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腳踝腫脹的照片曝光,外界紛紛開始猜測他的健康是不是出了問題。
白宮趕緊出來澄清,說總統身體沒事,但很多人并不相信。
黨內分歧、資本市場震蕩、國際局勢變數接連上演。
很多事看起來不相關,但這些事湊在一起,難免讓人多想。
7月以來,關于特朗普的健康問題持續發酵。
當地時間7月17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表示:
特朗普小腿出現輕微腫脹,經超聲檢查被確診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萊維特稱這是一種常見病,70歲以上人群高發,且未發現深靜脈血栓、心力衰竭或腎功能障礙等更嚴重跡象。
但是特朗普近日在公開場合被拍到腳踝明顯腫脹、走路吃力、上臺階困難,引發外界持續猜測。
根據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常委蔣勁松教授解讀,若出現下肢水腫等癥狀,通常表明病情已進展至C3期,即中晚期階段,存在并發癥風險。
若再發展至皮膚變色、硬化、甚至潰瘍,或將進入更嚴重階段。
盡管白宮極力辟謠,關于特朗普身體狀況的討論仍未停止。
特朗普近期的執政風格也讓外界與他的健康狀況聯系在一起。
特對華態度突然轉向柔和,對其他國家則情緒急躁,政策推進節奏失衡,令不少人猜測是否與其健康因素相關。
美國總統的身體狀態向來被視為國家政治穩定的風向標,因此一有異動,全球輿論高度關注。
美國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局勢也出現了不穩定信號。
共和黨內部的分裂愈發明顯。
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在國會以微弱優勢勉強通過,僅憑一票之差,這一結果直接暴露了共和黨內部分歧的加劇。
包括蘭德·保羅、羅姆尼等在內的保守派議員,公開對特朗普的政策表示反對,稱不能一味追隨總統的意志。
共和黨基層選民和地方黨組織的支持度也開始出現波動。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調,特朗普在黨內的支持率有所下滑,部分州的地方黨組織對其連任的態度不再堅決。
資本市場也在以實際行動做出反應。
7月,美股市場出現大幅震蕩。
納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連續多日波動幅度超過1%,市場情緒趨于謹慎。
彭博社最新發布的資本流動報告顯示,避險資金正在撤離美債和科技股,部分流入黃金和非美市場。
高盛在2025年中期展望中指出,"美國政治穩定性是今年全球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
摩根資產管理的報告亦提到,"總統健康和選舉的不確定性正在影響全球資本配置"。
這些判斷資本市場對美國政治風險的擔憂在持續上升。
軍事和情報系統也被曝出異常。
根據《華爾街日報》7月的報道,美軍在對烏克蘭的物資支持計劃中出現協調遲滯,部分軍事物資的調配被推遲。
國防部內部有消息稱,五角大樓與白宮在某些戰略問題上意見分歧,在對華政策上,軍方態度相對保守。
媒體報道稱,軍方決策正在呈現去中心化的趨勢,部分高層在沒有白宮直接命令的情況下,采取了更為謹慎的措施。
這些變化雖未被官方證實,但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廣泛討論。
中國的金融動作也引發了全球關注。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自2025年3月以來,中國連續三個月減持美債,3月減持189億美元,4月減持82億美元,5月減持9億美元,累計減持280億美元。
中國央行數據顯示,中國黃金儲備持續增加,已達2299噸,占全部外匯儲備的6.7%。
中國的減持行為并未引發美債市場的劇烈波動,但作為全球美債最大持有國之一,中國的態度具有強烈的意義。
尤其在特朗普健康狀況不明、美國政治局勢不穩的背景下,中國的金融策略被視為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率先做出調整的標志性動作。
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國在美債市場的持倉有所增加,試圖穩定市場情緒。
全球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心已不如以往,多元化配置成為趨勢。
美元指數在近期表現出波動性,黃金價格持續攀升,這些都反映了市場的避險情緒。
截至目前,白宮仍堅稱特朗普身體無礙。
黨內也未有更進一步的公開對抗,軍方與白宮的互動保持在可控范圍。
美債市場雖有波動,但尚未出現系統性風險。
然而政治、經濟、軍事三線的潛在不穩定因素,將持續影響全球格局。
文/編輯:千尋小百科
揚子晚報:2025-07-18《白宮新聞秘書稱特朗普確診的病在70歲以上人群中尤為普遍》
新浪財經:2025-07-18《特朗普健康風波》
紅星新聞:2025-07-19《特朗普的病或已進展到第3期,不治療可能有嚴重并發癥!我國患病人數超1億,這幾類人高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