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當開拓者用16號簽把楊瀚森從青島帶走時,很多美國球迷的第一反應是:這人誰啊?現(xiàn)在,他們知道了--不僅知道了,還排著隊買他的球衣。
Ben Golliver在《華盛頓郵報》的文章里把這件事寫得很直白:開拓者管理層早就料到,只要名字一念出來,海嘯就會來,只是沒想到浪頭這么高。
選秀夜結束不到四周,開拓者的零售銷售額比去年同期翻了整整11倍。
TikTok賬號瀏覽量破了3000萬,微博和抖音新增近90萬粉絲,互動量把其他29支球隊全甩在身后。營銷部門的同事把楊瀚森的臉直接P到了球館大屏上,發(fā)內(nèi)部郵件時都帶著一句“準備好服務器”。
這不是夸張,是真怕網(wǎng)站被擠爆。
中國人上一次在首輪被選中,還是2007年的易建聯(lián)。
18年過去,NBA換了一代又一代人,但中國球迷的熱情一點沒減,反而因為等待太久而更洶涌。開拓者本來只想賭一把天賦,結果連票房和流量一起抱回家。拉斯維加斯夏季聯(lián)賽四場球,楊瀚森場均10.8分5籃板3.8助攻2.2蓋帽,真實命中率55.8%,在所有首輪中鋒里排第一。
更重要的是,他只要上場,球隊百回合能贏10.5分,這個數(shù)據(jù)在夏聯(lián)打了四場以上的球員里排第八。贏球價值擺在這兒,黑不動。
但你要說他已經(jīng)打出來了,那還早。
速度、體能、失誤、出手選擇,這些新秀常見問題他一樣沒落下。打鵜鶘那場,他三分6中3拿了15分,轉頭就被對面的奎因用身體強吃;打火箭,正負值+19,可4次失誤里有3次是傳球直接送到觀眾席。他自己也清楚,采訪里一口一個“還得練”,說完就去加練深蹲和臥推。
20歲的身體,裝著一個40歲的腦子,這是教練組最喜歡的部分。
比盧普斯在夏聯(lián)期間被問到為什么敢用16號簽賭楊瀚森,他聳聳肩:“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東西,我們?nèi)ツ暝谠囉柧涂吹搅恕!?/p>
開拓者去年專程飛到青島,看他在CBA季后賽單場4蓋帽、5助攻,回美國后就決定不試別人了。
用管理層的話說,“我們賭的不是現(xiàn)在,是未來五年中國市場的門票和轉播分成”。
這話聽著像生意,其實也沒錯。
NBA本來就是生意。但生意做到讓球迷心甘情愿掏錢,那就是本事。楊瀚森在發(fā)布會上的第一句話是“我想吃波特蘭的火鍋”,第二句是“我會努力讓這里成為中國球迷的第二主場”。
說完不到兩周,開拓者官方店的16號球衣斷貨三次,補貨三次,再斷貨。
現(xiàn)在,夏聯(lián)打完了,球隊讓他提前收工回國備戰(zhàn)亞洲杯。
臨走前,他把用過的球鞋簽好名,送給了一位在球館門口蹲了三天的中國留學生。那孩子抱著鞋哭了,楊瀚森拍拍他肩膀:“別急,十月份常規(guī)賽見。”
故事說到這兒,你可能明白了:這不是又一個“中國球員登陸NBA”的簡單劇本,而是一個20歲山東小伙和一支急需翻身的西部球隊,互相成就的開始。
球迷想看的不是完美,而是希望--希望他能像姚明那樣在罰球線轉身跳投,也希望他能像約基奇那樣腦后長眼傳球。而開拓者要的是贏球、賣票、填球館,順便把中國市場重新點燃。
一拍即合,剩下的,就看楊瀚森能不能把夏天的熱度,帶到冬天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