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價格超過房價,這不是段子,是血淋淋的現實。
在北京六環外,一平方米墓地售價15萬,而同區域住宅均價才4萬。更離譜的是,某些所謂“風水寶地”,20年使用權的墓地竟然標價68萬。
活著買不起房,死了買不起墓,這句網絡流行語背后,是千萬家庭的無奈。
7月16日,民政部終于出手了。十項殯葬領域行業標準正式發布,劍指價格混亂、服務不規范等頑疾。
壹、亂象觸目驚心:殯葬行業的“黑色暴利”
過去三年,全國殯葬服務投訴量激增30%。
投訴內容五花八門:強制搭售、價格欺詐、服務態度惡劣。。。最夸張的一個案例,某殯儀館把一個普通骨灰盒標價8800元,成本不過200塊。
44倍的利潤率,販毒都沒這么暴利。
更可怕的是服務質量。某地殯儀館工作人員,面對悲痛欲絕的家屬,竟然一邊玩手機一邊說:“快點選,后面還有人等著呢。”
這就是壟斷行業的傲慢。反正你沒得選,愛買不買。
殯葬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它利用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對逝者的眷戀和愧疚。“人都走了,總不能太寒酸吧?”這種心理,成了某些人斂財的工具。
貳、新規細節:每一條都在“要命”
這次民政部的十項標準,可謂刀刀見血。
服務規范方面,殯儀接待人員必須具備心理咨詢基礎資質。啥意思?就是說,以后再遇到家屬情緒崩潰,工作人員不能甩臉子,得會安撫、會疏導。
骨灰寄存場所必須達到特定的安全防護標準,24小時監控、防火防潮、定期消毒。。。這些原本應該是基本要求,現在終于有了明文規定。
價格規范更是重頭戲。所有服務項目必須明碼標價,且要在顯著位置公示。價格制定要有依據,不能想定多少就多少。最關鍵的是,消費者有權拒絕任何形式的捆綁銷售。
想象一下,如果醫美行業沒有規范會怎樣?答案已經有了——2019年醫美行業整頓后,正規機構市場份額提升了20%,消費者滿意度大幅上升。
殯葬行業的規范化,影響只會更大。
叁、誰在瑟瑟發抖?
新規一出,幾家歡喜幾家愁。
那些靠信息不對稱、靠壟斷地位吃飯的企業,日子不好過了。
這是好事。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該結束了。
真正專業、有良心的殯葬服務企業,反而迎來了機會。
當價格透明、服務規范成為行業標準,誰的服務更人性化,誰的產品更有品質,誰就更能在市場脫穎而出。
不過,政策落地也存在一些問題。
其一是執法力度問題。殯葬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很多違規行為發生在情緒極度悲傷的時刻,家屬往往無暇他顧。
其二是社會認知問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拒絕捆綁銷售的權利,不知道可以要求明碼標價。他們更擔心討價還價因此背上不孝的惡名。
肆、深層反思
殯葬改革,實質上是一場關于生命尊嚴的認知洗牌。
長期以來,我們都把殯葬當成晦氣的行業,導致行業發展畸形。既缺乏專業人才,又缺乏有效監管,最終受害的是普通百姓。
這次改革,或許是一個轉折點。
當殯葬服務回歸其本質,希望整個社會對生命的尊重,都會提升一個臺階。
變革已經開始。那些還在做暴利宰人的企業,是時候想想轉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