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珺冉
編輯/漆菲
7月20日,東京氣溫高達34攝氏度,為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史上最熱的投票日。本次選舉打破的另一項紀錄是,執政黨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皆未能取得過半數席位。
日本國會參議院設有248個議席,議員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選一半。此次選舉共爭奪125個議席,包括74個選區議席、50個比例代表議席和1個補選議席。最終,多個在野黨共獲得78個議席,加上48個非改選議席,達到參議院248個總議席的一半。而自民黨和公明黨共獲得47席,加上75個非改選議席,達到122席。這一數字較改選前的141席大幅減少。
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結果。
首相石破茂7月21日在自民黨總部召開記者會,表示接受此次參議院選舉結果,身為自民黨總裁,他對此表示歉意。但他表示,眼下有迫在眉睫的美國關稅談判問題、物價上漲問題,為了不使國政出現停滯,應該盡到責任,他將繼續執政。此前,自民黨元老、最高顧問麻生太郎已對周圍的人表示“不能允許他繼續任職”,展現出明顯的“逼宮”態勢。
與之相對,國民民主黨和參政黨等中小在野黨,因主張下調消費稅稅率、日本優先等政策不斷在參議院攻城略地。新興政黨黨首們戴著紅色、橙色和粉色領帶,不斷刷存在感,仿佛在說“我們不再保持沉默”。其中參政黨更是異軍突起,一舉拿下14個席位。
“石破政府未能向民眾展示清晰的愿景和增長戰略,也未展現自民黨煥然一新的形象,更沒能處理好高物價和日美關稅談判議題。”日本前眾議院議員小池政就向《鳳凰周刊》總結道,盡管石破政府選情堪憂、支持率低迷,但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在國會主政。“這是因為在野黨還沒做好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的準備。”
7月20日晚,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觀看開票結果,并回答記者提問。
“首相來了會丟票”
石破沒有追隨以往首相的腳步,在福島打響選舉“第一槍”,而是來到與家鄉鳥取縣接壤的兵庫縣。
7月3日,第27屆參議院選舉發布公告,為期17天的競選活動就此拉開序幕。石破在兵庫縣首府神戶市的一座公園宣布選戰開始。阪神大地震30周年之際,石破選擇神戶,有意強調政府重視災害防御政策。然而僅僅過了五天,自民黨議員鶴保庸介給了石破“當頭一棒”,他在演講中宣稱“在能登發生地震真是走運”,引發軒然大波。
日本參議院選舉從7月3日開始,進行了為期17天的競選活動。
為了不輸給在野黨,石破開始大談特談“應對外國人”議題,稱“外國人在日本社會引發的各種問題正引起國民焦慮”。7月15日,日本政府在內閣官房(首相官邸)新設了“與外國人有序共生社會推進室”這一事務性機構,石破親自主持成立儀式并擔任總負責人。
7月7日在鹿兒島縣演講時,石破在手背上用黑色水筆寫滿密密麻麻的“小抄”,不時低頭查看。有網友認為“在手背上打小抄看起來很丟人”,也有網友認為“能看出他事前做了充分準備”。
為進一步爭取保守派選民的支持,他還在7月8日前首相安倍晉三逝世周年紀念日當天,前往后者的慰靈碑前獻花并默哀。共同社評論稱,此舉有意在選舉投票前,展示繼承安倍遺志的態度。
總體來看,石破在參議院選舉期間的演講次數比歷任首相都少。據日媒不完全統計,石破在7月3日至15日的13天內,共奔赴42個地點發表競選演講。這明顯低于2019年安倍晉三的55個演講地點,也低于2022年岸田文雄的49個演講地點。
自民黨一些地方組織甚至流出“如果石破首相前來,我們會丟票”的傳言。一位自民黨議員直言:“自民黨的選票每天都在減少。更確切地說,每次首相和內閣成員在場,我們的選票就會減少。”
選舉期間,自民黨的地方組織流出“如果石破首相前來,我們會丟票”的傳言。
神奈川縣川崎市的一個車站前,自民黨海報上石破的臉被遮住了。曾被寄予厚望的“選舉門面”,如今到了人們避之不及的地步。
自上臺以來,石破的支持率持續下滑。日本時事通訊社7月17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石破內閣的支持率降至20.8%,較上月下跌6.2個百分點;不支持率升至55%,較上月增加6.6個百分點,為其執政以來最高值。
在日本,內閣支持率低于30%會被輿論視為進入“危險水域”;如果進一步跌破20%,就會被視為陷入“下臺水域”。
5月下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對米價采取應對措施后,石破內閣的支持率一度出現回升跡象,達到31.7%(共同社5月24日-25日的民調)。但還不到兩個月,“小泉效應”便消退了。
為平抑米價,石破政府今年以來向市場投放了多批儲備米。
