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jīng)典故事:商鞅變法
大家好!歡迎諸位蒞臨鄉(xiāng)下客故事天地,今兒個咱要聊的這段往事,可比村口老槐樹下的評書還帶勁——這就是讓秦國從“邊陲弱旅”蛻變成“虎狼之師”的商鞅變法。您要是聽得入迷,別忘了點右上角的小紅心,往后咱這故事天地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翻牌子呢!
話說戰(zhàn)國那會兒,天下就像個沸騰的大湯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家諸侯你熬我煮,都想把別人燉成肉羹。可那會兒的秦國,實在算不上“硬菜”——東邊的魏國總來搶地盤,南邊的楚國也常來敲竹杠,連國內(nèi)的老百姓都過得蔫蔫的,地里長不出多少糧食,年輕人也不愛往前沖。
直到秦孝公坐上王位,這小伙子攥著拳頭在朝堂上拍了桌子:“咱秦國不能再當軟柿子!” 他貼出一張?zhí)齑蟮母媸荆骸安还苁悄膰哪苋耍灰茏屒貒儚姡医o官給地給金子!” 這告示一貼,遠在魏國的商鞅就揣著一肚子計謀趕來了。
可商鞅剛到秦國時,就像揣著寶貝進了集市,沒人信他。老百姓圍著他直嘀咕:“這外鄉(xiāng)人穿得花里胡哨,說要變這變那,怕不是來哄咱玩的?” 商鞅心里門兒清:要想讓新法落地,先得讓大伙兒把心放到肚子里。
第二天一早,商鞅讓人在都城南門豎了根三丈高的大木頭,旁邊掛著塊板子,上面寫著:“誰能把這木頭扛到北門,賞十金!” 看熱鬧的人擠得像廟會,有人踮腳瞅著木頭笑:“這玩意兒我三歲娃都能挪,十金?怕不是畫餅充饑哦!” 等了半天,愣是沒人敢動。商鞅一看,讓人把板子上的字改了:“賞五十金!”
這話剛喊出來,人群里鉆出來個黑鐵塔似的漢子,擼起袖子:“不就扛根木頭嗎?就算不給錢,我也當活動筋骨了!” 他扛起木頭就走,步子邁得比打鼓還響,一路從南門走到北門,把木頭一放,喘著氣抹汗。商鞅立馬讓人端來一盤子金子,黃澄澄的五十金堆得像小山。漢子眼睛瞪得溜圓,抱起金子就跑,邊跑邊喊:“商鞅大夫說話算數(shù)!他說的是真的!”
就這一下,整個秦國都炸開了鍋。商鞅趁熱打鐵,新法一條接一條地推出來:
- 以前那些貴族子弟,生下來就有爵位,天天遛鳥喝酒,現(xiàn)在不行了——“沒立過軍功,爵位全擼了!想當老爺?上戰(zhàn)場砍敵人腦袋去!” 這下,連王爺家的公子都扛著槍上了前線。
- 地里的活兒也變了樣。以前的田地劃得方方正正,叫“井田”,各家只能種自家那小塊,連田埂都不能碰。商鞅說:“把田埂扒了!誰種得多、收得多,多余的糧食全歸自己,還賞你爵位!” 農(nóng)民們一聽,鋤頭掄得比風車還快,地里的麥子長得比人還高,糧倉沒多久就堆成了小山。
- 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是軍功。戰(zhàn)場上砍一個敵人腦袋,就給一個爵位;砍兩個,家里賦稅全免;砍得多了,還能當縣令!士兵們上了戰(zhàn)場,眼睛瞪得像銅鈴,追著敵人砍,喊殺聲能把山震塌。
就這么著,秦國像被潑了盆熱油,一下子就沸騰起來。以前打一仗輸一仗,后來成了“逢戰(zhàn)必贏”;以前糧倉見底,后來糧食多到能接濟鄰居;老百姓腰桿挺得筆直,見了誰都敢大聲說話。
后來商鞅雖然沒得到好結局,但他播下的新法種子,在秦國的土地上長成了參天大樹。等到秦始皇那會兒,這棵大樹已經(jīng)能撐起整個天下——正是商鞅變法攢下的家底,讓秦國最終掃平六國,一統(tǒng)天下。
今天的故事就到這兒啦!您說商鞅這“南門立木”的招兒妙不妙?要是您在那會兒,敢不敢第一個扛那根木頭?別忘了點贊、轉發(fā),也歡迎在評論區(qū)說道說道,下期咱再講段更精彩的,不見不散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