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成功連任,可謂風光無限。
然而,誰曾料想,僅僅半年時間,特朗普就接連遭遇三重危機,內憂外患交織,局勢愈發緊張,甚至有提前下臺的風險,難以繼續擔任總統職務...
那么,特朗普究竟經歷了什么呢?
身體失衡
當地時間 7 月 17 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對外通報,總統特朗普近期腿部出現腫脹癥狀,經醫學檢查后被確診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全球關注,輿論熱議不斷。
據萊維特介紹,白宮醫療團隊在發現特朗普腿部異常后,立即進行了全面檢查,結果顯示,該病在 70 歲以上人群中較為普遍。
她特別強調,此次檢查未發現心力衰竭、腎功能障礙等嚴重疾病的征兆,試圖緩解公眾對特朗普健康狀況的擔憂。
白宮醫療團隊也發布了健康評估報告,稱特朗普的病情屬于“良性且常見”,并確認其整體健康狀況“非常良好”。
盡管白宮方面試圖淡化此事,強調這是一種常見病,且特朗普目前并無嚴重并發癥,但這一消息仍在輿論場引發強烈反響。
畢竟,特朗普已年滿 79 歲,在這個年齡段,身體任何細微變化都可能引發外界對其是否具備履行總統職責能力的質疑。
回顧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之所以能夠擊敗對手,贏得選舉,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拜登年事已高,其在公開場合的表現,如言語不清、行動遲緩等,引發選民對其執政能力的質疑。
特朗普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諷刺拜登年老體衰,借此爭取更多選民支持。
如今,風水輪流轉,同樣的年齡與健康質疑落在了特朗普身上。
雖然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目前看似影響不大,但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引發潰瘍、腿部嚴重腫脹等長期并發癥,這些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可能削弱行動能力,從而影響總統職責的履行。
民眾不禁擔憂,以特朗普目前的年齡,身體狀況是否會突然惡化,甚至某一天突發疾病去世。畢竟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疾病發展具有不確定性。
同時,特朗普的健康問題也引發了共和黨內部對未來領導權的憂慮。
目前,共和黨內尚未出現一位能夠獲得廣泛認可、具備足夠能力和聲望接替特朗普的接班人。
現任副總統萬斯年紀尚輕,政治經驗與黨內影響力遠不及特朗普,在處理復雜政治局勢和團結黨內力量方面仍顯不足。
若特朗普因健康原因無法繼續履職,共和黨內部可能陷入權力爭奪,這對本已面臨諸多挑戰的政黨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內部動亂
在國內,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關稅戰,正引發越來越多民眾的不滿。
自特朗普再次執政以來,他堅持貿易保護主義路線,頻繁對世界各國加征關稅。
從對中國、歐盟等主要貿易伙伴征收高額關稅,到近期宣布對 150 多個國家征收 10% 或 15% 的關稅,其政策覆蓋面廣、影響深遠,給美國民眾生活帶來沉重負擔。
例如,美國商會分析指出,烤架、釣魚用具、冷藏箱、防曬霜等夏季商品價格因關稅大幅上漲,普通家庭預計因現有關稅損失約 4000 美元。
物價上漲導致生活成本激增,許多原本支持特朗普的選民開始質疑其政策,轉而加入反對陣營。
與此同時,民主黨也抓住機會對特朗普展開猛烈抨擊。
多個民主黨主導的州紛紛公開反對特朗普政府,加州尤為突出。加州州長紐森多次嚴厲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稱其行為“違法”,并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破壞。
紐森不僅言辭激烈,還聯合其他州對聯邦政府采取行動。
此前,特朗普未經州政府批準,擅自調遣 2000 名加州國民警衛隊士兵。
紐森與加州總檢察長邦塔聯合起訴白宮,認為聯邦政府“濫用職權,違反憲法第十修正案”,要求立即停止派兵行動。此舉凸顯了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之間的緊張關系,也反映出民主黨州對特朗普政策的強烈不滿。
然而,對特朗普而言,更棘手的或許是其核心支持群體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內部的動蕩。
這場風波的導火索是備受關注的蘿莉島事件。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曾公開譴責愛潑斯坦的罪行,并承諾推動解封相關文件和“客戶名單”,這贏得了許多MAGA成員的支持,他們將其視為打擊權貴、維護正義的象征。
然而,隨著事件發展,大量信息被披露,但仍有關鍵部分被涂黑。到了 7 月,特朗普政府突然改口,否認“客戶名單”存在,并宣稱愛潑斯坦系自殺。
這種前后不一的做法令許多MAGA成員感到被欺騙,他們對特朗普的信任開始動搖。
一些忠實支持者憤怒不已,認為特朗普違背了當初的承諾,開始對他產生懷疑。
部分激進成員甚至發起抗議活動,舉著標語,高呼口號,要求特朗普給出解釋,這無疑動搖了特朗普的政治根基,MAGA內部的分裂也讓其支持基礎出現裂痕,未來執政之路愈發艱難。
外部競爭
特朗普政府的外部環境同樣不容樂觀。在貿易爭端中,美國面臨多方阻力。
中國方面,稀土出口管控依舊嚴格,作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重要一環,這給高度依賴稀土資源的美國科技與軍工產業帶來巨大沖擊,相關企業焦慮不安,美國政府也束手無策。
更令美國頭疼的是,昔日盟友也開始反擊:
歐盟對美國加征關稅采取報復措施,對美國汽車、能源產品等實施同等稅率的反制。
日韓也毫不示弱,在半導體材料、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出臺針對性政策,削弱美國產品的競爭力,盟友體系的裂痕日益加深。
此外,俄烏沖突中,美國與歐洲的分歧日益公開。
歐洲多國希望盡快推動停火談判,以緩解能源與經濟壓力,而美國仍堅持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雙方戰略目標的不一致導致北約內部協調困難,分裂趨勢愈發明顯。
在中東地區,以色列的激進政策不斷給美國制造麻煩,其與哈馬斯的沖突持續升級,與胡塞武裝、伊朗的對抗也愈演愈烈,迫使美國不斷介入調解,卻收效甚微。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滿情緒在各國蔓延,盟友體系動搖,特朗普政府的執政已陷入多重困境。
參考信源:
參考消息 愛潑斯坦案難降溫 特朗普反復改口 馬斯克直接開噴
北京青年報 特朗普被確診患病,最近出現手部淤青、腳踝腫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