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彈頭時隔近20年重返英國,F-35A隱身戰機搭載B61-12核彈,俄烏前線局勢驟然緊張,歐洲新一輪核對抗進入倒計時。”——2025年7月,《國際危機觀察》月度報告
北約戰略再洗牌
2025年7月,一則簡短卻震撼的消息席卷全球。美國B61-12戰術核彈正式部署英國萊肯希思空軍基地,成為自2008年以來美國在英國首次恢復核武實戰部署。英國國防部文件確認,12架F-35A隱形戰機也已列裝,具備攜帶美制核彈的能力。萊肯希思基地附近安保升級,衛星監控數據顯示,C-17運輸機頻繁降落,核武器相關設備運輸流程被各路情報機構實時跟蹤。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數據顯示,B61-12核彈最大當量高達5萬噸,擁有可調節威力與高精度制導系統。F-35A的作戰半徑與隱身性能,使其成為北約在歐洲新一代“核矛”的核心。北約高級軍事顧問直言,B61-12與F-35A的組合,將徹底改變歐洲戰場核威懾與反擊鏈路。
軍火列車晝夜不息
波蘭亞西翁卡機場附近,鐵路樞紐晝夜不熄。衛星圖像與開源情報不斷捕捉到大批裝備列車從波蘭深入烏克蘭,源源不斷地將導彈、防空系統與彈藥送往前線。2025年6至7月,烏波邊境已記錄超過500列次軍火運輸,創下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單月最高紀錄。俄羅斯國防部公開表示,西方對烏火力支援已達2014年以來最強水平。
烏克蘭前線指揮官多次在社交平臺發布前線物資集結畫面,數百輛美式卡車和德國豹2坦克在鐵路車站集結,補給線在俄軍針對性空襲下依然保持暢通。法國、英國緊急追加遠程火箭彈和防空導彈,英國單月向烏克蘭提供超過5000枚導彈,德國向烏軍增派新一批“獵豹”防空系統。
總攻氣氛愈加濃烈
頓涅茨克西北部、蘇梅州一線,俄烏兩軍進入新一輪高強度消耗戰。2025年7月,《柏林晨報》曝光,俄軍總參謀部已向普京遞交夏季“總攻”計劃,計劃動員30萬兵力、數千輛裝甲車輛,對烏克蘭東部和北部方向展開多點突擊。烏克蘭則不斷補充哥倫比亞、格魯吉亞等國雇傭兵,法國總統馬克龍推動歐盟雇傭兵法案,協助烏克蘭組建外籍軍團。
前線空中優勢爭奪加劇。俄軍蘇-34、卡-52直升機日均出動次數創新高,烏軍F-16與西方無人機則在后方執行偵察與打擊任務。俄羅斯無人機和巡飛彈頻繁打擊烏克蘭鐵路、彈藥庫,7月單月摧毀運輸火車超30列。烏克蘭通過加密通信指揮,緊急修復補給線,雙方后勤團隊24小時輪班,前線彈藥消耗創下新高。
核威懾升級,戰略紅線不斷模糊
美國核彈頭重返英國,英國空軍恢復空射核能力,被廣泛視為北約整體核戰略的重大升級。英國《金融時報》調查顯示,英國國內對核武部署支持率升至近年來新高,超過63%的受訪者認為“必要時應維持核武威懾”。英國新《戰略防御評估報告》提出“威懾優先”思路,計劃增加核彈頭庫存、建造12艘新型核潛艇,持續擴充空基與海基核打擊能力。
俄總統普京今年6月簽署新版核政策,聲明“任何得到核武支持國家的無核國家對俄發動攻擊,都將被視為對俄羅斯的聯合攻擊”。俄軍方高層多次警告,若北約武裝干涉加里寧格勒州,俄方必將動用包括核手段在內的極端反制措施。西方駐莫斯科外交官認為,俄方核政策已進入“高度敏感”狀態,任何邊境摩擦都有可能引發戰略誤判。