6月舉行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自民黨已經遭遇過一次慘敗:僅獲得21個議席,低于2017年創下的歷史最低紀錄23席。
“問題根源在于自民黨長期以來在生產調整和流通分配方面存在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僅靠更換農林水產大臣和提供囤積大米等臨時措施,不足以重獲選民信任。”小池政就如此分析。但他指出,對于在野黨來說,這同樣是不容易解決的課題,“選民未對任何政黨提出的解決方案抱有希望”。
臨近投票日,石破宣布將向每位國民發放2萬日元(約合981元人民幣)的現金。他強調說“這不是施舍”,卻被在野黨抨擊為“是選舉前的臨時贈品”。
“推出明星大臣、發錢這些小伎倆無法安撫民眾的不滿情緒。”日媒評論稱,“眼下,日本正擔心發生大地震,周邊國家甚至世界正在發生戰爭。針對這些議題,自民黨沒有出臺任何重大政策。選民既看不到他們的信念,又看不到他們的成果,當然不會再支持自民黨。”
石破內閣面臨選民普遍不滿。
選舉制約關稅談判
如何應對高物價,是本次參議院選舉各政黨政策交鋒的核心議題。
執政聯盟始終執著于發放現金補貼,在野黨則懂得回應民眾的不滿,直接提議削減消費稅。其中,國民民主黨主張將消費稅全面降至5%(目前大多數商品稅率為10%,必需品為8%),立憲民主黨提議持續一年將食品消費稅率從8%降至零,令和新選組和參政黨提議逐步廢除消費稅。
“此次選舉中,自民黨基本處于防守狀態,在關鍵的民意問題上站錯了隊。”美國歐亞集團董事戴維·博林(David Boling)認為,民調顯示,大多數家庭希望下調消費稅以應對通脹,自民黨對此卻持反對態度,這給了反對黨反向宣傳的機會。
據野村證券分析,現金補貼雖有刺激效果,但大部分資金會流向儲蓄,預計僅能推動年度私人消費增長0.2%,讓實際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0.1%。相比之下,削減消費稅的效果更為顯著:如果食品消費稅率從8%降至零,相當于有效消費稅率下降2.5%,預計將推動實際GDP增長約0.5%。
地區沖突加劇的當下,如何提升國防水平也是爭論焦點。自民黨在競選公約中強調“將從根本上加強防衛能力”;日本維新會承諾將防衛費增至GDP的2%。國民民主黨認為,在維持日美同盟的同時,“需要修正日本過度依賴美國的防衛體系”。立憲民主黨雖呼吁增強防衛能力,但對防衛費占GDP的比重持謹慎態度。日本共產黨和令和新選組則反對將防衛費增至2%。
提升國防水平是此次參議院選舉爭論的焦點之一。
關于修憲議題,自民黨提出盡快起草將“緊急事態”及自衛隊寫入憲法第九條的憲法修正案。日本維新會同樣提到自衛隊的必要性。公明黨謹慎表態稱“該條款有待進一步討論”。立憲民主黨反對在憲法中明確提及自衛隊,認為“這將使和平主義失效”。日本共產黨則一如既往地表示將“守護憲法第九條”。
為應對日本出生率下降及人口老齡化現狀,各政黨還致力于改革包括養老金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與此同時,朝野都在呼吁提供免費教育,但具體措施有所不同。
早在今年2月,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三黨就高中教育全免制度達成共識。作為第一步舉措,從2025年財政年度起,將取消就學支援補助金(11.88萬日元)的收入門檻要求。
此次競選期間,公明黨呼吁除了免除高中學費之外,還應為中小學生提供免費午餐。立憲民主黨的提議更具體:學前教育、保育服務以及學校午餐全部免費,還要減少學生修學旅行和教科書的費用。國民民主黨主張直至高中實行義務教育,每年發行5萬億日元的“教育國債”。
讓日本國民關注的還有同美國的關稅談判。不過,參議院選舉已然成為談判的制約因素。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已數次赴美,與美方官員進行多輪關稅磋商,但在日本所希望的汽車關稅削減等問題上雙方始終未達成一致。由于談判僵持不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從8月1日起將對日關稅提高至25%。
日美已經就關稅問題進行多輪談判,但在日本所希望的汽車關稅削減等問題上,雙方始終未達成一致。
7月18日,石破在官邸與來訪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了約30分鐘會談,就美國關稅措施要求“達成符合雙方利益的共識”。日方消息人士認為,要等參議院選舉后才能達成最終協議。
7月18日,石破在官邸與來訪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
隨著執政聯盟在參議院失去多數席位,勢必會影響到日方的談判體系。關西學院大學教授澀谷和久曾參與過《日美貿易協定》談判,他表示,談判拖延下去將導致不利局面。“日方最好做出大膽讓步,例如接受汽車低關稅進口配額,以此來贏得特朗普的信任,從而減少對國內的負面影響。”
小池政就判斷,石破政府的關稅談判徒勞無功,美方加征關稅措施勢在必行。“在國內,人們對石破政府的外交實力感到失望。但面對特朗普政府,在野黨也同樣束手無策。”
民粹政黨何以崛起?
