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月的某一天,一列滿載著國軍將士的列車,正在火速開往西安。
這列火車的一間頭等臥鋪內,正坐著一個身份特殊的乘客。
他雖然只是上尉軍銜,但他的家族在當時中國無比顯赫,他就是蔣家“二公子”蔣緯國。
此時年僅二十五歲的蔣緯國,正奉命前往西安的國軍胡宗南部報到。
沒想到在路上,他竟然遇到了一場荒唐的鬧劇:一位同車廂的少將軍官,非要強行與他交換配槍。
這場“換槍”烏龍,在當時的蔣緯國看來,只是一場小風波。
然而在多年之后,他又專門撰文大書特書。
此事在當年是怎么解決的?蔣緯國多年之后舊話重提是為什么呢?
1.強行換槍
當時的蔣緯國,剛從德國回國,身為蔣家“二公子”,身上不免有一些公子哥的驕矜習氣。
一般而言,上尉軍銜的軍官,在普通艙休息就行了,可蔣緯國想要享受更好的車廂環境,就自費換了頭等臥鋪的下鋪位置。
在頭等臥鋪休息,蔣緯國心中盤算,恐怕車廂同住一晚的伙伴不會是尉級或者校級軍銜,多半是個將軍。
果不其然,在蔣緯國安頓好沒多久,一位軍裝上是少將肩章的軍官,風風火火地進入了這個車廂。
當看到蔣緯國的軍裝肩章,只是上尉軍銜時,這位少將有一些意外,但也沒說什么。
看到此情此景,蔣緯國心中了然,看來少將大人不認識自己這位“二公子”。
要不然,以國軍內部溜須拍馬的惡劣風氣,他必然要對自己大加吹捧一番。
對方不認識自己更好,性格溫和厚重的蔣緯國,最怕應付別人拍自己馬屁的場面了。
可蔣緯國預想中的安靜并沒有到來,沒過多久,這位少將就面帶慍色地下達命令:“小子,你趕快搬到上鋪去!”
蔣緯國立即明白,這位少將是嫌棄上鋪爬上爬下不舒服,所以大耍官威,強令上尉的自己更換鋪位。
此時,蔣緯國只要表明自己蔣家“二公子”的優越身份,對方便不敢造次。
可一向寬以待人的他,不想拿家族身份壓人,于是便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麻溜利索地把下鋪給少將讓了出來。
上下鋪的問題解決之后,車廂暫時安靜了下來??蓻]過多久,少將大人又提出了新要求:他想“借”蔣緯國的配槍看看。
早在蔣緯國收拾上鋪的時候,少將就發現,他的配槍是國內難得一見的高檔貨:勃朗寧HP35式。
愛槍如命的他矜持了一陣子,最終還是主動請求觀瞻。
蔣緯國沒有多想,爽快地把配槍給少將看了。
誰知這位少將越看越喜歡,竟然提出要和蔣緯國交換配槍。
而少將的配槍,則是一把老舊無比的勃朗寧M1903式。
換來的配槍不但是“古董”型號,還是陳年舊貨,蔣緯國的心里當然是不愿意的。
他出言婉拒了少將的請求,給出的理由是:此槍是家父所贈。
話說到了這個份兒上,稍微乖覺一些的人,都能察覺到此人大有來頭了。
年紀輕輕就能官居上尉,父親還能搞到高檔手槍送給兒子當禮物,怎么想都是位響當當的大人物。
可也許是這位少將久居沙場,對官場文化的敏感度早已退卻,他竟然沒有聽懂蔣緯國的弦外之音。
少將堅持交換配槍,甚至拿自己的軍職壓人,蔣緯國推辭不過只能同意。
2.前倨后恭
當然,蔣緯國之所以會同意割愛,與這位少將交換配槍,絕對不會是出于懼怕的心理。
論后臺,論靠山,少將的背景即使再硬,也硬不過堂堂蔣氏家族。
蔣緯國把愛槍交到少將手上,是考慮到此人也許是一位和日寇激戰多年的一線將領。
雖然他的索槍行為蠻橫霸道,但如果好槍交到保家衛國的軍人手上,也算是充分發揮了自己身為武器的價值。
