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濱州,原中心血站小區門口多了個讓人駐足的清涼角落:3張小桌支起遮陽棚,冰桶里碎冰泛著涼意,幾個身影正圍著料盒忙碌——17至21歲的智力障礙少年,正略顯笨拙卻格外認真地給刨冰添加小料,用塑料盒仔細打包。自七月初起,這個由他們撐起的刨冰攤,成了街坊口中“最暖的夏日風景”。
聯心綻放
“現做現賣,小份5元,大份8元。”少年們的聲音或許不流利,卻滿是真誠。這份比市價更親民的定價,藏的不是“低價競爭”,而是份珍貴考量:用刨冰買賣替代施舍,讓他們在平等互動里,觸摸“工作”的意義。
這份的善意背后,是多方攜手的支撐。7月18日,彭李街道聯合濱州市弘慈殘疾人服務中心、愛心企業濱州電召出行,在攤位旁辦起“聯心綻放”殘疾人&新興領域就業群體關愛活動——讓這些少年與社會“雙向看見”。
活動現場,愛心企業家陳寶濱當場爽快認購200份刨冰,特意讓孩子們送到出租車司機等新興領域從業者手中。這份“雙向送達”的清涼里,既讓高溫下奔波的勞動者嘗到甜,也讓少年們在送貨時真切感受到:“我能為別人做事”。
彭李街道還邀來轄區新媒體從業人士前來“打卡”。鏡頭里,少年們制作刨冰時眼里的光、遞出冰品時靦腆的笑,順著網絡傳開,越來越多市民專程趕來光顧。有人說,這個小攤位像面鏡子,照見了助殘就業最動人的模樣。
當一份刨冰既能解夏暑,又能成為價值交換的載體,我們便懂了“彭李溫度”的內核:助殘就業從不是“幫找活”,而是讓每個特殊個體在勞動中確認“我能創造價值”“我值得被需要”。這正是文明最生動的注腳——在煙火氣里,讓每個生命都體面發光。
記者 王慧慧 通訊員 宗雪 馮娜 孟子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