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許應鋒、通訊員李露)7月17日,湖北賽武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植物本底資源調查團隊開展實地調查時,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香果樹。
香果樹為茜草科香果樹屬落葉喬木,是古老孑遺植物,起源于距今約1億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素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稱,對研究茜草科系統發育和古植物地理區系有科研價值。
香果樹是我國特有單種屬珍稀樹種,最初發現于湖北西部宜昌地區,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在他的《華西植物志》中,將它譽為“中國森林中最美麗動人的樹”。
香果樹之所以瀕危,主要受自身生長特性影響。香果樹繁殖能力較差,一般20齡以上的壯齡樹才開花,每2年至4年才開花一次,且花朵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結果率非常低。此外,香果樹種子發芽率通常僅有10%至20%,且對環境條件如溫度、光照和濕度等要求苛刻,稍有不慎便會導致種子無法發芽。
香果樹花型很奇特,圓錐狀聚傘花序,生長在枝條頂端,漏斗狀花冠呈米白色,萼片帶柄像勺子,盛花期持續15至20天。盛放時,樹冠綴滿白色或黃色的漏斗狀花朵,微風拂過,花香四溢。同一花序內,按開花先后逐漸結果。當最早結的果實逐漸長大時,后期的花還在陸續開放,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它的果實散發香味,香果樹由此得名。
香果樹樹葉。湖北日報通訊員供圖
香果樹樹葉背面。湖北日報通訊員供圖
香果樹花朵。湖北日報通訊員供圖
香果樹花朵。湖北日報通訊員供圖
今年5月,湖北賽武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江漢大學專家團隊在開展漢江中上游珍稀生物資源調查時,在該保護區內一峽谷發現幾株不太一樣的植物。經權威專家鑒定,初步確定為香果樹。由于當時采集的照片不多,表現的植物特征不明顯,專家建議由專業人員再實地調查后予以確定。
7月17日,調查人員在此峽谷共發現7株該植物,其中,有兩株胸徑約40厘米、樹高約12米的大樹,且一株正在開花。調查人員采集樹干、葉片等特征信息后,經專家最終確認,該植物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香果樹。
據悉,在十堰境內,林業專家曾于2022年在竹山縣柳林鄉墨池村發現香果樹。
(來源:湖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