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召開,指明了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方向。這既是時代的問卷、發展的命題,更是甘孜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向、新坐標。近年來,我州以省委全會為“藍圖”,持之以恒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鞏固綠色本底,加快綠色資源轉化,讓綠色深化為甘孜“招牌”。如今,“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麗圖景正在甘孜大地徐徐展開。
“綠”固“底”,鋪好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甘孜州是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兩屏”的核心區域。在綠色發展實踐中,我州始終從細處著手、從實處出發,聚焦多領域推進減排降碳,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在清潔能源高效供給方面,將“雙碳”目標融入發展規劃,推進旭龍等大中型水電站開發,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實證基地全容量并網,雅礱江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開工,9個抽水蓄能電站納入省級規劃,筑牢國家重要清潔能源基地基礎。
在交通物流節能減排方面,實施“電動四川”計劃,建成充電樁1560個,累計淘汰高耗能車輛606輛,投用新能源公交、出租車491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323輛,構建“五橫五縱”“兩鐵五高四空”交通網絡,發展多式聯運以降低排放。
在城鎮綠色節能提升方面,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和“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累計推廣鋼結構裝配式建筑50萬平方米;完成23個社區綠色社區創建;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100%。
在農牧農村減排降碳方面,推廣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推進農藥化肥減量、秸稈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發展牦牛等特色產業集群;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54%,秸稈綜合利用率9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82%,2024年綠色防控面積86.12萬畝,覆蓋率57.8%。
在公共機構能效升級方面,引導公共機構發揮節能示范作用,建成能源資源消費監測“一張網”,將3家企業納入重點用能單位在線監測;依托色達、白玉生態補償試點,探索生態價值轉換,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如今,全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96 萬平方公里,建成自然保護地 5.53萬平方公里,均居全省第一。森林覆蓋率提升至35.38%,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保持在85%以上,多年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始終保持優良。
“綠”變“金”,描好優勢轉化的發展亮色
“來到稻城亞丁后就深深愛上了這里,于是和當地老鄉一起開起了民宿,今年五一期間客房全滿,特別歡迎遠方的朋友來欣賞甘孜美景”。在熱光村經營民宿五年的老板劉凱笑著說。
多年來,稻城縣熱光村持續優化旅游生態環境,新建并翻新了村域步游道,精心打造了1.5公里長的康養步道生態文化路線;道路兩側種植11萬余株花卉綠植,綠化美化面積達1200平方米;統一改造全村院墻風貌,同步開展垃圾清理與河道整治,垃圾精細化分類處理率達100%。如今的熱光村,已成為游客與自然親密相擁的愜意去處。記者了解到,依托良好的生態基底,今年“五一”假期,我州再次成為各地游客的“詩和遠方”。據統計,5月1日—5月5日,全州累計接待游客137.9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95億元,同比2024年分別增長10.92%、9.25%。
生態賦能產業,雅江縣松茸產業亦是亮點。2024年,當地松茸產業交易量達到1530噸,產值突破4.5億元,占全國產量的15%,穩坐全國縣級松茸產量、產值的“雙第一”寶座。這份成績的背后,是對生態的執著守護。2022年,雅江縣出臺相關通告,在全國范圍首次提出“守護松茸資源概念”,倡導“分區采摘,保護童茸”,推動松茸資源開發規范有序進行。同時,成立松茸產業協會,統籌全縣松茸資源調查登記和開發利用保護工作。
這樣“點綠成金”的例子在甘孜還有很多。從這些片段中,便能窺見當地生態與發展共贏的生動圖景。
如果說農旅產業的結合,在甘孜生態底色上添上了一抹“深綠”;那么,清潔能源資源的發展則勾勒出一抹“新綠”。
據介紹,甘孜水風光熱等清潔能源資源可開發潛力近2.5億千瓦、居全省第一,全部開發后可節約標準煤16528.56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44112.29萬噸。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甘孜州給出了以清潔能源為引擎的答案。近年來,我州打出一套系統“組合拳”:先后出臺《甘孜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方案》《甘孜州碳達峰實施方案》《甘孜州2023—2025年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甘孜州森林、草原、濕地碳匯資源開發管理辦法》等文件,構建起“雙碳”戰略實施方案體系,為發展筑牢制度根基。
在生態建設上持續發力,“十四五”以來,甘孜州共計實施人工造林74.33萬畝、封山育林69.85萬畝、退化林修復76.19萬畝、防沙治沙125.59萬畝;退化草地修復670萬畝。若開發碳匯,人工造林和森林經營項目按30年計入期,理論碳匯量可觀。碳匯項目實現從無到有,康定、色達入選省級林草碳匯試點,引進順豐、中金“碳中和林”項目,還通過碳減排貸款等工具,帶動企業減排。能源供給不斷擴容,扛牢國家級“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建設任務,累計建成清潔能源裝機2000萬千瓦,省網統調電站77個,上網電量逐年增長。如今,全球首個超高海拔光伏實證基地并網、全省唯一競價光伏電站投產等成果頻出,將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發展勝勢,為經濟增長注入綠色動能。
唯有守護好青山綠水,才能收獲金山銀山。州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即將召開,全會擘畫的生態實踐藍圖,是“守護綠水青山”的錚錚誓言。接下來,我們將貫徹落實州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加快塑造綠色低碳轉型新優勢,持續壯大綠色經濟,奮力續寫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讓“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
全媒體記者:甘超
編輯:楊雪
責編:毛莉泓
校對:馬儷伲
審核:肖宵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