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中,藥品供應的及時性與便捷性直接關系著患者的健康。由于農村地區基層衛生機構藥品目錄有限,部分遠郊的村民面臨“配藥難”,經常需要舟車勞頓去市中心大醫院配一些慢性病藥。為改善這一局面,地處郊區的青浦區在各村衛生室探索設立“配不到藥”登記專窗,配藥難是否緩解了呢?
88歲的張老伯,一早來到家附近的金澤鎮蓮湖村謝莊衛生室配藥。“今天配高血壓的沙庫巴曲。”“這個藥我們還是沒,你還是先登記。”
張老伯要配的這款常用藥,主要用于治療慢性心衰和高血壓,但尚未納入村衛生室常用藥目錄。家門口配不到,因此張老伯每個月都得專門跑一次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就為了配藥。蓮湖村村民張華元回憶:輾轉三趟公交車,耗去一個半小時,在中山醫院青浦分院的人流中排隊掛號、等待配藥,大半天時光就這樣匆匆流逝。
好在,三個月前,謝莊衛生室開出了一個“配不到藥”專窗,村民有需求的常用藥登記后通過調配,老人們只需要在家等著,通常三天左右就能拿到登記過的藥物。“錢省了,人也省力了,時間也節省了!”張華元老伯笑得舒心。
確實,部分農村地區因為藥品目錄有限、交通不便等原因,村民常常會面臨配藥難的困擾,因此,青浦區衛健委率先在區里偏遠的村子,開出了“配不到藥”專窗,與浙江嘉善接壤的蓮湖村,是青浦區最早試點“配不到藥”專窗的鄉村,患有強直性脊椎炎的徐先生,終于不用再自己跑市區配藥了。
蓮湖村村民徐云感嘆:“唉,十多年了,不管是下雪、風大、下雨都要去(市區配藥),因為我沒有藥吃可能癱瘓。現在好了,這邊(村衛生室)可以開遠程的藥,付了錢過兩天藥就送到我家里,所以挺方便。”
登記在冊的處方藥單由衛生室統一報給區衛生部門,通常一到三天后就能把藥快遞到衛生室。金澤鎮蓮湖村謝莊衛生室助理醫師陳力凡介紹:“昨天早上登記的,今天就來了,一般最快一天就能到。有人腿腳不方便的話,我就配送到家。”
臨近昆山的重固鎮中新村,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較多,“配不到藥”專窗開設兩個月來深受村民歡迎。中新村村民姜偉林老人感慨:“藥一兩天就到,一點不耽誤吃!”
而且通過登記,衛生室還發現,纈沙坦氫氯噻嗪片和痛風定膠囊這兩款藥,中新村有多位居民長期使用,于是,經過一番申請流程后,這兩款藥已正式加入到村衛生室的藥品目錄中,今后村民直接就能在衛生室配到。
重固鎮中新村中心衛生室執業醫師費建權表示:“村民登記后,我會把信息匯報給鎮衛生院的藥劑科和醫務科。他們審核、開會討論通過后,就把這兩個藥加到我們基層的用藥目錄里了。現在,這藥就是我們衛生室的常用藥了。”
“配不到藥”專窗的推出,不僅方便了患者,也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區內大型醫院的壓力。中山醫院青浦分院作為青浦唯一的三級醫院,非常繁忙,日均要接待超過6000名患者,但其門診中,專門為開藥而來的病人要占到四分之一左右。中山醫院青浦分院門診辦公室主任翁偉峰看得更深:“配藥病人占我們門診量四分之一。現在他們回歸社區配藥,專家更能集中精力診治疑難雜癥。”
下一步,青浦區衛健委還將探索建立“線上+線下”雙通道登記機制,以“配不到藥”小窗口為支點,撬動基層醫療服務的“大民生”,讓群眾少跑腿、用藥更安心。
如今,這樣的專窗已在青浦190個村衛生室全面鋪開。青浦區衛健委醫政科科員黃楠展望:“希望更多村民知曉這個窗口,讓慢性病藥下沉到村衛生室,打通健康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配不到藥”專窗的設立,減少了老百姓的奔波,讓村民們能在家門口就能配到常用藥。青浦區衛健委目前還牽頭成立了37個名醫工作室,將優質的醫療資源逐步下沉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讓有疑難雜癥的村民能就近與各科室的名醫面對面,進一步提升農村就醫的便捷性與高效性,切實打通健康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看看新聞記者: 韓瓊
編輯: 張予洋
責編: 虞之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