隨著在日外國人人數激增,外國人政策也破天荒成為輿論焦點之一。
早在6月,石破政府就啟動了“違法外國人清零”計劃。7月15日,“與外國人有序共生社會推進室”掛牌成立。石破在成立儀式上說,“部分外國人的犯罪和出格行為、對各種制度的不恰當利用等,令民眾感到擔憂和不公”。
主張“日本人優先”的參政黨被認為是此次參議院選舉的“大贏家之一”。該黨倡導“反對過多接納外國人”“創建一個不屈服于全球化的日本”,在選舉中迅速崛起。
7月13日晚,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在千葉縣柏市的演講現場高聲吶喊:“我不是說多元文化共存不好,而是說依賴外資和移民來建設國家是錯誤的。”他的發言引來臺下支持者的歡呼雀躍。
選舉期間,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在街頭發表演講。
具有極右翼色彩的參政黨成立于2020年4月,在去年的眾議院選舉中贏得3個席位。今年6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該黨同樣贏得3個席位。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廣濤將參政黨視為民粹型政黨。他向《鳳凰周刊》評價說:“參政黨的執政理念并無內核,但善于抓住輿論熱點,具有典型的大眾迎合主義傾向。其提出的反全球化、日本優先等主張類似于特朗普倡導的美國優先。”
選舉期間,神谷宗幣的那句“高齡女性不能生育”一度引發軒然大波。48歲的日本女歌手柴田淳為此在X平臺上寫道,“女性不是為了國家才生育的。希望你們記住這一點。”針對外界批評,神谷宗幣狡辯說:“生育的最佳時期有著特定年齡,隨著年齡增長,無法生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神谷宗幣1977年出生于福井縣高濱町一個普通家庭。他的政治生涯始于大阪府吹田市,曾于2007年當選吹田市議會議員,并連任兩屆副議長。他在2012年的眾議院選舉中曾代表自民黨參選,但最終落選。
2013年,他開設YouTube頻道“CGS”,以通俗的方式解讀政經議題,積累了一批固定粉絲。2020年他參與創建參政黨,2022年首度當選國會議員,2023年8月出任該黨黨首。此次選舉中,他并未提出實質性的政策建議,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爭取支持,尤其吸引到那些對自民黨不滿的支持者。
王廣濤提到,自民黨作為傳統建制派,其政策鮮少具有排外傾向,但自民黨的支持者中存在部分保守和極端人士。“他們不僅反對外國人在日本獲取更多權益,甚至主張驅逐外國人。這些選民極可能轉而支持參政黨。”
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對此批評說:“這可能會導致仇外情緒。”日本共產黨書記局長小池晃亦表達擔憂道:“連自民黨和公明黨都加入進來了。我不知道在日本生活的外國人和他們的子女會是什么感受。”
小池政就向《鳳凰周刊》分析說,參政黨之所以迅速崛起,首先是因為選民對現有政黨的不信任感。其次,參政黨通過展現右傾意識形態,吸引了來自無黨派保守人士的選票,以及自民黨內不支持石破的保守派選民,其中很多是過去支持安倍的人。此外,該黨很好利用了社交媒體通俗性、激進傾向、娛樂化等特質,吸引到對現狀不滿的選民。
從選舉結果來看,最極端的排外主義候選人其實都落選了。但由于參政黨“日本優先”的口號與特朗普“美國優先”高度相似,依然引發外界對日本右翼民粹主義浪潮的擔憂。
參政黨提出了“日本優先”的口號,引發外界對日本右翼民粹主義浪潮的擔憂。
彭博社認為,這種想法或許有些過度擔憂了。“即便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時期,日本選民始終對民粹主義反應冷淡。究其根源在于,日本政客通過維持就業、醫療、基建和養老金等基礎福利,消解了民粹的土壤。因此參政黨很可能是曇花一現——因為其缺乏實質的政策制定能力,人們對它的好感會逐漸消退。”
