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7月18日,歐盟正式批準對俄羅斯開啟第18輪制裁,然后不由分說把中國多家企業拉入黑名單。
更欺負人的是,德國財長直接在會議上罵中國產品是“垃圾”,還拉著6國一起抵制。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國又是怎樣回應的?
中方霸氣回應
在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期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稱此輪制裁旨在打擊俄羅斯的“戰爭機器”,重點針對俄羅斯的銀行業、能源業和軍工產業。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德國財長克林拜爾宣稱G7已達成共識,將對“垃圾產品”采取更有力行動,就連美媒也直言不諱地指出,這一標簽正是指向中國出口商品。
要知道,克林拜爾的發言延續了西方部分政客的慣用邏輯,那就是將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歸因于“低價傾銷”和“產能過剩”。
但在這場言辭風暴的背后,是歐盟對俄羅斯第十八輪制裁中,近10家中國企業意外入列,其中包括2家中資銀行。
面對這樣的行為,中國外交部也是迅速回應,表示將向歐盟提出嚴正交涉,指出中方企業一直遵守國際法,并認為歐盟的做法是典型的 “長臂管轄”,而且外交部發言人還強調,中國堅決反對以俄羅斯為借口打壓中國企業。
畢竟中國產業發展靠的是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充分的市場競爭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而且面對“垃圾產品”的指控,中國產業的真實表現也給出了有力回擊,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暴漲36.2%,工業機器人產量激增35.6%,光伏組件出口占據全球八成市場份額。
在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博覽會上,中國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的新能源智能城際動車組CINOVA H2成為展會明星,這款車能耗比歐洲本土車型低15%,價格便宜近三成,連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鐵路都派人洽談合作。
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在歐洲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0%,在前十名銷量榜中占據三席,當德國車企還在糾結續航里程和智能配置時,中國電動車早已將快充技術發展到半小時充滿的水平。
更令歐洲尷尬的是貿易數據,僅2025年上半年,中國就從歐盟進口了價值125億美元的高端醫療設備,如核磁共振儀和CT機等,并取得了3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而歐盟在超過500萬歐元的醫療設備采購中,卻直接將中國企業排除在外。
西方雙標與矛盾
最為主要的是,歐洲對中國的指責充滿了雙重標準,就在克林拜爾財長攻擊中國產品的同時,巴斯夫在湛江的百億化工基地仍在加緊建設,西門子工廠里一半的零部件還要從中國進口。
而且馬斯克的星艦火箭今年已成功回收22次,歐洲卻還在使用中國制造的離子濺射機生產芯片,特別是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幫助非洲農民增產三成,而歐洲連一款能與ChatGPT媲美的產品都無法推出。
特別是全球70%以上的稀土提煉產能集中在中國,歐盟95%的永磁材料依賴外部供應,如果中國限制高端稀土出口,德國汽車產業將遭遇“斷糧”危機。
畢竟沒有中國的稀土,德國的寶馬、奧迪、奔馳或將淪為“廢鐵”,但他們卻一面要求中國開放稀土出口,一面卻試圖將中國商品擋在門外。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也是明確表示:“中國無意取代誰、挑戰誰,中方敦促美方有關人士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和中美關系,停止攻擊抹黑和遏制打壓。”
而且面對美歐的步步緊逼,中國也采取了精準而有力的應對措施,中國一方面宣布對超過4500萬歐元的歐盟政府采購項目設限,另一方面,則為大眾、西門子等扎根中國的企業提供綠色通道。
就連針對美國商務部7月17日宣布對中國陽極級石墨征收93.5%的初步反傾銷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也是指出:“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希望美方切實遵守市場經濟規則,維護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甚至在科技領域,當美國商務部表示批準向中國銷售英偉達H20芯片是中美經貿談判的一部分,并聲稱“不希望中方實現國產替代”時,中國商務部回應道:“中美之間合作共贏才是正道,打壓遏制沒有出路。”
主要信息來源:
北晚在線2025—07—21歐盟宣布在第18輪對俄制裁中將部分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列入清單,商務部回應
觀察者網2025—07—19——嚯,幾個菜啊?德財長很狂:中國“垃圾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