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罕見警告美國?
北約和美國輪番對印度放狠話,又是威脅制裁又是要加關稅,印度這回沒慫,但也只強硬了一半,還得普京出來補一刀,怎么個事呢?
近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幫腔“爸爸”特朗普,表示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如果繼續與俄羅斯做生意,可能會受到“二級制裁”的嚴厲打擊。其中提到印度、中國、巴西,暗示可能征收100% 的關稅。
印度這邊很快就有了反應,但顯然不如西方的愿。據觀察者網報道,印度《經濟時報》《德干先驅報》等17日都提到,對此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伊斯瓦爾發出警告,表示,“…我們尤其要對在這一問題上出現的任何雙重標準表示警惕。”話里話外全是不滿,但是有點“看人下菜碟”的意思,沒敢直接懟特朗普,對著幫腔的呂特倒是火力十足。
更有意思的是石油部長普里的回應,他輕描淡寫地說就算被制裁也不擔心,“如果發生什么事,我們會處理的”普里說,“印度已經實現了供應來源的多元化,我們的采購來源國已經從過去的約27個,增加到現在的約40個。”潛臺詞就是:我們早有準備,實在不行換個賣家好了。
在這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14日會見呂特時,對普京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威脅稱若在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實施“嚴厲關稅”——關稅稅率高達100%。并同時威脅,將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試圖通過威脅他國倒逼俄羅斯妥協。
普京精準“補刀”
更有意思的是另一普京17日透露的消息。普京在會見俄化肥生產商協會主席時提到,印度總理莫迪曾直接請求俄方增加礦物肥料供應,現在這個請求已經兌現,供應量足足漲了3倍,120萬噸化肥已經送到印度。
這事兒太微妙了,前腳美國和北約剛放完狠話,后腳普京就曝出俄印之間這種直接的請求與合作,這不就是明晃晃地告訴外界:俄印關系很好,合作得很順暢,輪不到別人指手畫腳。
這場大戲,這幾方都扮演什么角色?
美國和北約顯然是想當 “能源警察”,但規則是雙標的。歐洲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西方國家仍是俄能源主要買家,一遍自己悄悄買俄羅斯能源,一邊卻不準備人買,這霸道的行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通過制裁,又能讓印度等國家疏遠俄羅斯,又能削弱俄羅斯經濟支撐,從而逼迫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讓步。然而,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獨占利益者終將招至反抗。
印度作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印度85%以上的石油依賴進口,其中30%來自俄羅斯,俄羅斯這個市場是印度不能輕易放棄的。
印度呢?說好聽點是務實的生存者,說直白點就是在大國之間走鋼絲,為抱美國大腿,搞搞“印太戰略”,從美國那里拿點技術和投資,但是也不舍得俄羅斯的“硬家伙”,除了石油,俄羅斯還是印度的武器供應大國。所以印度的策略很明確:對美國“軟”,對北約“硬”;嘴上也要喊喊“警惕雙標”,該買俄油買俄油,該要化肥要化肥,中國的合作也不放下。
而普京這步棋,走得那叫一個“穩準狠”。他不直接懟西方,而是通過“曬合作”的方式證明。
俄印在能源、軍事、化肥這些領域的合作,不是一天兩天。近兩年,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顯著增長,今年又在化肥上加深合作,這背后是利益捆綁,遠非美國“威逼”能分得開的。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不會變。
全球格局新變化
更值得琢磨的是,這事兒背后藏著全球格局的新變化。
美西方總以為自己還能號令天下,可現實卻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說“不”。土耳其敢頂著北約壓力買俄制防空系統,沙特敢不聽美國的話減產石油,現在印度又敢公開叫板跟俄羅斯做生意,這些都說明,單極霸權的時代正在過去,別再沉浸于“再次偉大”的夢了。
西方的雙標,其實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這種“只許我占便宜,不準你活命”的邏輯,早就被全球看穿了。說到底,國際社會的規則,不該由少數國家說了算。印度的“半硬半軟”,俄羅斯的“精準補刀”,本質上都是對這種霸權邏輯的反抗。
未來,美西方想靠“制裁”和“雙標”維持霸權,恐怕只會越來越難。真正能長久的,永遠是平等互利的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