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得靠‘牛背馬馱’把物資運到農牧區,現在村民足不出村,在供銷合作社網點就能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過去只能通過供銷合作社轉賣自家農特產品,現在直接在家門口就能‘直播帶貨’;過去得用糧票、肉票等票證換取物品,如今這些票證都成了老物件,手機掃碼就能輕松下單……”那曲市索縣供銷合作社退休人員玉拉掰著手指,細數著如今索縣供銷合作社“老樹發新芽”的種種轉變,言語間滿是感慨。
供銷合作社,這個鐫刻著時代印記的名詞,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近日,記者走進那曲市索縣供銷合作社,從其興衰沉浮與再度回歸的軌跡中,真切感受到藏北農牧區生產生活面貌的“煥新蝶變”。
時代烙印:從“馬背供銷”到沉寂落寞
索縣供銷合作社最早成立于1965年,曾設立6個基層供銷合作社,服務范圍覆蓋全縣85%的行政村。
自合作社成立后,“馬背上的流動供銷隊”應運而生。工作人員依靠人力、牛馬運輸,將服務延伸至全縣各個角落。他們為偏遠農牧區送去磚茶、鹽、糧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同時收購牛羊毛、青稞、冬蟲夏草等特產。
“冬天運送一趟物資,要跋山涉水、穿過荒原雪地,往往耗時半月以上。農牧民見到我們,就像見到家人一樣開心,也特別信賴我們。所以即便再苦再累,我們都干勁十足。”玉拉轉述著老同事的話,并補充道,“那時的供銷合作社遍地開花,貢獻巨大。”
上世紀80年代后,市場經濟蓬勃發展。供銷合作社逐漸難以滿足農牧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開始走向落寞。
1982年,索縣供銷合作社嘗試“雙軌制”改革,成立索縣貿易公司,實行計劃供應與市場經營相結合的模式。上世紀90年代后,貿易公司完全接替了供銷合作社的運營。但由于體制機制滯后,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加之城鄉一體化進程加速,2015年,索縣貿易公司暫停實體運營。
這段跨越數十年的歷程,勾勒出索縣供銷合作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榮光與困頓。它曾是藏北高原不可或缺的“生命線”,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保障了民生需求。然而,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傳統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最終使其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黯然退場。
這段沉寂,是舊有體制與時代發展脫節的必然陣痛,也為它未來的涅槃重生埋下了伏筆。
破繭重生:新模式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2022年4月,索縣供銷合作社帶著新思路“強勢回歸”。
它依托索縣供銷電商服務中心的場地優勢,打造了超市、快遞、直播帶貨等多業態融合模式。通過“供銷+電商+快遞”的線上線下平臺,提升服務質量與經濟效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2023年,索縣陸續掛牌成立10個鄉(鎮)基層社、46個供銷電商服務網點,徹底打通了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索縣電商發展曾面臨物流瓶頸。索縣總面積約58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100米。地域遼闊、地勢高峻、村落分散的特點,使得物流配送成本高昂、時效性差。
嘎木鄉基層供銷合作社工作人員頓旦對此深有體會。在接受縣里統一組織的電商培訓、掌握一定的電商運營知識和技巧后,頓旦開始通過直播帶貨,銷售藏香、藏辣椒、糌粑、貝母等本鄉農特產。
“但每次發貨需到200多公里外的縣城快遞點,運送成本高,發貨慢,銷量受影響。”頓旦說。
2023年底,供銷合作社成立了鄉鎮快遞服務點,實現了直接配送。“兩天內就能發貨,銷量明顯提升。”頓旦介紹,鄉里農特產品線上銷售額從2023年的2萬元,躍升到2024年的近7萬元。
曾經遙不可及的“網線”,如今變成了家門口的“致富路”。物流瓶頸的突破,讓藏北高原的特色產品跨越千山萬水,走向廣闊市場。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堅實一步,正是索縣供銷社以現代流通體系賦能鄉村振興、激活農牧區發展新動能的生動寫照。
服務升級:連接城鄉的振興新紐帶
如今,索縣鄉鎮快遞服務點覆蓋率達90%,極大地促進了當地電商產業的發展。全縣農產品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40%,達到60萬元。越來越多當地特產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帶動農牧民增收。
快遞站點是供銷社服務的延伸。索縣供銷合作社主任曲杰平措介紹,此前縣里快遞分散經營,缺乏統一管理,導致配送效率低、服務質量差,群眾取件不便。
為此,供銷社在縣城建設了300平方米的快遞驛站,并將全縣所有的民營快遞企業集中于此,方便當地居民寄件、取件。
現在,居民取件時間從平均3天縮短至1天,快遞服務滿意度從60%提升至100%。
“自從快遞可以送到村里,食品、服飾、電器……大家幾乎都在網上買。以前要到縣里取快遞,大家都不敢多買,現在有了供銷合作社,買再多也不怕麻煩。”索縣榮布鎮群眾旦增列西笑著說。
“群眾需求在哪里,供銷合作社服務就跟進到哪里。”為促進農牧業節本增效、增加收入,索縣嘎美鄉基層供銷合作社發揮為農服務經營主體作用,與3個村(居)農戶簽訂了300余畝土地托管協議,提供從種到收的全程服務。
嘎美鄉黨委書記頓珠多吉說:“供銷合作社的服務緊跟需求,通過土地托管模式,解決了本鄉小農經營粗放、效率低下的問題,緩解了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導致的‘種不了地’‘種不好地’‘無人種地’的困境,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
除此之外,索縣供銷合作社還積極參加第四屆遼洽會、全國供銷系統援藏消費幫扶活動、西藏優品北京行活動、藏博會等各類展銷會,以及索縣開展的農特產品促銷活動,將當地優質農特產品推向全國市場,累計銷售額達60余萬元。
“我們會不斷創新舉措,提供更精準、多元的服務,讓供銷社重新成為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為鄉村振興注入長效動能。”曲杰平措堅定地說。
從藏北高原到遼闊草原,供銷合作社正以嶄新姿態扎根農牧區。它不再僅僅是記憶里的溫暖符號,而是已成為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橋梁,一端,系著千家萬戶的期盼;一端,通往現代流通體系的動脈。當傳統血脈注入數字基因,這些“老樹新芽”正為高原與牧區鋪就致富路,讓千里沃野煥發出蓬勃生機。(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記者:萬靖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