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個人在家總對付著吃,現在頓頓熱乎飯,還有老伙計們拉話,這日子,舒坦!”在吳堡縣寇家塬鎮李家塔下山村幸福院,78歲的王振東和老友們圍坐在一起,品嘗著熱騰騰的燉肉炒菜,臉上笑開了花。隔壁活動室里,下棋、聊天的歡聲笑語交織,幸福院里滿是“幸福味”。這正是吳堡縣用心用情托起鄉村最美“夕陽紅”的生動縮影。
醫護人員給老人量血壓。閆宇濤 攝
近年來,吳堡縣聚焦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將幸福院建設列為重點民生實事,統籌推進居家養老服務與農村幸福院建設,讓鄉村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有溫度、有品質的養老服務,讓“老有所養”的愿景照進現實。
針對農村養老服務薄弱環節,吳堡縣秉持“實用便捷”理念,高效盤活公共閑置資產,讓“沉睡”的資源變身養老福地。李家塔下山村黨支部書記李偉說:“我們這個幸福院是在原村委會舊址上改造的,300平方米的空間劃分了休息室、活動室、廚房和餐廳,能同時供20人用餐,專門解決村里空巢、獨居、特困和高齡老人的吃飯難題。”截至目前,吳堡縣已建成農村幸福院110所,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為鄉村老人構建起便捷可達的“健康養老生活圈”。
硬件設施建成只是起點,管好用好才是關鍵。吳堡縣創新推出“政府投、群眾集、村集體補、社會捐、老人種菜節支”的“五方籌資”模式,為幸福院長效運轉注入持久動力。“建院時大伙兒出工出力,愛心人士捐物,賬目月月公示,清清楚楚。”宋家川街道呼家山村幸福院志愿者李小琴說。為提升服務質量,各幸福院建立了完善的日常服務流程,從每日的餐飲搭配到定期的室內外環境清潔,都有專人負責,讓老人們在幸福院里住得舒心。
科技賦能,為鄉村養老安全“加碼”。吳堡縣全力構建“系統+終端+老人+服務”智慧養老平臺,為幸福院老人統一配發智能手環,實時監測心率、血壓、體溫、步數等健康數據。“這手環不光能測身體數據,一按鍵,子女、村醫、村干部全能聯系上,有事不慌!”郭家溝鎮于家溝村幸福院的劉軍峰老人熟練地演示著手環的一鍵呼叫功能。目前,智能手環與智慧平臺已覆蓋吳堡65%的行政村,計劃今年年底前實現全縣行政村覆蓋80%。
醫養融合,打通鄉村健康“最后一米”。吳堡縣通過“衛生院+村衛生室+幸福院”模式,讓村醫參與到健康養老服務中。“我們會經常給老人們量血壓、測血糖,并通過做按摩、艾灸和泡腳,改善老人們的高血壓、關節炎等這些老毛病。”宋家川街道后墕村村醫李燕邊給老人做艾灸邊說。目前,該縣已建成19個醫養結合點,年底前將再新增11個,進一步拓展服務覆蓋面,讓鄉村老人在幸福院里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醫療康養服務。
如今,幸福院不僅解決了吳堡縣鄉村老人的養老難題,更讓老人們在溫馨的氛圍中安享晚年。吳堡縣民政局副局長宋永朝表示,該縣將繼續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目標,持續提檔升級養老設施、健全管理規范、拓展醫養服務,讓幸福院里的“幸福味”越來越濃,讓鄉村“夕陽紅”更加燦爛。
來源:榆林日報
編輯 秦學 校對 葉蕊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