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發生了一件大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利工程要開始修建了,這項拖了十幾年,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終于要開動了。
我相信,從今年開始,中印關系的僵局將徹底被打破!迎來新的春天,說到這里,可能會有小伙伴疑惑?中印關系為什么會因為雅魯藏布江水利工程的修建而迎來新的春天,大家想想,誰是中印關系最大的阻礙?
是美國嗎?我告訴你,不是,是印度,但凡是三哥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做其它妄想,它都不至于三番兩次的挑釁東大,估計三哥心里是這么想的,隔著喜馬拉雅,隔三岔五的蹦跶一下,不圖對你中國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傷害,就是癩蛤蟆趴腳面,不咬人它膈應人。
現在好了,有機會能把癩蛤蟆從腳面上拿下去了,說不定還能把毒瘡給它擠出來,看你以后還怎么蹦跶,那中印關系還有僵局嗎?三哥以后都能聽懂人話了,就不存在僵局了,這是中印關系的破局之法。
雅魯藏布江水利工程獲準以后,絕對是歷史性的時刻,值得載入世界歷史記錄的那種,水電站一旦建成,發電量將是三峽水電站的三倍,人類歷史上最大水電站記錄,又被刷新了,既然如此牛×,那投入也是相當的牛×。
發電量是三峽的三倍,投資是三峽的五倍,1.2萬億,據說夠三億人用一年的時間,可以滿足三億家庭的需求,buff疊加了這么多,錢花了那么多,作用肯定也很多,對三哥的作用我們放在后面說,拖了十幾年的事情,突然在今年正式啟動,震懾三哥也只是順帶手的事情,按照東大的脾氣,一件事決定要做了,那一定是利當代,利千秋的。
像是什么提振經濟,增加工作崗位就不用說了吧,土木工程畢業的人有福氣了,實名羨慕一把,經濟下行的時候,搞基建,搞超級大基建,是百試不爽的辦法,尤其是現在,中美貿易戰,關稅戰的時候,俗稱以工代賑,用大白話解釋一下就是“經濟疲軟的時候大搞基建”,這句話是西方的凱恩斯提出的,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正值世界經濟大蕭條時期,一邊是大量工人失業,一邊是堆積的商品賣不出去,又因為工人失業買不起東西,這就是惡性循環,必須依靠外力來打開這個死結。
于是凱恩斯說:政府通過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加大投資力度,把社會上的閑散勞動力給雇傭起來,實在不行,就在路上挖一個坑,然后把坑再填起來也行,一撥人挖坑,一撥人填坑,有報酬,這就相當于給百姓找點事情做,變相把貨幣送到老百姓手里,貨幣一旦開始流通起來,經濟就能復蘇起來,經濟好起來,崗位就多了,原本挖坑的人就不再挖坑了,流動到了其他的工作崗位上。
像是什么老舊小區改造,就是這個道理,針對二十年以上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一大批人有活干,小區的整體面貌改變,房子的價值也提高了,老舊小區改造是2019年提出來的,當時房地產已經開始走下坡,改造老舊小區,還不會增加房子的總數量,對整體房價不會造成什么影響,這也是以工代賑的一部分,老美也喜歡玩這一套,尤其是老美還是年輕時候的老美,還沒有變異的時候,當年就搞了一個平民保育團,專招失業青年,年齡大約在十九到二十四歲。
政府給他們提供衣食住行,每月還給三十美金,這些人主要就負責參加政府的基建項目,修路,填坑之類的,但是有一點,就是這些人賺的錢,必須有一部分給家里,等到經濟蕭條期過去以后,路也有了,錢也賺了,家里的生活水平也上來了。
修的路以后還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最起碼有利物流運輸,說到這里想必大家已經明白,雅魯藏布江投資這么多錢,能夠帶來多少價值了,我毫不懷疑,螺絲廠打螺絲的工人都要增加兩三倍,更別提大量的土木專業的人才了。
再然后就是藏南地區的管理問題,國家只要是領土大了,就會有不好管理的地方,像是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咱們的藏南地區也是,修路修的都很費勁,不止有人煙極為稀少的部份,還有無人區,甚至存在絕對無法通行的地區,那種地方,只能御劍飛行。
像是稍微能修一點路的地方,好不容易修好路,可能夏天遇到降雨量增加就山體滑坡,隔三岔五還有個地震發生,一條路,修好了再修,年年修,想要去藏南,就要翻越喜馬拉雅山,海拔六千米,光缺氧就夠你受的,總結一句話,物資運輸困難,人員運輸困難,當雅魯藏布江的水利工程穿越喜馬拉雅山的時候,什么運輸都不成問題了,說實話,鐵路修到藏南都不成問題。
根據現有的圖紙,水壩在喜瑪拉山北側,發電廠在喜馬拉雅山南側,相距幾十公里,中間是地上和地下引水渠聯通,據說,水壩和發電廠的海拔落差有兩千三百米,難度系數,現在是人類之最,不過按照東大的性格,既然提出來了,那就肯定能做。
重點是,引水渠上部是行車隧道,下部是引水渠,有通車隧道,就有利于運輸,有利于對藏南地區的管理,配合上墨脫水電站,就成了交通運輸環線了,而且僅一個墨脫水電站的單次集中發電,夠全國十四億人用二十天。
三哥對藏南地區的妄想之心,一天都沒斷過,在印度還是英屬印度的時候,就企圖控制西藏
