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英國在新加坡悄然架起48枚核彈頭,目的就是阻止為了我國收復領土!
眾所周知,向來無利不起早的英國,作為美國野心主義的發(fā)源地,打架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爭奪利益。早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清政府戰(zhàn)敗,在日不落帝國決對的武力優(yōu)勢下,不得不委屈求全。
1842年,清政府跟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跟鴨脷洲割讓給了英國。然而,忍辱負重的中華民族,對于自己失去的土地,從來沒有放棄過,只可惜,當時內憂外患的局勢下,就算屢戰(zhàn)屢戰(zhàn)的勇氣可嘉,結果還是一樣的。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還是輸了,這一次,被迫簽訂的《北京條約》,割讓給英國的是九龍半島。在此之后,長達155年的時光里,國人每次想到香港問題,都會如鯁在喉。一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香港作為世界經濟貿易窗口,經濟全面騰飛,也因此被世人稱作一只會下金蛋的金雞。
自從二戰(zhàn)之后,很多國家都紛紛脫離了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英國擔心香港會在中國的支持下,緊隨其后,因為很怕失去香港這個錢袋子,因此才先下手為強。
1961年,英國在新加坡架起了48枚核彈頭,將目標對準我國上海、北京、東南沿海等十多個城市,以絕對的武力優(yōu)勢向我國施壓。
彼時,距離我國研發(fā)核彈頭成功的時間,也不過相差三年而已。
那么,英國為什么要急不可耐地向我國施壓呢?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值抗美援朝時期,趁火打劫
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我大中華的志愿軍隊伍,浩浩蕩蕩地跨過鴨綠江,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線,即便是武器優(yōu)勢不如美國,依舊打得美國潰不成軍,不得不滾回老家,面壁思過去了。雖然紅一代的某位領導人,因為這次戰(zhàn)爭,失去了寶貝兒子,但是在保家衛(wèi)國的民族大義面前,中華兒女同仇敵愾,上下一心的團結,讓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都不寒而栗。
中國正研發(fā)核武器與導彈,想提前遏制中國
除了中華雄獅清醒過來的臨危不懼,令英國不得不防,還有一件事,令英國寢食難安,那就是中國在研發(fā)核彈頭方面的不遺余力。原來,很早之前,美國就在全球范圍內,打著自由民族的大旗,招攬?zhí)煜掠⒉湃ニ牡亟纾瑸樗ЯΑ1藭r,海外留學似乎是一個時髦玩意兒,所以很多年輕人,都沒有意識到美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國的導彈之父,錢學森也在其中。
直到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年輕人才意識到有家不能回的困境,恨不得插著翅膀飛回國內效力。彼時,錢學森的軍用價值,按照美軍的形容詞:“他一個人,可以抵五個師”。所以,美國決不可能輕易放錢學森回到中國效力,因為那將意味著放虎歸山,促進中國在核彈頭研發(fā)的速度上如虎添翼。然而,怕什么來什么,美國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因為美國對我們最近的鄰居朝鮮動了歪心思,中國不可能讓美軍在自家大門外晃悠,因此抗美援朝的速度不僅快,而且打擊美國的力度之大,也令美國始料未及。美國在朝鮮戰(zhàn)場不僅沒占到任何便宜,還因此失去了不少飛行員。
而培養(yǎng)一個飛行員的成本,從經濟帳來算,至少需要100萬,從時長來算,至少需要10年時間,而這僅僅是一個民航飛行員的成本,若是計算軍用飛行員的成本,只會更貴。就拿蘇27的飛行員來打比方吧,這樣一種機型的飛行員,至少需要花費1億3000萬,所以,飛行員比飛機還要值錢,絕對不是夸大其詞。
那么,中國是怎么讓導彈之父歸國成功的呢?
這么說吧,有外力的作用,也有內力的作用。
美國飛行員在朝鮮戰(zhàn)場死的死,傷的傷,還被我軍活捉了15只當俘虜,這對于一向愛錢如命的美國來說,那可不是蛋蛋的憂傷那么簡單。飛行員的軍用價值,不言而喻,而對于他們的家屬來說,不僅僅是他們的血肉至親,更是家里主要經濟來源。飛行員家屬向政府要人,美軍也不想失去辛苦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
所以,如何將這15名人質換回國內,美國就不得不跟中國談判吧?
兩國首腦坐在談判桌前一商量,中國對美國的要求是:“還給我們一個人就行,這個人就是錢學森”。愛財如命的美國一聽樂了,這可挺劃算啊!畢竟省去了一大筆培養(yǎng)飛行員的費用,于是二話沒說,就同意了。
然而,英國對美國的做法卻恨得咬牙切齒,因為中國一旦擁有了導彈之父,那么英國失去香港這只會下金蛋的雞,是早晚的事兒,所以,它能不急嗎?
