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這次亞洲杯沒能衛冕,最后只拿了第三,結果一出來,現場鏡頭就給到了王思雨——那個四川女籃的山東姑娘,站在領獎臺上仰天痛哭,頒獎剛結束第一時間摘下銅牌,很多球迷看著都替她心疼,這一幕挺扎心,也引發了網友一波對中國女籃用人和戰術安排的熱議,問題就擺在這兒:一個世界杯亞軍陣容的主力,怎么在亞洲杯只能靠板凳時間刷存在感,她到底是“被冷落還是“狀態下滑,這局到底誰該背鍋
先說數據,最有說服力,王思雨5場比賽總共只打了64分鐘,20投13中、三分球4中1、罰球25中18,一共拿到45分、14籃板、26助攻,投籃命中率65%,三分25%,罰球72%,場均9分、2.8籃板、5.2助攻,別忘了,她連第二后衛都不是,純替補,靠著有限的上場時間硬生生打出了全隊排名前列的效率,反觀首發李緣,5場首發68分鐘,14中3,三分4中0,罰球4中2,合計8分、7籃板、14助攻,場均1.6分、1.4籃板、2.8助攻,命中率21.4%,三分球掛蛋,罰球一半,數據一擺,誰優誰劣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可能有人要說,李緣年輕,2000年出生,主帥宮魯鳴想培養新人,這思路沒錯,畢竟球隊要過渡,要為未來考慮,但現實就是,李緣這幾場的表現,不管進攻、防守還是串聯,沒一項拿得出手,硬說她能扛未來,多少有點擺爛嫌疑,尤其在關鍵場次上,首發后衛的表現直接影響全隊節奏和信心,結果這數據,放在CBA都不及格,你說巧不巧,王思雨卻要靠末節救火,偏偏又被摁在板凳上,這到底是“信新人還是“內定人選,球迷心里其實都有桿秤
其實,王思雨不是沒經歷過高光時刻,去年女籃世界杯,她可是大心臟球員,攻防兩端都敢于承擔壓力,關鍵時刻敢要球,能帶動全隊情緒,這種球員在大賽里就是稀缺資源,這次亞洲杯,按理說是她最后一舞,完全可以釋放余熱,結果卻成了“冷宮角色,球迷看著心疼,自己更是憋屈,仰天痛哭、第一時間摘銅牌,這不是作秀,就是一種強烈的不甘,換誰都難受
再回頭看教練組思路,宮魯鳴上任后,明顯主打“年輕化,這點沒毛病,但年輕不代表可以無視數據和場上表現,尤其是亞洲杯這種窗口期,既要鍛煉新人,也要爭取成績,王思雨的經驗和能力完全可以用得更狠一點,哪怕是安排她帶帶第二陣容、在關鍵節點上場穩住局面,效果不比現在差,結果卻是純靠新人,最后被日本壓著打,銅牌到手但全隊沒了靈魂,實話講,這種陣容和用法,真談不上叫人信服
有球迷說,王思雨29歲,確實不算年輕,未來幾年也許會被新一代取代,但競技體育講究狀態和貢獻,誰能幫球隊,誰就應該上,年齡不是原罪,經驗才是財富,尤其是在中國女籃目前整體換血、缺乏一錘定音球員的階段,王思雨的“被邊緣化,說白了就是資源浪費,用一句話概括:明明手里有好牌,偏偏要藏著不用,最后還怪運氣不好,這邏輯你品一品
當然,主教練有自己的想法,球隊內部的分工和輪換外人也很難全盤了解,但比賽是最公正的裁判,鏡頭不會說謊,數據也藏不住,王思雨的委屈和不甘,其實是全隊現狀的縮影,既反映了球隊的用人思路,也暴露了目前中國女籃在新老交替上的陣痛,這不是靠一場比賽、一次調整就能解決的
最后說一句,競技體育沒有永遠的主力,也沒有絕對的替補,只有當下最需要的人,王思雨這次的遭遇,值得教練組和管理層好好復盤,也是對中國女籃未來的一次提醒,別讓“重用新人變成“浪費老將,別讓想拼的球員寒了心,畢竟,站在領獎臺上摘下銅牌的那一刻,不只是她個人的遺憾,更是整個團隊的警示,未來怎么走,得靠每個人的選擇和擔當
你怎么看王思雨這次的表現和遭遇,是支持教練組的“青春風暴,還是覺得老將更該上場,歡迎點贊回懟,咱們評論區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