自民黨需臥薪嘗膽
今年11月,日本自民黨將迎來建黨70周年。這一關鍵節點到來前,這次參議院選舉被視為對自民黨的大考。日本《東洋經濟》評論稱,“此次敗選給戰后自民黨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政治格局畫上句號,日本政壇由此進入新階段。”
王廣濤直言,當前的困境并非全因石破所致——從岸田內閣開始,自民黨頹勢已現。即便是自民黨的傳統鐵桿支持者(如因米價調控政策利益受損的農協),此次也未必會將選票悉數投給自民黨。此外,日本創價學會名譽會長、公明黨創始人池田大作2023年去世后,公明黨的支持率也持續下滑。本次選舉中公明黨議席大幅流失,進一步加劇了執政聯盟的危機。
“即使自民黨消失,也會出現一個類似的政黨,因為它是整個保守派的代言人。如果自民黨不團結起來,日本政壇將亂成一團。”曾任自民黨事務局長、被譽為“永田町選舉之神”的政治家久米晃如此評價。
他呼吁道,自民黨需要回歸本源,問問國民想要什么,問問自己想把日本建設成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進而提出一個清晰的愿景,否則不會得到國民的認同。“現在的自民黨需要臥薪嘗膽,唯一辦法是循序漸進地重建信任。”
7月20日,日本參議院選舉期間,選民正在投票。
對于接下來的政治走向,王廣濤分析道,以石破為首的自民黨必將尋求與公明黨之外的第三黨合作,否則由于其在參議院議席不足,將導致執政處于弱勢,重要政策法案恐難推進。因此,自民黨不僅需要進行內部調整,還需要重構跨黨派合作策略。
畢竟,眼下的在野黨極為分散,看不到奪權的野心。麻生太郎在7月17日的一次會議上指出,“可以推翻自民黨政權,但無法確定由誰來組成什么樣的內閣。在野黨是分散的。”
從保守的參政黨到自由主義色彩濃厚的令和新選組,各個黨派在憲法、國家安全保障、能源等關乎國家根本的政策上存在分歧。因此,由在野黨組成聯合政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一直呼吁以下屆眾議院選舉實現政權更迭為目標。但在眾議院,立憲民主黨距離議席過半還缺80多個席位,很難單獨掌權。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在7月20日的一檔節目中談到在野黨實現政權更迭時表示,“打算觀望一下最大在野黨會做出何種判斷”。
野田佳彥一直呼吁以下屆眾議院選舉實現政權更迭為目標。
面對選舉慘敗的結果,自民黨內出現大量要求石破茂辭職的聲音。朝日電視臺引述相關人士的話稱,“(在石破茂的帶領下)眾議院、參議院選舉連敗,這已體現出民意,他應該辭職”。
但眼下,石破并沒有辭職的打算。石破的一名親信透露,“考慮到美國8月1日可能實施的關稅,石破認為倉促辭職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但自民黨內部的確出現了反對石破留任的聲音”。
小池政就認為,雖然石破將被問責,但除非他主動辭職,否則難以改變現狀。“如今,自民黨的派系勢力已經弱化,過去那樣的內部斗爭恐怕很難發生。加上在野黨也不團結,對內閣的不信任動議能否通過尚不明朗。立憲民主黨也沒有積極尋求立刻解散國會、舉行大選。”
王廣濤認為,日本政治正變得日益碎片化:獨立選民的政治認同趨于分散——可能認同A政黨的某項政策,同時支持B政黨或C政黨的其他主張。“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參政黨擅長選取特定議題進行放大,形成一種持續存在的政治現象。其影響力不僅貫穿本次參議院選舉,更將延續至選后很長一段時期。”
(廖婧雯對本文亦有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