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了,總投資1.2萬億人民幣,這可不是小打小鬧,是中國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單體工程。想想看,這條河從西藏發源,海拔高得嚇人,源頭在5590米左右,出境才150米,落差5400多米,平均坡降2.6%,國內最陡的河流。
工程主要在林芝市米林壩址起步,規劃建5座梯級電站,用截彎取直和隧洞引水的方式開發。電力主要外送全國,西藏本地也用點。年發電量能到3000億度,差不多是三峽的三倍,夠全國發電量的3.3%了。這么大的項目,不光是發電那么簡單,還牽扯到西藏開發、能源轉型和南亞地緣格局。
先說說工程本身吧。中國政府核準這個項目后,新成立了雅江集團來負責運營。開工儀式上,國家領導人李強親自宣布啟動,國家發改委、參建單位代表都發了言。為什么選這個地方?因為雅魯藏布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流域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屬印度洋水系。
從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北麓的杰馬央宗冰川開始,自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到米林后折向東北,又急轉南流,出境后在印度叫布拉馬普特拉河,再流經孟加拉國匯入恒河,最后進印度洋。地質條件復雜,處在活躍地震帶,地震、滑坡、泥石流常見。氣候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雨季長,暴雨多,年降水量大,施工窗口短。交通也難,墨脫縣以前是中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扎墨公路脆弱,常中斷,大型設備運不進去。
盡管這些難題,中國工程師還是想出辦法。上游建壩,下游引水,通過2000多米落差發電。壩體是全球最高的混凝土壩,砂石骨料要1.5億噸以上,三峽的三倍。發電機組鋪在隧洞里,五級階梯,每級發電量相當于一個白鶴灘或三峽的五分之三。建成后,能替代90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億噸。這對碳中和目標是大助力,減少煤炭依賴。電力通過超高壓電網送出去,夠兩個上海一年用電,相當于1.5億噸石油能量。西藏本地不需要這么多電,主要外送,但這也帶動本地電網升級。
這個項目對西藏發展是重頭戲。工程創造數百萬就業,是三峽的25倍。建成后,每年給西藏財政帶200億以上收入,相當于2024年西藏全年財政的2倍多。沿途基建全面升級,高等級公路從林芝到墨脫,從以前的生死線變成經濟走廊。電網覆蓋偏遠區,徹底改變西藏地廣人稀、交通閉塞的現狀。藏南地區開發加速,喜馬拉雅南麓陸路通道打通,支持萬噸級物資投送。以前墨脫公路運力不足千噸/日,只夠邊防基本保障,現在萬噸/日,能支撐1.5個集團軍機械化作戰需求。這從根本上扭轉1962年后勤不足的被動局面。
說到這兒,就得提提陽謀的部分。中國建這個電站,不光是為電和開發西藏,更是為重構南亞地緣平衡。雅魯藏布江出境后是印度和孟加拉國的主要水源,印度擔心中國控制上游,會在雨季多放水造成洪水,或旱季少放導致缺水。
其實,中國外交部早表態,不會不良影響下游,反而有助于防災減災。但印度還是關切,因為沒有水資源共享協議。印度媒體炒作,說這是威脅,會影響生態、泥石流,還可能在沖突時截流。印度電力部長去年底訪下蘇班西里水電站,那邊裝機2000兆瓦,計劃投產。但中國這個項目規模大多了,裝機近7000萬千瓦。
從戰略看,這工程是基建、能源、國防的復合體。平時,通過跨境電網向尼泊爾、孟加拉國送電,主導南亞能源網絡。戰時,轉為軍事支點。印度陷入抗議無據、對抗無力的困境。藏南爭議區,印度占大部分,中國建電站增強掌控力,形成亞東扼喉、錯那斬腰、墨脫主攻的全線部署。
交通網完善,接入全國,促藏南經濟,也讓軍方速戰速控,迫印度接受邊境新現實。印度欲在藏南建水電站回應,但規模小,技術難。中國批準這個項目后,印度外交部敦促別害下游利益,但中國推進中印協調8年,藏木水電站環保高,已投產。
印度選項有限。一方面,加快自身壩建,如阿魯納恰爾邦的10吉瓦迪邦谷壩,加強水文監測。另一方面,外交施壓,在聯合國、SCO、BRICS角力,與不丹、孟加拉國聯盟。但中國沒水共享條約,推進自有主權。印度擔心水武器化,像中國在湄公河壩對越南、老撾影響。但中國說負責態度,考慮下游。實際,這項目給中國杠桿,針對印度在印巴水條約上的動作。中國支持巴基斯坦,信號水控制雙向。
更廣看,這工程對南亞是雙刃劍。中國用水電建親近東北印度邦,間接養分離主義,那地區歷史不屬印度。但印度視阿魯納恰爾為領土,爭議大。孟加拉國也憂桑達班生態,土壤肥力、漁業受阻。地震區建壩,風險高,喜馬拉雅脆弱,可能引發災難。但中國稱技術突破,盾構機、監測系統應對高地應力、涌水。
經濟上,西藏騰飛。就業、收入升,旅游農業受益。新能源格局,水風光儲一體化,穩定電網。西藏從邊緣變前沿,融入全國。南亞能源中心移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受益,印度需調整策略。未來十年,首座電站2028投產,全線2035運營。西藏財政增數百億,公路網連全國,貿易活躍。
印度真沒選擇?或許是。抗議難止中國,自身壩建慢。外交需平衡,不想水戰。合作可能,向中國買電,但主權敏感。最終,這陽謀讓中國主導,印度被動適應。項目重塑格局,推動區域合作,但平衡需談判。
總的來說,這不是簡單建壩,是中國大開發西藏的棋。能源轉型、國防增強、地緣杠桿,一箭多雕。印度關切合理,但中國推進有底氣。南亞水資源共享需機制,避免沖突。希望和平開發,大家受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