整個過程是這樣的,18 世紀 70 年代初,英國東印度公司企圖通過與西藏地方政府通商控制西藏,被拒絕了,又準備武力控制,到了1816 年,英屬印度開始與中國西藏地區接壤,十年后,英屬印度開始與中國西藏東南地區接壤,意圖逐漸蠶食中國西藏的東南地區,后來又搞了一個“麥克馬洪線”,將中國藏南地區約 9 萬多平方公里領土非法劃入英屬印度,三哥獨立以后,繼承了英國的殖民遺產,咬著咱們的藏南的地區,死不松口。
后來的1962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我們是剛從三年的饑荒利走出來,蘇聯還在逼債,入藏的鐵路也沒有,物資裝備運送不進去,說白了軍隊進入藏南地區,后勤補給送不上去,當時還有美蘇兩個大國,態度曖昧不明,就這個問題一直拉扯不清,我們打贏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以后,又退回了戰前的勢力范圍,主要原因還是我上面說的,三哥那邊也挺忙活,不斷的給自己實控的6.8萬平方公里移民,給藏南地區搞了一百多萬移民。
最近幾年,東大一直在做一件事,增補藏南地區公開使用的地名,今年五月十一日,又搞了一批,你送人,我就命名,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當年提出雅魯藏布江水利工程的時候,印度就強烈反對,網上還流傳一段謠言“旱季儲水,雨季放水,硬控印度”,壓根不現實,而且沒必要,先不說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水量,幾乎不靠降雨,而是依靠喜馬拉雅山的冰川融化,而且雅魯藏布江的干流在喜馬拉雅山以北全部位于400毫米等降水線以北
日喀則以西更是在200毫米等降水線以內。
這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寶貴的水資源就先不給三哥了,咱們自己拿來用不好嗎?,到了雅魯藏布江的下游,降水量幾乎都在將近兩千毫升,那么問題來了,上游和下游的水量差別如此之大,截斷上游的水,對下游能有多大影響?
下游在印度那加蘭地區的降水量都高達2200毫升了。水淹印度的可能根本不大。
再說了下游也不止是在印度境內,還有孟加拉國,尤其是布拉瑪普特拉河,主要就在孟加拉國境內,人家和咱們無冤無仇的,不至于為了三哥得罪一幫好朋友們,說不定這邊剛淹完,印度那邊就在國際上去譴責你,然后拉著一幫人搞什么人道主義救援,就等著你出錯好給你扣帽子。
其實別管是雅魯藏布江水利工程也好,還是南水北調也罷,包括咱們搞的各種大基建,像是北疆鐵路環線工程,南疆鐵路環線工程,拉林鐵路等等,這是已經完工的,還有未完成的,日亞鐵路,川藏鐵路—康林段工程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民生。
我們疆域遼闊,有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黃土高原,橫斷山脈,還有五十六個民族,民族和民族之間有文化差異,地區和地區之間有物理隔離,愚公移山,移的不是山,是互通的希望,我們搞基建的目的也是一樣的,尤其是這些地廣人稀的險峻區域,要是沒有這些大基建,沒有互通有無,民族凝聚力就沒有,疆域再遼闊,也會失去管理能力,想要打破這些困境,就需要愚公移山的毅力,現在藏東的電網聯網工程基本已經全面完成了,西電東送工程也把這一地區納入了范圍,電力帶來的財富就不用說了。
再說了,三哥不是總喜歡在班公湖和加勒萬河谷搞事嗎?新疆溝通西藏的唯一通道阿克塞欽還是懸在印度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從這里俯視中亞各國,攻可進制服中亞各國,退可抵擋中亞各種勢力滲入,這塊高地緊鄰印度首都新德里和中心城市,離新德里只有四百公里,一不小心就會遭火箭彈光顧。
但是過去我們運送物資到阿克塞欽,快則兩天,慢則七天,走公里,運送的量很小,以后鐵路成型了,只需十六個小時,后勤物資量大管飽,甚至把坦克送到巴基斯坦都不成問題,畢竟距離印度首都也很近,以后印度還敢挑釁嗎?
火車運送的兵力可比汽車厲害多了,這周圍都是我們修建的鐵路,公路,你一個印度人在這里晃蕩什么?
我要是覺得你威脅到我了,我可就為了祖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戰斗了。
現在蘇聯已經解體了,美國自身難保,你還能找誰當靠山?
藏南地區的領土爭議,我們歷屆政府可從來沒有承認過,那就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哥你要是不愿意退,那我就教你怎么退
而且,雅魯藏布江水上大壩建成以后,水上航運也有了,派鎮,林芝,米林,朗縣,之間可以進行水上運輸,像是陸路不能承載的大型軍用設備,水上運輸就可以,只要進了藏南地區,那就有大用處了,友友們
當然啦,最重要的還是有利民生,電力資源多好,能解決傳統能源卡脖子的問題,現在中東一片亂局,我們當然要好好發展電力,而且還環保,當年碳中和的口號我們可是一直在堅持
只是我們也一直將教員他老人家的話記在心里:
“一個東太平洋國家,為什么跑到西太平洋來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東太平洋是東太平洋人的東太平洋一樣,這一點是常識,美國人應當懂得。”
同樣的,三哥也應該記得,你家在哪里,人就該回哪里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