場嗅覺與果決的行動力,一次次搶占行業先機。
今年6月,瀚藍并購粵豐環保完成交割。資料顯示,粵豐環保是廣東省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旗下擁有35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覆蓋廣東、上海、四川、山東、江蘇等12個省市,城市生活垃圾設計日處理能力達到52,540噸/日。通過本次重組,瀚藍環境垃圾處理規模穩居固廢處理行業第一梯隊,市場影響力和綜合實力得到大幅提高,順利實現“十四五”戰略目標。
財務數據的節節攀升,正是瀚藍戰略布局精準落地的最佳注腳。自上市以來,瀚藍環境盈利能力穩健上揚,屢創新高。2024年,公司再度交出亮眼答卷,實現歸母凈利潤16.64億元,同比增幅達16.39%。要知道,瀚藍已在環保領域深耕25載,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的當下,能保持如此穩健且強勁的增長勢頭,實屬不易。
來源:Wind
這份強勁增長的勢頭仍在持續書寫。根據日前發布的業績預告,得益于并購粵豐環保及降本增效等舉措,瀚藍環境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將實現9.67億元,同比增長9%左右。剔除去年同期含濟寧固廢電費、金沙城北污水處理廠擴容項目污水處理費等一次性往期收益約1.3億元,則同比增加約2.1億元,同比增加約27.71%。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點,面對國際形勢的波譎云詭、國內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以及環保行業步入成熟期的諸多不確定性,瀚藍選擇以品牌煥新為契機,在叩問初心與錨定前路中,將“更進一步,永不止步”的精神淬煉為前行的指南針——這份執著,既藏在技術研發的攻堅里,也寫在運營效率的精進中,更融入管理模式迭代、循環經濟深耕與負碳路徑探索的每一步。
未來,瀚藍將堅持“創新,讓綠色更可及”的品牌主張,讓可持續發展從昂貴的選項,變為觸手可及的日常。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征程中,瀚藍正以創新為筆,書寫著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雙向奔赴的新篇章。(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