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首個中醫“園藝療法”療愈花園——“杏小鹿療愈花園”在上海市中醫醫院嘉定院區啟用。這個近700平方米的花園,不僅能緩解孩子們就醫時的焦慮,還能普及中醫藥文化,是上海首個用非藥物方法治療兒童多動癥、抽動癥等注意力缺陷的花園。
“胡椒不只是調味品,還是藥食兩用的中藥材,性熱味辛,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止瀉、解毒等功效。” 在“杏小鹿療愈花園”里,一場中醫藥文化探秘之旅正在舉行。
黃詩涵來自上海民辦華耀寶山實驗學校,她跟著醫護人員了解了很多中醫藥文化知識。“本來我只知道端午要掛艾草,現在我知道艾草燒成灰之后,有驅蚊的效果。還有像紫蘇、薄荷等,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藥食兩用的中藥材。”黃詩涵說。
院方介紹,花園涵蓋五大主題區域,包括中醫五音療法、芳香療法、藥食同源等,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療愈花園里種有薰衣草、迷迭香等植物,自然香氣協同中醫外治,可起到平衡陰陽、調理情志、加速臟腑功能恢復的作用;藥食同源花園里種植有枸杞、菊花等兼具藥食價值的植物;活力體驗花園里設置有趣味步道、互動等沉浸游戲,可調動兒童患者參與康復的主動性,促進氣血調和與身心放松。
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兒科主任醫師薛征介紹,療愈花園是以中醫“天人合一”理念為根基,結合現代生態技術與自然療法,打造的集康復療愈、生態教育、文化傳承于一體的多功能健康空間。花園從中醫五音療法、芳香療法、藥食同源等多個維度進行設計,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來兒科候診的患兒和家長,多少都有點緊張焦慮,有了這個花園后,家長帶著小朋友玩平衡木、騎小木馬、敲擊音樂,能適當緩解緊張情緒。”薛征介紹說,中醫理論中有五音療法,通過音樂療法對患有焦慮癥、抑郁癥、睡眠障礙的患兒有一定療效。
據了解,上海市中醫醫院有著上海唯一一家中醫非藥物療法示范中心,已有47項中醫特色技術拓展,“杏小鹿療愈花園”就是其中一項。五行聽音的聲景共鳴、有藥食同源的草木芬芳,都可以巧妙地融入治療場景。目前,已經有多動癥和抽動癥、郁癥等患兒,在這里開展多項非藥物治療。
撰稿:印沁沁
攝像:趙晨
編輯:李藍玉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