可要槍成功的少將,體察不到蔣緯國的心思。
他一晚上只顧著欣賞好槍,根本懶得和蔣緯國客套,甚至連句感謝的話都不愿說。
待到第二天火車抵達西安站,這位蠻橫無理的少將,當場受到了“現世報”。
胡宗南得知了蔣緯國“二公子”前來報到的消息,特命自己的副官熊向暉前去迎接。
下車之后的少將大人一見到熊副官,立刻變了一副嘴臉。
少將諂媚地與熊副官搭話,當得知他是為了迎接蔣介石的愛子來到車站時,心中陡然有了十分不好的預感。
待看到熊副官尊稱蔣緯國為“二公子”時,少將頓時慌了。
情急之下,他直接跪倒在地,請求蔣緯國的原諒。
此番前倨后恭的作態,讓蔣緯國哭笑不得,把不明所以的熊副官直接看愣了。
蔣緯國火速將這位少將扶起來,并向熊副官解釋其中原委。
熊副官聽罷簡直是無語了,連忙命令少將趕緊交還配槍。
一場“換槍”鬧劇,就這么結束了,少將在聽到蔣緯國不會給自己“穿小鞋”的保證之后,驚魂未定地回到了駐地。
在路上,熊副官還有些不放心,特意給這位少將求了情,懇請蔣緯國不要將此事泄露出去。
熊副官之所以要多提一嘴,是因為蔣緯國雖然溫和脾氣好,不在乎這些小事兒,可他的父親“委座”卻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
如果老蔣聽說有人竟然敢對自己的愛子擺譜兒,這位少將多半會吃不了兜著走。
為了說服蔣緯國,熊副官還特意提到,這位冒犯他的少將,是一名抗日英雄將領。他雖然喜歡耍官威,但是人不壞,作戰更是勇猛至極。
蔣緯國深深理解熊副官的憂慮,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對外宣揚此事,更不會透露這位少將的具體姓名。
“二公子”說到做到,此后多年,這起“換槍”事件只是一個“江湖傳說”,蔣緯國從未主動提及過。
3.勝敗有憑
可多年之后,蔣緯國卻一反常態,在一篇文章之中主動提及了這段往事,只不過沒有曝光當事人少將的名諱。
那么他為什么會“食言”呢?這跟兩岸的局勢有關。
國民黨潰逃到臺灣島之后,老蔣心中始終在琢磨著“反攻大陸”的大計劃,蔣緯國也跟著父親合計,思索國軍戰敗原因。
后來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蔣緯國聽到了一則志愿軍的趣聞,頓時豁然開朗。
在朝鮮戰場,志愿軍副司令秦基偉在一次戰斗之后,繳獲了美軍的一件皮夾克。
秦基偉非常喜歡這件皮夾克,便拿給自己穿了。
嚴格來說,志愿軍繳獲的物資應該歸部隊所有,多大的官都不能私藏??赡钱吘怪皇菂^區一件皮夾克,所以秦基偉也沒有當回事兒,忘記了上報。
結果讓秦基偉沒想到的是,文工團的同志們,偏偏要較這個真兒。
他一連兩次收到同志們的小紙條,要求皮夾克上交,留給文工團排練話劇使用。
秦基偉一個堂堂副司令,竟然真的從善如流,乖乖脫下了自己心儀的皮夾克,交給了文工團的戰士們。
此事很快在軍中傳開,成為了志愿軍的一段佳話。
遠在對岸的蔣緯國聽說了此事,聯想到多年前的那場“換槍”烏龍,心中不禁五味雜陳。
他特意撰文對比這兩件事兒,表示解放軍從上到下的高度紀律性,就是制勝法寶!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蔣緯國說到點上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