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一開始我真捏著把汗。
《戲臺》預售剛開始時,票房慘淡得讓人心里發慌。
盯著僅僅60萬的票房,心想:陳佩斯這步棋是不是太險了?
畢竟,他都快20年沒正經拍電影了。
這20年里,電影市場早就變了天。
流量明星扛票房,網絡熱梗堆笑點,好像誰能攢出一堆“名場面”,誰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可陳佩斯呢?拍民國戲,講戲曲班的故事,連笑點都帶著股子慢悠悠的勁兒。
不像現在的喜劇,恨不得三秒一個包袱砸得你腦殼疼。
我甚至想,是不是觀眾早就忘了他了?
忘了那個在春晚上一句“皇軍托我給您帶個話”能讓全國人民笑破肚皮的陳佩斯。
忘了他被問“為啥沒拿獎”時,梗著脖子說“我干凈”的硬氣。
結果才幾天功夫,《戲臺》預售票房噌噌往上漲,現在直接破了4400萬!
評論區里全是“必須支持陳佩斯”“就沖他這三個字,預售鎖死”的留言。
我忽然懂了:觀眾從來沒忘過他。
大家等的,就是一部不糊弄、有筋骨、能讓人笑完了還能咂摸出點味兒的喜劇。
陳佩斯賭的是觀眾的眼光,而觀眾,沒讓他輸。
一、這故事看著簡單,實則全是“鉤子”
《戲臺》的故事,說起來不復雜,但細品摸全是門道。
那時候的民國,亂得跟一鍋粥似的。
北京城更是天天換“主子”,上午還是張大帥的地盤,下午李司令就帶著兵打進來了。
老百姓見得多了,也就不新鮮了。
城外槍林彈雨,城里該唱的戲還得唱,該樂的還得樂,透著股子荒誕的熱鬧。
陳佩斯演的侯喜亭,是五慶班的班主,帶著戲班來北京演出。
本想安安分分賺點錢,結果撞上了新進城的洪大帥,姜武演的這個角色。
操著一股子唐山口音,看著粗獷,其實心眼子不少。
洪大帥的六姨太,徐卓兒演的思玥,迷五慶班的名角金嘯天(尹正 飾)迷得不行,這可把洪大帥氣壞了。
他琢磨著“微服私訪”,去看看這金嘯天到底是何方神圣。
結果沒見到金嘯天,先撞見了送包子的伙計大嗓兒(黃渤 飾)。
巧了,倆人都是唐山老鄉,一開口那鄉音就對上了。
洪大帥越聊越覺得這大嗓兒是“民間高人”,非逼著他上臺演霸王。
侯喜亭和戲院經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趕鴨子上架。
就這么著,一個送包子的伙計,被推上了戲臺,鬧了一出天大的笑話。
看的時候就琢磨,這故事框架看著簡單,可一開場就給了個“暴擊”。
城墻上兩撥軍閥正打得頭破血流,槍子兒跟不要錢似的飛。
可當英國人修的火車“哐當哐當”開過來時,兩邊突然就停火了。
齊刷刷看著這鐵家伙慢悠悠駛過,等火車走遠了,再接著打。
你說荒誕不荒誕?在洋人面前,軍閥們的“戰爭”跟過家家似的,老百姓的命更是不值一提。
就這一個對比,整部電影的調子就定了:笑著笑著,心里就得咯噔一下。
現在的好多喜劇,笑點跟撒芝麻似的,哪哪都是,可笑完了就完了,留不下啥。
《戲臺》不是這樣,前半段笑點密得很。
大嗓兒明明是個送包子的,偏被當成“隱藏高手”,侯喜亭想圓場,結果越圓越亂。
洪大帥一口唐山話指揮來指揮去,鬧了不少誤會。
這些笑點不是硬撓你癢癢,是身份錯位、說話不對路、做事擰巴了勁兒出來的,看著特自然,你不知不覺就笑出聲了。
可笑著笑著,就笑不出來了。
洪大帥一句話,全城的戲就得按他的意思改,侯喜亭為了戲班活命,低頭哈腰求爺爺告奶奶。
金嘯天看著風光,真到了事兒上,連自己的命運都攥不住。
這哪是民國的故事啊,這不就是小人物在亂局里的掙扎嗎?
