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說是“爆冷不如說是“再一次交學費——9分輸給日本,說實話,這場球看完,氣倒不是最大,更多的是一種說不清的無力感,網上一片“擺爛質疑,甚至有球迷直接喊話:宮魯鳴根本沒想贏,這話雖重,但細看場上那些鏡頭、那些數據,真不是無的放矢
比賽一開場,其實中國女籃的氣勢還算在線,身高優勢擺在那,雙塔陣容讓人有點期待,但很快問題就冒了出來,日本女籃的外線火力一波接一波,三分線外幾乎放飛自我,6中16的表現直接甩了中國女籃一條街,反觀我們這邊,三分失準成了致命軟肋,投不進也就算了,關鍵是防不住,防線一松,對手越投越順,比分也就這樣慢慢被拉開
你說巧不巧,場上有身體、有高度,但偏偏就是跟不上節奏,日本隊的整體移動、外線輪轉,幾乎把中國女籃的防守玩成了“慢動作回放,有網友調侃說,咱們的身高優勢用在了“站樁上,這話雖扎心但確實點題,內線雙塔防守端作用有限,犯規也沒見多,反而是對方頻頻突破得手,一次次三分雨下得中國女籃措手不及,球迷看得直嘆氣
再說進攻端,依然是老問題,節奏慢、失誤多、外線打不開,只能靠內線硬鑿,張子宇被寄予厚望,但現實是基本功短板暴露無遺,步伐慢、轉身慢,面對日本的小個子防守時反而沒法施展身高優勢,幾個關鍵回合,球給到內線,結果不是被卡位就是直接掉球,球迷調侃“移動掛沒點好,其實是一針見血
有人會問,難道中國女籃真的身體素質比不過日本嗎,這個問題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咱們球員的身高確實碾壓,但速度、對抗、拼搶意識,真不見得比得上日本隊,面對高壓防守明顯不適應,失誤一多,節奏就亂了,分差也就順勢拉開,歸根結底,現代籃球早就不是單靠身高就能贏球的年代了,這場球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實回看這兩年中國女籃的表現,老毛病一直沒改,三分、罰球、外線突破,幾乎場場掉鏈子,跟世界強隊差距肉眼可見,別說跟歐美那幾個頂級隊比,就是亞洲內部,日本、韓國在投射和整體紀律上都把我們甩開一截,天賦和身高的優勢在技戰術面前被無情稀釋,這也是為什么每次遇到風格強硬、節奏快的球隊時,場面總要崩盤,球迷都快看出“劇本來了
說到教練組的臨場應變,這場球也有不少爭議,前面兩節落后,按理說應該及時調整陣容,上點速度快、外線準的球員,結果教練組還是選擇保守打法,等到三、四節才想起讓張子宇上場,節奏早就被對手卡死了,球迷“對噴也不是沒道理,畢竟機會是自己浪費的,怪不了別人
當然,也不能全怪球員和教練,整個中國女籃體系的問題其實更深,青訓、技戰術、外線培養,每一環都不太過關,張子宇這樣的大個子本來是稀缺資源,可惜基本功沒打牢,臨場應變能力有限,對手一包夾就沒了脾氣,歸根結底,還是我們和現代籃球有點脫節,光靠身高已經行不通了
網上還有很多球迷吐槽體委、聯賽、青訓,說得不無道理,三大球整體低迷,女籃算是相對體面的,但要想沖擊世界頂級,路還遠著呢,這場球其實就是一面鏡子,把我們的優劣勢、短板暴露得明明白白,三分命中率低、防守輪轉慢、組織進攻混亂,場上表現和網友的槽點高度重合,有時候球迷比教練看得還明白
說到底,中國女籃這場輸球,既是技戰術的落后,也是理念上的保守,宮魯鳴或許沒想贏,這話有點極端,但不得不承認,臨場指揮、人員調整、比賽思路,確實沒有給到最優解,三分被爆、雙塔迷失、外線打不開,這不是一場球的問題,是整個體系的警鐘
希望這次的失利能讓中國女籃真正反思,別再用80年代的打法去對抗現代籃球,別再指望身高就能碾壓一切,技戰術、外線、速度、紀律,每一樣都得補課,張子宇不是救世主,全隊都要進步,別讓下一場再變成“復讀機般的失望
世界籃球潮流早就變了,跟不上就只能被吊打,誰都不想看到中國女籃“擺爛的那天,現在是時候扎扎實實補短板、練基本功了,別等到再輸一場才想起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