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先后投放了原子彈。
爆炸產生的蘑菇云直沖云霄,險些將兩座城市夷為平地。
作為人類歷史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原子彈爆炸過的地方將會留下強烈的核輻射,據科學家研究這些地方至少在百年內都不能居住。
可廣島和長崎似乎違背了物理規律,二戰結束后很快就恢復了原先的樣貌,國民也回到這里繼續居住。
難道他們就不怕暴露在核輻射中,導致出現基因變異、后代畸形嗎?
一、兩顆原子彈的當量其實不大
這兩顆原子彈一顆名為“胖子”,被投放在長崎,而被投在廣島的那顆名為“小男孩”。
在絕大部分人的設想中,原子彈一旦爆炸,輕則毀滅整座城市,重則方圓千里都將被夷為平地。
實際上,每一顆原子彈爆炸后所產生的威力是不同的,就拿“小男孩”來說,它爆炸后所產生的威力,是要比“胖子”小上一些的。
具體來說,“小男孩”爆炸后,產生了相當于1.5萬噸TNT炸藥爆炸后的威力,而“胖子”的數據則是2萬噸。
而TNT炸藥并不會產生任何的核輻射,所以原子彈爆炸后釋放的核輻射,都是來自于內部的核燃料。
“小男孩”內部的核燃料是鈾-235,它一共裝載了64千克的鈾。
如此巨量的鈾元素一旦全部參與核裂變,那別說廣島了,就連周邊的幾座城市也將被沖擊波毀滅。
問題就出在這里,“小男孩”中的64千克鈾,只有不到1千克的鈾參與了核裂變反應,其余的63千克都沒有參與反應。
而在這參與反應的1千克鈾中,在爆炸中被轉化為能量的就更少了,只有大約0.6克。
所以,“小男孩”爆炸后釋放的能量和核輻射,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就是這不到1千克的鈾核裂變后釋放的能量和核輻射。
其余的絕大部分鈾,都在爆炸中被炸散或者燃燒殆盡,留在地面上的放射性物質并不多,強度也很低。
這么來看的話,“小男孩”爆炸后之所以能產生巨大的威力,其實主要是瞬時輻射太強。
在幾秒的時間里猛烈釋放出極強的輻射和能量,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而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本就強度不高的輻射也逐漸衰減,直到恢復正常的水平。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核輻射徹底消失,直到今天廣島市政府都把當年原子彈爆炸的地點,列為核輻射污染區。
至于在長崎爆炸的“胖子”,使用的核燃料是钚-239。
和“小男孩”一樣,它所裝載的6.4千克钚元素也并非全部參與了核裂變,也是只有少部分參與反應,其中轉換為能量的就更少了。
所以,整體來看的話,這兩顆原子彈爆炸后造成的破壞,主要來自于瞬時的能量釋放和輻射,它導致了數萬人的死亡。
在后續的幾十年里,當初受到爆炸時輻射影響的人們,陸續死于癌癥等病癥。
不過,那些都是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一系列后果,至于留在廣島和長崎這片土地上的核輻射,則隨著時間慢慢減弱了。
其次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兩顆原子彈,都是在距離地面500米以上的高空爆炸的。
爆炸后的核輻射會向四面八方散去,真正留在地面上的只有很少一部分。
作為對比,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所在地至今還無人定居,正是因為它發生在地面上。
巨量的核輻射都落在了土壤中,嚴重污染了這片土地,以至于時至今日這里依然是核輻射超標。
所以,“小男孩”和“胖子”在空中爆炸,反而給了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一線生機。
這難道就是毀滅伴隨著重生嗎?
二、廣島長崎地理和氣候的影響
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外,還有一點也是這兩座城市能快速恢復定居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它們的地理和氣候。
從地理上來看,廣島和長崎所在的位置都靠近海洋,經常會有大風吹過,臺風之類的更是時常有之。
因此,每逢臺風來臨,強烈的空氣對流會帶走一部分地面上的物質,也就讓地面上本就不多的核輻射一步步減少。
就在當年核爆之后的一個月,日本就遭遇了全球有紀錄以來的氣壓最低的臺風——枕崎臺風。
這場臺風席卷了整個日本,廣島和長崎自然也包含在其中。
強烈的臺風把地面上的建筑無情地吹倒,也帶走了一部分被核輻射污染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核爆造成的后果。
除了臺風因素外,廣島和長崎還都是多雨的城市,充沛的降水可以將地面上的放射性物質沖刷到海洋中,又或者是深埋于地下。
而在地形上,長崎多山的地形,更是極大地減輕了核彈爆炸的威力。
雖然“胖子”被準確投放到了預定地點并引爆,但是由于是在距離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導致它的威力很容易被山峰抵擋和吸收。
這也是為何“胖子”的威力明明比“小男孩”大上不少,但造成的傷亡人數卻不如“小男孩”的重要原因。
當然,以上這些因素都可以算是自然條件或者是巧合。
真正讓長崎和廣島能夠快速恢復到宜居狀態的,還是戰后日本政府和民間組織的積極推動和不懈努力。
二戰結束后,廣島和長崎的重建工作迅速提上日程。
1949年,日本政府通過了兩部法案,為長崎和廣島的重建提供政策上的援助,和資金上的支持。
這兩部法案中,詳細規劃了重建的步驟以及日后的規劃發展。
比如設立爆炸遺址、分步重建道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以及學校、住宅、醫院等公共設施。
又比如在日后的發展中,又規劃了設立紀念館、博物館和公園等文化設施。
再加上民間組織的大力支持,這才讓長崎和廣島能夠在戰后迅速恢復生機。
根據日本政府監測的數據顯示,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廣島和長崎的核輻射指數在爆炸后的短短幾年時間,就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換而言之,如果單從核輻射這一點來衡量的話,在原子彈爆炸后的幾年內,這兩座城市就已經可以定居了。
如今的長崎和廣島,經過近80年的恢復后,已經徹底擺脫了核爆的陰影。
不過為了紀念那場人類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這兩座城市都在爆炸原址設立了紀念點。
不止如此,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廣島和長崎都會舉行隆重的祈求和平儀式,目的在于宣揚和平抵制戰爭。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來自各國的反戰人士在這里集結,共同發出和平的倡導和呼喚。
這不僅是廣島和長崎市民的強烈愿望,也代表著全人類共同的追求。
結語
總的來說,廣島和長崎之所以能在核爆之后,在極短的時間內重獲新生,是地理氣候、人為努力等多個因素作用的結果,并非一個不可能的奇跡。
但換個角度來說,這兩座城市雖然煥然新生,但當年的慘痛畫面仍然不能忘記。
核輻射給土地造成的污染固然可以消失,但給人民的心靈帶去的傷害,卻是永遠也無法抹除的。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