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人民論壇網-《學術前沿》雜志2025年第13期
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簡介
歐陽淞,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原會長、研究員,全國黨建研究會顧問,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為黨的歷史研究、黨的建設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基本問題研究》《黨史學基本問題研究》《黨的建設論稿》《黨的歷史論稿》等。
摘要
偉大建黨精神來自創建黨的非凡歷程,推動了黨的百年探索、百年奮斗,經受了黨的百年實踐檢驗。偉大建黨精神一方面堅持唯物論,強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形成的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堅持辯證法,承認能動的革命反映論,承認認識對于實踐的反作用。創建黨的偉大實踐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組織條件、思想條件,以及鮮明政治立場和頑強意志品質條件。偉大建黨精神充分體現了黨的初心使命的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活水;鞭策著中國共產黨人勇于自我革命,把黨鍛造得堅強而有力量;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積極開展思想探索,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飛躍;鼓舞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懈奮斗,取得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甘于奉獻、堅持奮斗,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偉大建黨精神,內涵豐富、意境深遠,輝映征程、燭照未來。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了氣勢恢宏、催人奮進的重要講話,并首次提出32個字的“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向全黨發出“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的號召。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和偉大號召,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認識達到新高度,對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對黨的百年歷史的總結達到新高度,充分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大原創性貢獻,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黨史黨建篇”,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偉大建黨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啟示我們:偉大建黨精神的創建者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弘揚者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時間起點是一百多年前;時間跨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基本定位既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又是精神之流,既是精神譜系中處于“管總”位置、“源頭”位置的最為重要的精神,又是精神譜系中的一種具體精神;既可作為共產黨員個體的自我激勵,又可作為全黨的精神標識;既是屬于昨天的,更是屬于今天和明天的。其中,“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根脈,展現的是黨的信仰的力量;“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全部實踐的主題主線,展現的是黨的宗旨的力量;“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風骨和特質,展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意志品質的力量;“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大德和公德,展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黨性的力量。
偉大建黨精神是一個有機整體。32個字可分為4組,4組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和清晰的邏輯關系,這就是:真理理想催生初心使命,初心使命召喚犧牲斗爭,犧牲斗爭為了黨和人民。4組32個字于平實的表述中,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巨大的力量。今天,我們討論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首先就要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和主體能動性。離開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主體性基礎,就不可能理解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和發展。
創建黨的偉大實踐孕育了偉大建黨精神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類的認識不是對客觀世界直觀的、消極的、被動的反映,而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內在的、積極的、能動的反映。正因為這樣,偉大的實踐往往會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建黨精神正是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出來的。
黨的先驅從無到有創建黨的成功實踐,開啟了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組織條件。凡是精神,必有歸屬主體。從上海成立作為發起組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到北京、武漢、濟南、長沙、廣州及日本、法國相繼秘密成立黨的早期組織;從黨的一大第一次規定了黨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社會革命,到黨的二大第一次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第一次提出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民主聯合戰線的思想、第一次比較完整地對工人運動、青少年運動和婦女運動提出要求等,在將建黨理想變為現實的過程中,早期共產黨人敢闖敢做、敢為人先,以非凡的膽量和過人的才情創造了諸多史無前例的“第一次”。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站在時代潮頭,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銳利思想武器,分析社會性質之現狀、把握階級結構之變動、順應革命思潮之發展,孕育了敢于開天辟地、善于經天緯地的中國共產黨,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在實踐層面的成果是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在精神層面的成果是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
黨的先驅播撒馬克思主義火種的曲折實踐,確立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科學理論信仰和遠大理想信念,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條件。在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中,李大釗同志和陳獨秀同志作出了杰出貢獻。1919年5月,李大釗同志在《晨報》副刊開辟了“馬克思研究”專欄,發表一系列介紹馬克思生平、學說和貢獻的文章。同年12月,陳獨秀同志發表《新青年》宣言,提出要“創造政治上、道德上、經濟上的新觀念”,這一新觀念便是馬克思主義。之后,隨著陳望道同志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的出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成為時代潮流。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董必武同志、蔡和森同志、惲代英同志等許多先進分子經反復思考進而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人根植、播撒革命思想火種的曲折歷程,為黨的創建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礎,鍛造了理想堅定、不屈不撓的奮斗品格,也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核心要件。
黨的先驅領導工農運動的無畏探索,開啟了浴血奮戰的艱險實踐,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鮮明政治立場和頑強意志品質條件。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之后,便致力于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農運動相結合,使工人階級成為社會革命的領導力量和中堅骨干。在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中,毛澤東同志換上粗布短褂和草鞋,在井下掌子面、八方井住處等地與工人促膝長談;彭湃同志散盡家財,一頭扎進農民之中,被農民群眾親切地稱為“彭菩薩”;鄧中夏同志改名換服,組織“平民教育演講團”傳播真理,在長辛店掀開領導中國工人運動的嶄新一幕;陳潭秋同志在領導京漢鐵路大罷工后即遭軍閥通緝,雖命懸一線仍堅持斗爭。上海作為工人階級力量最為集中的城市,先后爆發了上海人力車夫罷工(1919年6月)、上海機器工人罷工(1920年2月)、上海日華紗廠罷工(1919年2月~1921年底)、上海華商電廠公司工人罷工(1921年3月)、上海英美煙廠工人罷工(1921年7月)、上海郵務工人罷工(1922年4月)、上海海員罷工(1922年7月)、上海金銀業工人罷工(1922年10月)等多次罷工,其中不少罷工是由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上海分部領導的?!皢酒鸸まr千百萬,同心干”!在領導工農運動的無畏探索中,早期共產黨人逐步形成“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品質,與偉大建黨精神中的“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高度契合。
