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18年2月25日,新華網報道,在遼寧沈陽,當?shù)氐拿颓菥戎行姆派艘恢淮簌\,然而僅僅過了一個月,它就離奇死亡了。
大鵟( kuáng),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甚至連它的名字都叫不上來,但是單從它的外貌上來看,這是一種長相很像老鷹的動物。
它也的確屬于鷹科動物,那么這樣一只猛禽是如何死亡的呢?
?【·放生后被毒死又遭剪翅膀·】?
2018年1月份,這只大鵟來到了沈陽市的猛禽救助中心,它是被一個熱心人士送來的。
當時這名熱心人士在開車的過程中無意中發(fā)現(xiàn)有一個人正抓著這只大鵟走在路上,熱心人士認出了大鵟的身份,也知道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私自捕捉是違法的行為。
于是他便下車和抓著大鵟的人交涉,并“搶回”了這只大鵟,之后送到了救助中心。
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大鵟的情況進行了檢查,雖然它的身體有些虛弱,但是健康狀況良好,能夠進行野外放生。
在1月30日,工作人員給大鵟戴上了跟蹤器,然后將它重新放歸到了野外。
重獲自由的大鵟狀態(tài)很好,工作人員還根據(jù)跟蹤器了解到了它的軌跡,它在當天晚上還去城區(qū)逛了一圈。
大鵟戴的跟蹤器每天會發(fā)回3次的位置數(shù)據(jù),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工作人員也能及時掌握大鵟的野外生存情況。
然而就在2月14日,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大鵟幾乎沒怎么動過,這對于一只空中飛禽來說是不太合乎常理的。
并且工作人員給大鵟佩戴的跟蹤器還會測溫,能夠給工作人員傳回大鵟的溫度信息,雖然不是準確的體溫,但也應該高于正常的室外溫度。
但是傳回的溫度數(shù)據(jù)卻在不斷下降,幾乎和室外的溫度一致,工作人員意識到大鵟可能遇到了某些問題。
于是工作人員根據(jù)跟蹤器的位置信息找到了沈陽城郊的一個小村莊,最終大致的位置范圍圈定在一戶農戶家附近。
但是人們在附近找了一圈也沒有發(fā)現(xiàn)大鵟的蹤跡,農戶也表示沒見過大鵟。
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只能先離開,然而當晚跟蹤器再次傳回信息,溫度上漲了12攝氏度。
2月21日,工作人員再次來到了這個村莊,并且還戴上了一只警犬,警犬根據(jù)這只大鵟曾經用過的鷹巾上的氣味再次鎖定了農戶的家。
農戶家的老太太眼看瞞不住,最終說出了實情。
老太太表示自己的確發(fā)現(xiàn)了大鵟,但是卻是它的尸體,因為看它的翅膀好看,就剪了下來想做把扇子。
那么這只大鵟究竟是如何死亡的呢?
在老太太的指引之下,人們終于找到了大鵟的尸體,然而旁邊卻還有另一只動物的尸體,是一只喜鵲,身體被吃掉了一半。
工作人員通過觀察判斷大鵟和喜鵲應該都是中毒死亡的,基本可以斷定是大鵟吃了有毒的喜鵲中毒而死。
大鵟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受到法律的保護,捕獵和食用都是違法的行為,然而像這樣猛禽中毒的情況卻也并非是偶然。
?——【·野鳥中毒·】——?
大鵟是鷹科鵟屬的一種猛禽,體型較大,體長通常在55至65厘米之間,翼展可達130至160厘米,它們擁有強健的體魄、粗壯的喙與銳利的爪,典型猛禽特征顯著,是草原與曠野間低調的獵手。
大鵟的分布范圍非常廣泛,在我國,它們主要分布于東北、新疆、內蒙古、青海等西北地區(qū),以及河北、山西等北方省區(qū)的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區(qū)。
它們偏好空曠、開闊的地帶,尤其是丘陵草原、山地臺地與疏林地帶,在部分區(qū)域,大鵟也會在耕地、田野甚至城市邊緣活動,但仍以天然草地和荒野為最常見棲息環(huán)境。
它們喜歡在空中滑翔盤旋,通過敏銳的視力鎖定地面獵物,一旦發(fā)現(xiàn)目標,會從高空急速俯沖直撲獵物,或悄然落地后突然發(fā)起進攻。
大鵟是一種典型的中大型猛禽,以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主,田鼠、黃鼠、沙蜥、麻雀類、昆蟲等都是它的獵物對象,有時也會食用動物尸體或撿食被車壓死的小動物。
由于大鵟的食性,在農田與牧區(qū)廣泛使用的滅鼠藥常常通過“食物鏈”進入猛禽體內,被毒死的老鼠等動物成為大鵟的食物來源,一旦攝入,即可致命,這類二次中毒是猛禽死亡的首要隱患。
根據(jù)工作人員的介紹,在它們的救助中心中還有一只大鵟,是去年就只的,但是卻因為類似的中毒導致眼睛受傷嚴重,無法睜開,幾乎喪失了野外生存能力。
在某些地區(qū),為了獵取猛禽羽毛、標本,或因誤認為猛禽會威脅家禽、經濟利益,個別人故意投毒誘殺猛禽,這種方式不僅非法,也極具破壞性,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連鎖反應。
有些人專門用投毒的方式抓鳥來吃,這也對人類自身健康構成巨大風險,特別是一些非法捕獵野味的行為。
食用受保護野生動物不僅是法律禁止行為,還可能因毒物溯源難度大而增加公眾中毒風險,發(fā)現(xiàn)毒死的鳥類應及時上報與處理,而非流入黑市或被人“撿來燉湯”。
大鵟作為中大型猛禽,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處于頂級捕食者的地位,其健康狀態(tài)直接反映了區(qū)域生態(tài)的完整性。
猛禽減少后,田鼠、鼢鼠等嚙齒動物將失去天然天敵,數(shù)量迅速膨脹,破壞莊稼、挖毀草原植被,破壞生態(tài)平衡。
大鵟不是唯一受害者,紅隼、金雕、黑鳶等同類猛禽也易因誤食中毒而死亡,長此以往將造成局部猛禽種類銳減甚至局部滅絕,嚴重削弱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抗風險能力。
大鵟不只是自然中的獵手,更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替代的調節(jié)者,我們需要加強對猛禽保護的認知,堅決制止毒殺、非法狩獵與野味交易行為。
守護大鵟,亦是在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
參考:
新華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鵟被放生后死亡 因吃中毒喜鵲》,2018-2-25
湖南日報《魅力值爆表的雄鷹大鵟》,2023-9-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