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商業認知,解讀財富密碼」
本文是萬叔的第714篇原創
大家好,我是創始人萬叔。?
之前不是休假,去云南玩了一周嘛。
回來以后就有點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發炎。
忍了一天,發現病有嚴重的現象,就去了社區醫院。
醫生開了一個沖劑、一個膠囊。
吃了周末兩天,包括今天,就昏昏沉沉的,頭重腳輕。
今天沒去公司下午再去看醫生,說大概是藥里面那個什么麻黃堿還是雙撲偽麻成分,少數人,吃了就會暈。
看手機、寫東西、食欲都沒問題,就是犯困。
特別像讀書那會,頭天晚上看小說看過頭,第二天起來上課撐不住的感覺。
昏昏沉沉。
所以就隨便寫點。
以下是正文。
今天最大的消息就是,雅魯藏布江的水電工程開工了。
不少大V,已經科普過這是一個什么事。
萬叔在這里就不多贅述了。
只是有幾個點可以糾正一下。
第一是有人說投資1.2萬億,是三峽的五倍。
這么比當然是沒錯。
但當年,三峽是舉全國之力搞的水利工程,那個時候(94年)2500億,占了當年GDP的5.13%。
或者換一個角度,94年財政收入5000億左右,三峽工程占當年財政預算的50%,絕對是舉國之力。
而雅魯藏布江工程,1.2萬億,大概是24年GDP的0.89%,不到1%。
財政預算的話,也是24年的5.5%,所以壓力沒那么大。
這就像月薪3000的時候賣腎買IPHONE,和月薪3萬的時候年年換新IPHONE一樣。
后者明顯花錢多,但前者的震撼性要更強。
也說明了我們國家,從 “集中力量辦大事” 轉向 “系統協同辦大事” 的新階段。
第二是目的,三峽大壩建起來的時候,萬叔聽得最多的就是,將能抵御千年一遇的大洪水。
因為小時候,家里住洞庭湖旁邊,經常遇到洪災。
尤其是97還是98 年,國企的老爹都被抓壯丁上堤干活。
那年解放軍出動了的,記得走的時候,大家都上街圍觀,含淚相送。
后來才知道,抗洪救災最危險的時候,沙袋不夠了,確實是人手拉著手跳下去用身子堵洪水。
有犧牲。
只是沒報。
然后決策者也改變了態度,把錢糧湖炸掉,退耕還湖,讓洞庭湖再次擴容。
同時通過三峽等水利工程調節。
再往后,洪水就聽得少了。
后來到了2024年,洞庭湖再發洪水的時候,聽到的新聞都是,一輛輛貨車,載著滿車的沙包,自殺式的沖進去堵決堤。
挺好, 起碼不是人肉沙包。
而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因為下游不在國內。
所以,至少可以100%明確,不是為了解決國內水患。
官方的口徑是,純粹為了發電。
其它的就不得而知了,以官方口徑為準。
玩過帝國時代的就知道。
工程的收益是遞減的。
一開始,農民造基地,造兵營,造民房,都是越快越好,快速提升實力的。
后來升科技起來了,升本不需要人,造炮臺、多造民房、開分礦,都是錦上添花。
既是為了擴大地盤,也是為了消化多余的勞動力、產能。
再往后,該造的都造差不多了,就開始造奇觀。
這玩意兒,時間長、耗費高,勞民傷財,但加成也大。
一般奇觀造完,兵強馬壯,差不多也可以碾壓地圖,結束游戲了。
因為只有在資源足夠豐富,足夠冗余的時候,才干這些事。
我們其實搞了不少這類世界奇跡。
比如港珠澳大橋,比如南水北調,比如現在的雅魯藏布江水電站。
未來還會有跨江大橋,2035年規劃出直通臺北的高鐵。
結合著決策者的態度來看,肯定會在一段時間內,帶活一片的基建和工程和相關產業。
但萬叔覺得,這些都不是普通人的機會。
歷朝歷代,沒有哪個人靠修金字塔、修長城、修阿房宮實現躍遷的。
普通人階級躍遷的機會,大概還在財富和渠道的再分配,在未滿足的各類消費需求,在AI涌現的行業和產業改造里。
對了,如果你今天已經持有相關股票的,恭喜你。
如果你沒有,準備看到消息去買的,祝福你。
關注萬叔,階級躍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