最讓我忘不了的是最后那段。
城外炮聲隆隆,金嘯天和鳳小桐穿著戲服,站在搖搖欲墜的戲臺上,該唱的戲一句沒少,眼神里全是定勁兒。
那一刻,啥也不用說了,你就知道,這戲里藏著的,是對“活著”和“堅守”的敬畏。
二、《戲臺》里的“亂”,藏著對人性的扒皮
說真的,《戲臺》最牛的不是笑點多高級,是它敢把“亂局里的人性”扒開了給你看。
洪大帥這個角色,太典型了。
他手里有槍有兵,在城里說一不二,想讓誰唱戲誰就得唱,想讓誰演霸王誰就得演,完全憑自己的性子來。
可你看他遇到唐山老鄉大嗓兒,立馬沒了大帥的架子,拉著人家說家鄉話,一口一個“咱唐山人”,非得認個“知己”。
有權有勢的時候,脾氣比誰都大,可一旦遇到點“投緣”的,立馬露了孩子氣的一面。
他們的“威風”從來不是骨子里的硬氣,是權力給的底氣。
更諷刺的是,他讓大嗓兒演霸王,不是因為懂戲,是覺得“老鄉肯定厲害”。
他不爽金嘯天,不是因為金嘯天有錯,是因為六姨太喜歡。
說白了,這些軍閥的“決策”,跟過家家沒區別,他們的一句話,就能讓一群人提心吊膽。
電影里有個細節:洪大帥聽說火車來了,立馬讓停火,說“別讓洋人看笑話”。
在他眼里,洋人比打仗重要,面子比人命重要。
這種“拎不清”,才是亂世里最可怕的。
侯喜亭和吳經理,就是亂世里小人物的縮影。
侯喜亭是戲班班主,一輩子就想把戲唱好,把兄弟們帶好。
可遇到洪大帥,他能怎么辦?硬剛?戲班幾十口人都得遭殃。
所以他只能陪著笑,打著圓場,把大嗓兒往臺上推的時候,眼里全是無奈,可嘴上還得說“這是天大的福氣”。
吳經理更絕,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洪大帥點頭哈腰,轉臉對戲班就換了副腔調。
可真到了事兒上,他又能跟侯喜亭一起想辦法,沒徹底壞透。
有人說這是“慫”,可我覺得,這是小人物的活法。
在沒能力改變現狀的時候,他們的“低頭”不是窩囊,是為了護住手里那點念想。
侯喜亭護的是戲班,吳經理護的是戲院,大嗓兒護的是自己的小命。
這種“慫”里,藏著一股子韌勁。
就像野地里的草,風刮過來彎個腰,風過去了接著長,沒那么多高大上的道理,就為了“活下去”。
這讓我想起陳佩斯自己。
當年他退出春晚,說“不搞那些糊弄觀眾的東西”。
后來演話劇,一句臺詞不對都得磨上幾十遍。
現在拍電影,不請流量,就憑著對“喜劇該有的樣子”的死理,磨了這么多年。
亂世里的“死理”,不是傻,是心里的秤。
知道什么該丟,什么不能丟,就像侯喜亭說的:“戲得唱完,人得站直。”
結語
寫到這兒,我忽然明白為啥《戲臺》能逆襲了。
現在的觀眾,不是不喜歡喜劇,是不喜歡被當成傻子糊弄。
那些堆著網絡梗、靠著夸張表情逗樂的電影,看個新鮮行,看多了就膩了。
可《戲臺》不一樣。
它的笑點里有生活,荒誕里有真實,諷刺里有溫度,就像陳佩斯這個人,看著老派,實則通透。
陳佩斯賭對了,他賭觀眾還有分辨好壞的眼光,賭真正的喜劇永遠有市場。
而我們,也沒讓他輸。
我敢說,等《戲臺》正式上映,肯定能火遍全國。
畢竟,好的喜劇,從來不是讓你笑出眼淚,是讓你笑完了,能挺直腰桿,覺得“活著這回事,真帶勁”。
大家準備看《戲臺》嗎?
信息來源
豆瓣電影《戲臺》
[免責聲明]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文章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僅個人觀點,請理性看待。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