因此,畏懼中國軍事實力的快速崛起,英國只能趕在中國核彈頭研發(fā)成功之前,逼迫中國放棄對香港的控制權。
然而,當英國在新加坡儲備了48枚的核彈頭之后,卻沒想到此舉惹了眾怒,紛紛揭竿而起,譴責英國。
那么,各國為什么紛紛力挺中國呢?
一枚核彈頭的威力有多強?造成的歷史創(chuàng)傷有多重?一是大家都怕核污染!
打個比方,就算是一顆普通的手榴彈,都能將一輛汽車炸得粉身碎骨。
1945年8月6日,美國為了報復日本偷襲珍珠港,向廣島扔下一枚代號“小男孩”的核彈頭,爆炸產生的蘑菇云高達550米,直接造成7萬人死亡,而蘑菇云產生的的放射性物質,通常會擴散到幾百平方公里,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這就要看天氣情況了。各國可不想跟英國賭什么天氣情況,萬一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就英國愛財如命的德行,讓它掏錢賠償,如同與虎謀皮。
除了這個原因,二戰(zhàn)結束后,各國都在全力搞經濟,一旦中英開戰(zhàn),周邊國家也不會有啥好果子吃。
所以,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就是自家地盤被英國當炮臺子的新加坡。原來,英國在新加坡儲備核彈頭時,并沒有明確告知將來作何用途,等到英國對中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時,新加坡才意識到,自己很傻很天真啦!
除了新加坡本國人民為此憤怒不已,就連駐扎在新加坡的英國官員,也紛紛譴責本國的行為,因為此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必然引起遠東地區(qū)的連鎖反應。就連澳大利亞的各大媒體,也紛紛譴責英國的這一行為,而我國在國際政壇上的盟友,也都對英國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以及抗議。
說得更直白些,二戰(zhàn)剛剛結束,各國都打累了,而且兜里的錢,也都不多了,大家都在搞經濟建設,休養(yǎng)生息,這個時候,英國跳出來發(fā)動戰(zhàn)爭,誰樂意?事實上,我國在國際輿論上向英國發(fā)難,就是為了讓英國不敢輕舉妄動,目的就是給錢學森團隊研究核彈頭爭取時間。英國不敢惹眾怒,只好將這一計劃暫時擱置,伺機而動。
中國核武器研發(fā)成功
沒想到,中國研究核彈頭的速度,比英國預想的還要快。
1964年,隨著中華大地的一聲驚天巨響,中國成功躋身為世界上五大擁有核彈頭的國家之一。兩年后,我國的第一顆氫彈也爆炸成功,這兩次轟動世界的巨響,不僅狠狠地威懾了英國的圖謀不軌,也讓美國不敢小覷中國的軍事實力。
1966年10月27日,中國首次發(fā)射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使中國有了實用型導彈核武器!
美國重心轉向蘇聯(lián),英國老實了
彼時的美國,又將假想敵轉移到了蘇聯(lián)、這個地大物博、美女很多的國家。兩個國家之間的軍事競賽,讓英國看得不寒而栗,英國擔心美蘇之間一旦發(fā)生摩擦,自己很容易淪為雙方博弈的犧牲品,所以,思前想后,還是用和平方式,捂住自己在香港的錢袋子要緊。
1971年,英國將自己在新加坡的軍事部署,重新規(guī)劃了一番,先是讓駐扎在當?shù)氐暮\姵冯x該地,將海上重點部署聚焦在了北大西洋。彼時,我國也在休養(yǎng)生息,全力搞經濟建設,根本無暇跟英國玩宮心計,所以英國擔心中國用武力收復香港的行動,并沒有發(fā)生。于是,中英之間的關系,也向和平解決問題的方向發(fā)展。
從1978年開始,中國大力發(fā)展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穩(wěn)步持續(xù)增長的速度,令各國刮目相看,物資短缺、買啥都得用小票才能解決的時代,漸漸一去不復返。彼時的英國,也終于意識到中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上的重要作用,于是,帶著一張笑臉來到中國,跟我國就香港問題,坐下來和平談判。
中英和平交復香港
1983年,中英雙方經過幾十輪的唇槍舌劍之后,歷經一年時間,于1984年正式簽署了《中英聯(lián)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國在香港設立了特別行政區(qū),東方之珠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失散多年的中華兒女,終于闔家團圓。如今的中國,不僅物質豐盛到內卷的程度,就連軍事上的很多“儲備糧”,都無的放矢,所以,面對國際上那些挑釁之徒,中華兒女,從來沒有畏懼過。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鑒,可知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紅一代很久以前,就這樣總結過:“英美兩國就是兩只紙老虎,看起來很嚇人,實則不堪一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