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立昊洋 鮑靜
近日,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勞務糾紛案件,經過執行干警的調解,當事人如約拿到了20余萬元的欠薪。
據悉,當事人王某曾受雇于劉某坤經營的料場,工程完工后,劉某坤以各種理由拖延支付勞務報酬,后雖出具欠條并由兩位好友擔保,卻始終沒有兌現承諾。王某多次討要無果后訴至鄠邑區人民法院,法院依法判決劉某坤支付20余萬元勞務費。判決生效后,劉某坤仍以“資金周轉困難”“經營不善”為由拒不履行,王某遂向鄠邑區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劉某坤態度強硬,對執行干警的傳喚消極應對。面對這一情況,執行干警沒有急于采取強制措施,而是選擇用調解方式推動問題解決。
執行干警先后五次約談劉某坤,向其詳細闡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嚴重后果,包括列入失信名單、限制高消費、罰款乃至司法拘留等,也從情理角度耐心勸導,講述勞動者討薪的艱辛,引導其換位思考。同時,執行干警與劉某坤的擔保人溝通,明確擔保責任及案件利害關系,推動擔保人共同參與督促。
溝通中,執行干警了解到劉某坤的孩子剛踏入社會,工作上屬于初期奮斗階段,劉某坤又是個慈父,便巧妙的引導說:“如果是您的孩子在外打拼,若他的老板拖欠工資,孩子會是什么感受呢?”
劉某坤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外打拼的不容易,他恍然大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表示馬上籌措資金,一定結清拖欠工資。
次日,劉某坤如約將20余萬元的拖欠工資交給了王某,抱歉的向王某表示:“錢早就該給您了,不能讓老實人既流汗又流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