中國共產黨得以創建的諸多歷史條件,構成了黨初創時期的歷史方位,影響著黨在那一歷史時期的歷史活動,決定著黨的先驅們在那一歷史時期的思想走向——由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發展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由投身救國救民、救亡圖存的洪流升華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由參加反帝反封建具體活動淬煉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大無畏品質;由踐行黨的性質宗旨,彰顯出“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最終匯聚成為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對建黨精神的孕育,實現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偉大建黨精神促進了興黨強黨偉業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類的認識經歷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兩次飛躍過程。在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第一次飛躍過程中,精神、思想、思維、理論、政策等是否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質,并沒有得到完全證實。只有進入認識的第二次飛躍過程,把第一次飛躍中所得到的理性認識、精神產品放到實踐中去檢驗、豐富和發展,才會得到真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到革命實踐,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其意義更加偉大。毛澤東同志指出:“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绷暯娇倳浿赋觯骸稗q證唯物主義雖然強調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但并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眰ゴ蠼h精神,發軔于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實踐,貫穿于立黨、興黨、強黨的百余年歷程之中。偉大建黨精神反映的是建黨初心、興黨使命、立黨根本,它伴隨著黨的實踐的推進而不斷開枝散葉,在各個歷史時期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響力,不斷結出豐碩的精神之果、理論之果和實踐之果,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也就不斷地彰顯出來。
偉大建黨精神充分體現了黨的初心使命的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活水。一百多年來,我們黨懷揣初心使命,接續探索奮斗,不斷形成與鑄就了許多偉大的革命精神,主要有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等;形成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形成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形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脫貧攻堅精神、科學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等。這一個個具體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形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精神之所以能夠形成“譜系”,是因為有一條共同的紅線貫穿其中。這條紅線就是“偉大建黨精神”所包含的真理、理想、獻身、斗爭、忠誠、為民這些要素。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偉大建黨精神不僅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而且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涵之和,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結出的最為璀璨的精神之果。
偉大建黨精神鞭策著中國共產黨人勇于自我革命,把黨鍛造得堅強而有力量。一百多年來,由偉大建黨精神發展而成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既形成于黨的百年探索的實踐之中,又始終滋養著歷經百年的中國共產黨,對黨的自身建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在實現中華民族兩大歷史任務的進程中,黨的建設的偉大成就首先體現在將自身建成一個堅強而有力的黨。一百多年來,黨所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不斷變化,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偉大建黨精神總是激勵我們的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把握中國社會前進脈搏,把黨建成了一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保持蓬勃朝氣的黨;總是勉勵著我們的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人民至上,把黨建成了一個始終得到人民衷心擁護的黨;總是鼓舞著我們的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自強不息,愈挫愈勇,愈加成熟,把黨建成了一個經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偉大建黨精神激勵著中國共產黨人積極開展思想探索,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飛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第二次結合”,毛澤東思想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黨深刻認識到,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必須以理論創新引領事業發展。黨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偉大建黨精神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偉大建黨精神的孕育、形成和發展得到了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滋養;另一方面,偉大建黨精神的弘揚和發展,又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次飛躍的實現。
偉大建黨精神鼓舞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懈奮斗,取得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四個方面偉大成就;鑄就了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四座里程碑;實現、推進了中國和中華民族的三次偉大飛躍,迎來一次更為偉大的飛躍——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國家、為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為科學社會主義、為人類社會作出了五個方面彪炳史冊的偉大貢獻。
總起來說,偉大建黨精神既來自創建黨的非凡歷程,又推動了黨的百年探索、百年奮斗,經受了黨的百年實踐檢驗。它一方面堅持唯物論,強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形成的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堅持辯證法,承認能動的革命反映論,承認認識對于實踐的反作用。偉大建黨精神是對黨的初心使命的生動詮釋,是黨的百年奮斗的一個成功密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種精神動力。同時,偉大建黨精神自身也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滋養下,在黨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淬煉中,不斷發揚光大的。它不斷推動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事業呼嘯向前,不斷演繹著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威武雄壯的活劇,不斷彰顯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無窮魅力!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偉大建黨精神的鼓舞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甘于奉獻、堅持奮斗,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選自 | 《學術前沿》雜志2025年第13期
原標題 | 偉大建黨精神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闡釋
原文責編 | 張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