朝鮮、老撾、白俄羅斯
東歐前線緊張之際,朝鮮與老撾表態向俄羅斯派遣援軍。朝鮮宣布增派3萬精銳部隊支援俄軍,炮彈供應線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延伸至烏克蘭戰區。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公開表示,若北約軍事行動波及白俄,將啟動與俄聯合核反擊預案。俄羅斯、白俄羅斯聯合軍演頻次升至冷戰后最高,核導彈發射演練多次出現在官方媒體。
韓日媒體分析,朝鮮新一輪對俄軍援,將進一步刺激東北亞安全格局。美日韓三國聯合聲明,警告朝鮮“參與歐洲戰爭后果嚴重”。但朝鮮官方堅稱“支持俄羅斯打擊新納粹勢力是國際主義責任”。
戰爭陰影下的歐洲新現實
歐洲大陸安全格局正在加速重構。北約防長會議通過“前沿核部署計劃”,默許成員國在本土儲存美制核彈。波蘭、芬蘭、瑞典緊急采購反導系統,捷克、斯洛伐克軍隊進入高度戒備。歐洲防務聯合體(EDF)2025年報告顯示,歐盟27國防務預算同比增長32%,創歷史新高。
英國萊肯希思基地周邊居民近月收到多輪安保通告,核設施周邊24小時武裝巡邏,防爆專家與核應急小組常駐。英國議會公開聽證會記錄顯示,核武部署議題成為2025年最受關注的國防議題之一。英國內閣高層密集召開安全會議,反對黨要求政府公布核武部署影響評估報告。
信息戰、心理戰與“紅線”博弈
烏克蘭與俄羅斯在數字戰場的較量同樣激烈。烏克蘭國防部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手段,實時播報前線動態,激發國內抗戰情緒。俄軍則通過匿名社交賬號和虛擬身份,散布“烏軍前線崩潰”“西方援助被截獲”等信息。西方情報機構密切監控俄方網絡行動,聯合發布“信息戰風險預警”。
俄烏雙方“紅線”不斷模糊。俄方頻繁警告北約“勿越核門檻”,西方則宣稱對烏援助“不會直接卷入對俄戰爭”。莫斯科智庫最新分析認為,核武部署、遠程火箭彈援助和雇傭兵行動,均已讓俄烏沖突風險上升至自古巴導彈危機以來的最高點。
全球資本與能源鏈的動蕩
美英核政策調整,歐洲前線緊張,全球資本市場迅速反應。倫敦、法蘭克福股市國防工業板塊7月漲幅超過18%。原油、天然氣期貨大幅波動,布倫特原油一度突破每桶98美元。歐洲能源安全成為政策焦點,德國、法國加速儲備液化天然氣,東歐多國啟動能源自救預案。
國際能源署(IEA)2025年7月月報指出,全球能源供應鏈面臨新一輪結構性挑戰。俄烏戰區天然氣管道多次遭到襲擊,歐盟緊急調配跨國輸電線路。中東產油國則密切關注歐洲局勢,醞釀新一輪OPEC增產或限產談判。
戰爭邊緣,和平何處?
2025年7月,歐洲大陸籠罩在核陰影與總攻威脅之下。美軍核彈重返英國,F-35A隱身戰機隨時待命,烏克蘭鐵路軍援晝夜不停,俄烏雙方在前線高強度拉鋸。朝鮮、老撾等國的軍事參與令局勢更加難以預料。核威懾、補給線、信息戰、能源博弈,多重矛盾交織,歐洲新冷戰輪廓日益清晰。
核武紅線下的歐洲,正以難以預測的速度進入新一輪大國博弈。全球各方屏息以待,核彈、軍列、無人機、能源、金融,戰爭與和平的天平,正處于史無前例的搖擺之中。
參考資料:疑似對俄施壓,此前早有預謀,美國核彈頭重回英國牽動全球神經
2025-07-23 06:50·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