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計劃8月竄訪中南美洲并“過境”美國的消息引發高度關注。據臺媒報道,賴清德將于8月上旬竄訪巴拉圭、危地馬拉和伯利茲,并計劃“過境”紐約和休斯頓。這一消息立即引發各方關注——特朗普政府會否批準其“過境”?解放軍又將如何應對?更耐人尋味的是,香港《南華早報》評論稱,特朗普可能取消賴清德的“過境”安排,這被視為"送給中國的一份大禮"。那么,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解放軍是否真的有機會"甕中捉鱉"?
賴清德的政治困境:內憂外患下的“臺獨”困局
賴清德上臺一年零兩個月以來,其“臺獨”路線已讓臺灣地區陷入多重危機。在島內,他推出的"臺獨10講"引發強烈反彈。據聯合新聞網報道,賴清德在演講中提出"打掉雜質"論調,將非綠營支持者視為"雜質",這引發在野黨和民眾的普遍不滿。更糟糕的是,民進黨內部也警告這可能引發反噬,最終賴清德不得不以臺風為由取消第5講,并無限期推遲后續演講。
中國臺灣(資料圖)
在對外關系上,賴清德面臨更大壓力。特朗普政府可能對臺加征32%關稅,這將重創臺灣經濟。據《新華澳報》報道,臺灣地區已被納入美國對等關稅范圍,盡管生效時間延至8月1日,但民進黨當局至今拿不出有效應對方案。賴清德所謂"吃苦當吃補"的表態,更被島內輿論嘲諷為"自欺欺人"。
特朗普的“大禮”:取消“過境”的政治考量
在中美關系緩和的背景下,特朗普可能選擇取消賴清德的“過境”安排。香港《南華早報》分析稱,這一決定主要基于三個考量:首先,中美關稅談判正在推進,特朗普不希望因臺灣問題影響談判進程;其次,特朗普計劃年內訪華,需要維持中美關系穩定;最后,賴清德若在“過境”期間發表挑釁言論,可能直接破壞中美高層會晤。
不過,特朗普的最終決定仍存在變數。如果賴清德在“過境”期間保持低調,不與美方政要接觸,特朗普可能默許其“過境”。反之,若賴清德高調活動,甚至發表涉“臺獨”言論,美方很可能直接取消其“過境”申請。
中國臺灣(資料圖)
解放軍的反制選項:"甕中捉鱉"的可能性
如果賴清德行程確定,解放軍確實具備多種反制手段。首先,解放軍可借圍臺演訓關閉臺島領空,阻止賴清德航班離島。據《聯合報》報道,解放軍圍臺演訓已常態化,完全有能力實施這一措施。賴清德將面臨兩個選擇:要么推遲竄訪計劃,要么取消行程。
其次,若賴清德成功離島,解放軍可對臺島進行封鎖,阻止其返島。同時,中方可發布通緝令,通過國際協作增加其被控制的可能性。不過,這一方案存在一定風險。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菲律賓近期加強與臺灣地區的情報合作,可能借機生事,增加地區局勢的不確定性。
臺海(資料圖)
“臺獨”勢力的末路:歷史大勢不可阻擋
無論賴清德此次“過境”是否成行,“臺獨”勢力的結局早已注定。解放軍圍臺演訓的常態化,充分展示了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與能力。賴清德等“臺獨”分子越是挑釁,越將加速兩岸統一的進程。
正如國臺辦多次強調的,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特朗普政府若執意打“臺灣牌”,只會損害中美關系大局。而賴清德等“臺獨”分子,終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當前,中美關系正處于關鍵階段,任何挑釁行為都可能引發嚴重后果。賴清德若執意“過境”美國,不僅無法達到政治目的,反而可能讓自己成為中美博弈的犧牲品。對于臺灣民眾而言,唯有認清“臺獨”的危害,支持兩岸和平發展,才是真正的出路。
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堅定不移。無論外部勢力如何干預,都無法阻擋中國完全統一的歷史進程。賴清德的“過境”鬧劇,終將成為“臺獨”勢力走向覆滅的又一個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